【水木随笔】军旅情怀今犹在 笔耕春秋著华章
军旅情怀今犹在笔耕春秋著华章——东翠路军休所军休干部新书品鉴会侧记水木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浇灭了北京高温的暑热之气,给大地送来一片无暑清凉。 7月21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东翠路军休所在军休所小课堂举办“军休干部新书品鉴会”。品鉴研讨军休干部李志远同志的杂文集《秋思绵绵》、郭洪林同志的散文集《拾年一见》。活动由东翠路军休所孔昭丽所长主持,近20名军休干部及文学爱好者参加。 孔昭丽所长在开场讲话中指出,这次军休干部新书品鉴会活动的主题思想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加强军休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进老有所为和文化养老工作。孔所长说,多年来,军休所领导十分重视所里的文化建设,特别是疫情结束前,军休所对办公、文体活动室和荣誉室进行了维修,目前都已开放投入使用。荣誉室重新征集了军休干部撰写主编的各类书籍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们东翠路军休所陆续收集了近30名老干部的50多本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作者、编者人生经验和艺术成果的展现,是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有的是全国畅销书,多次再版;有些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反响很好。孔所长说,这次新书品读会,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活动。希望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已见,共同提高,推动我们所全休军休干部老有所为和文化养老工作向前发展。 新书品鉴会上,作者李志远、郭洪林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主要内容。大家踊跃发言,谈体会,说感想,气氛活跃热烈。闫兆麟、崔建东、李月明、朱振华、何铁矛、严国强、周四明、陈力做了发言,孟宪福、张伟、史海潮对杂文集《秋思绵绵》和散文集《拾年一见》做了深度解读评析。品鉴会结束前,陈力、赵志芳、李军美同志分别朗诵了郭洪林、李志远的新书中的诗歌。 大家认为,李志远、郭洪林都非常勤奋,笔耕不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一位将手中笔作为投枪匕首,揭露批判社会上存在的假丑恶,一位将文思尽情挥洒,歌颂现代军人的浪漫与奉献。他们用心思考记录生活点滴,把过往的时光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他们本着“出好书,传播优秀文化;做精品,弘扬时代精神”的宗旨,深度挖掘整理,以书籍的形式“存储”锐意进取的军旅生活和时代记忆。书中有生活的真情实感,有血肉温度赋予军人的神圣使命,细细品来,真的是一曲曲有灵魂脉动的乐章。 李志远同志是一位业余杂文作家,堪称杂文专家。几十年来,先后出版了九本杂文集,他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但一直勤于笔耕,创作成果不断推出,非常令人敬佩。大家感到,读了李志远同志的《秋思绵绵》,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知识丰富。李志远同志的杂文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天文、地理、历史等各个领域,以及古往今来发生的事等。文章虽短小精焊,但小文章讲出大道理,信息量庞大,各种知识非常丰富,像知识的宝库“百科全书”。 二是朴实求实。文章中写的事朴朴实实,实实在在,不空谈,都是人们身边的事,经常议论的话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中遇到的经常争论的事;讲求客观真实,追求真理所在,很接地气,读者喜欢看。 三是论辨给力。论辨性是杂文的本质特征,文中运用形象性的论辨很给力,旗帜鲜明,说真话,敢承担,通过严谨周密论证,讨论是非,分辨正误,从而揭示真理,使广大读者口服心服。 四是弘扬正气。文章积极向上,很有思想性,坚守正气高地,传承正能量,弘扬正能量,培育正能量。《秋思绵绵》,不是人云亦云地说几句冠冕堂皇的官方话,而是把生命的火花和灵魂进行交融,用文学的力量针砭时弊和弘扬正气。 五是辛辣幽默。文章短小,文风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文笔时而诙谐幽默,时而锋利隽永,时而尖刻犀利,具有战斗性。 与会者感到,读了李志远同志的杂文,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看待、辨晰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能力方面,深受启发和教育。 郭洪林同志也是一位业余作家,频结硕果,成绩斐然,是我们身边的中国作协会员和军旅诗人。他在《中国作家》、《诗刊》、《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发表的诗歌、散文都充满着正能量。他早期的诗集《水韵无痕》和作品集《阳光三叠》,在文学界有着良好的反响。今年出版的一部41万字散文新作《拾年一见》,体现出了郭洪林文学创作的新高度和新境界。 一是创作思路有新意。这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追忆记述自己最近十年的工作、学习等现实生活,但他不是一般的记载和叙述,而是以散文、随笔和诗歌等文学艺术形式,细致巧妙地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经过挖掘、提炼和升华,更好更高地展示现实生活的丰富内容,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得到自我教育和精神提升,读者也能从作品中受到启迪和激励,更好地创造、丰富和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郭洪林的语言姿态优雅,风景亮丽,可见铁马冰河塞北情,又见杏花春雨江南风;有风雪飘飞之浪漫,也有芙蓉醉酒之娇羞;既有展卷阅读时常落泪的情感释放,又有掩卷遐思沉入缥缈意境的美妙。阅读郭洪林的文学作品,不仅增长知识、开阔见识、受到教育,而且精神上得到陶冶,心情舒畅愉悦。 二是真实真心真情。同情是现实文学作家的精神,真实是现实文学作家的生命,同情和真实是作家的立身之本。同情心是文学作家的本心,而且应该是真心真情。在洪林创作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他确实是认真负责的用真心真情在描写表现真实生活,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家的本心。读《拾年一见》使你感悟父爱的深沉、母爱的宏阔、友爱的纯净、情爱的真挚、战友之爱的深沉、山水之爱的辽远…… 洪林在西北大沙漠腹地东风航天城检查工作后写的《仰望》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受:“离社会人群最远,离淳朴真实的人心最近;离繁华都市最远,离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最近;离安逸享乐最远,离中华崛起的梦想最近。”这是东风航天城的真实感人事迹感染感动了洪林,洪林从灵魂深处发出的高境界、有哲理的真心真情的感受。洪林的真情实感又感动和激励了东风航天城的官兵,得到了思想认识上的共鸣。只有用真心真情来描写表现真实生活,才能够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 三是文笔雅致情节细腻。洪林创作的文学作品,很注重整体布篇和情节构思,细节描写非常细腻,精雕细刻,主题思想突出;遣字用词十分讲究,语言典雅,文笔流畅,修辞得体;字里行间里包含着真情实感,亲切朴实自然,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作品中的小故事、小场景、小细节切扣军旅人生奋斗拼搏的大主题,让平凡的人和事散发出不平凡的光焰。有些文字细节处理非常细腻,情节合理紧凑,引人入胜。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主题、增强主题的表现力,更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目睹其物”“身临其境”,充分体现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郭洪林的诗歌和散文诗,主题鲜明,用语新颖,质朴真情,言简意深,激情向上,具有时空感、画面感,意境高雅优美。他为一位军旅老同志回忆录《感恩》撰写的散文诗《深情回望》中,他用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艺术技巧,穿越五十多年时空,将这位老同志从渴望理想、走进军营、锻炼成长、打坑道建营房、下基层上高原、登岛礁到边防,搞调研做谋划,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保障服务、默默奉献的一帧帧历史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实际上,这是在军队基建营房战线奋斗奉献几十年的历代老同志真实故事的缩影。这部作品,场景细节全面,充分体现了主题;语言简洁流畅,充满真情、诗情和画意,感动人、激励人,受到了读者的普遍赞赏。 《拾年一见》内容丰沛、形式自然,清新温婉、平实畅达,文笔细腻、饱蘸深情。在阅读时,寻着他的笔迹,来到某章、某篇、某段甚至某句某字,去体验作者内心的深情告白。在他笔下,亲情、友情、爱情、恋情、战友情,似乎被贴上让人难以割舍的“标签”,叙写得怦然心动,留给读者的是慢慢品味、细细挖掘,意犹未尽。 这两部作品之所以被更多人关注和祝福,真是应了好时代、好光景、好平台的明媚。作品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简单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写照,而是辉映了他们循着一个时代理想和方向,一批军人从青年到中年戎马从军,再到告别战位,日渐老去,依然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的光辉历程。 大家在座谈讨论中一致认为,军休干部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专业优势,老有所为,著书立说,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 一是军休干部精神风貌的艺术展现。军休干部创作的这些作品,有以笔为刀枪的杂文集,有优美的散文集,还有诗书画影方面的精美作品,展现了军休老干部的风采。 二是军休干部文化养老的有益方式。人到老年,是收获的季节。把往事编成故事,把人生感悟艺术地展现出来,宣传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这都是我们老干部的职责所系,也是军休干部贡献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三是军休干部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军休干部在职在位时,倾心部队,为强国强军贡献了自己的才智和力量。退休后仍然心系社会、军队,笔耕不辍,用手中笔为社会、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这是很有意义、很值得提倡的。 这次新书品鉴会,大家在新的思绪与感慨中重逢,在笔墨与纸砚的缝隙间,探寻生活的精彩,回味军旅经历,留住战友情谊、体验人生精华。品鉴会或许又是退休生活的一种新的样貌,以文化为伴、以诗书为伴,人生更加从容、身心更加康健。大家感到,新书品鉴会开得别开生面,很有新意,是一次老有所为的聚会、军休文化的聚会。 (以上图片由王文娟同志提供) 会后,杨天宇同志制作了3集精美的专题视频发到微信群,受到大家的赞赏。郭伴虎、李月明、朱振华等同志纷纷写诗盛赞这次新书品鉴会。郭伴虎同志创作了汉俳诗《为军休干部新书品鉴会点赞》: 新书品鉴会/两部新作有真味/作家好文笔 与会品鉴者/文学水平都不低/体会特到位 感谢好领导/组织主持眼界高/特利文养老 再谢热心人/制发视频与诗文/受众特暖心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大力支持 给东翠路军休所出书的老同志点赞,给军休所为老同志举办新书品鉴会点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