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怀居陕西方言乡土记忆系列——手帕
手帕,原叫帕帕,系由头巾演化而成,主要是上了岁数女性使用的物品。五十年代前后多为黑色方形,苫在头上防灰尘、取暖、更重要的是有妆饰作用。四五十岁的女性每天出门前先要在镜前端倪一下,头上的帕帕搭好了没有,两个帕帕角角在双耳背后扁的是否均等,额前留的幅度是否合适。记着村子老年人给头上苫帕帕,最讲究的是一个我叫八老太的长者,可以说一丝不苟,无人比第,作为巷子里老太婆们头上妆饰的样板毫不为过。平日里如果有行门户参加宴席的事,更是精心打扮一番,彰显帕帕给人带来的魅力。
到六十年代以后,当年的帕帕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女性给头上苫帕帕的习俗,只是在冬季改用比较时尚的“头巾”。类似时髦女人佩戴的方巾,只是尺寸小了许多。那是一种用毛线或粗一点的棉线织成的比较厚实保暖的棉织物,色彩相对比较鲜丽,花形多以方格居多,配以周边的流苏,煞是好看。这种头巾多用于冬季,或搭在头上或包裹住整个头部,只露出面部甚至只露出双眼,用以保暖。春夏秋三季老婆们用的帕帕形状也改变了许多,就是后来的手帕,文明话叫手绢。手帕从此成为男女老少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质地轻薄柔软,花色众多,方格的鲜花的甚至是卡通的,清新漂亮。主要作用是用来擦汗或擦鼻涕,喔在嘴上防过敏等。细心的老人还会把手帕用细线绳挂在大襟上衣的右上角,一图使用方便,也是一种服饰装点。
手帕的形状主要是方形,有多种多样,老年人使用的手帕多为大、厚、花色单一、落落大方。中年人的手帕较小一些,花色品种较多。姑娘小伙们使用的手帕花形、颜色、款式都比较新颖。为了讲卫生,便于更换,有时一个人还可能配备两块甚至三块手帕,轮换着使用,三条花色也都不一样以便区分。爱好的姑娘天天都要用胰子(香皂)把手帕清洗一番,拿到手上舛香舛香的。
手帕除咧个人清洁卫生用品之外,还可作为包裹东西的小物件,比如关中农村婚丧嫁娶过大事吃宴席,自己把席面上的条子肉、丸子、肘子肉舍不得吃,就把肉夹在蛋蛋馍里用手帕包上拿回家孝顺老人或作为疼爱孙子的吃食,手帕就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街上碰见乡党邻里让你几个洋芋、洋柿柿,给你抓一把爱吃的豆子,手帕都是最好的道具。每逢悲欢离合人都会掉眼泪,至情绪调整好了时,就会不加思索的掏出手帕擦擦眼泪。
手帕还是姑娘小伙们掐定终身传递爱情的信物。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里,信息又不怎么畅通,有情人相互见面的机会是非常罕见的,不论男方或女方只要觉得情投意合,就会主动的赠给对方一块手帕聊表心意,如果接受了,这桩婚事十之八九没啥问题,如果不接受,这桩婚事就“山墙上开窗子没门”。赠送一般都是新手帕,细心的姑娘还会给手帕上喷点香水啥咧的,若还见不到心上人的面,也可以把手帕拿出来看一看,好似见了心爱的人一般。而有些多情又心灵手巧的姑娘,还会在送给心上人的手帕上精心地绣上一朵小花什么的,以表爱意。
手帕还是一部分剧种在舞台表演的道具,用双手舞动或转动以增加演出效果,一般都由小花旦表演,出神入化,引人入胜。民间还有“丟手帕”的游戏,开始前,准备一块手帕,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人丟手帕,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唱着丟手的儿歌,“丟手绢?? 丟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帕的人沿着圆圈外转圈。丟手帕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帕丢在其中一人身后。被丟了手帕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帕,然后迅速追上丢手帕的人,丢手帕的人回到自己位置坐下前,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等,以此类推。
现在不管是干公家事的人,还是庄稼汉,拿手帕的人少之又少,基本看不到了。手帕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全比餐巾纸、湿巾纸所取代,老年妇女也顺应社会赶时髦了,不给头上搭苫手帕了,用的都是更时尚的妆饰品,其实这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更是文明时代的象征。
添加图章,优秀支持!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一块小帕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