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君散文】泾县,一片沧桑热土
泾县,一片沧桑热土(散文)藏在皖南的泾县,独特的地理,火热的文化,享誉海内外。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泾县这方宝地了。第一次来,写下了《走进泾县》一文,现在再读,感觉有些肤浅与平淡。因为,我的眼界太窄了,没能透彻地看到泾县的深沉与博大。 红色故里,宣纸之乡。 进入泾县,扑面而来的,便是这句广告词。不得不说,泾县人很实在,也很自信,朴实而又真诚地向世人述说着曾经的沧桑与辉煌。 泾县之名,源于泾水,始于秦,古称猷州。史书记载说:“先秦所建,汉则因之。”泾县的古老与传承,如同泾水一样,源远流长,恒久弥新。 我们是傍晚时分到达云岭的,在“红旅小镇”用过晚餐,便继续向泾县的党政机关所在地泾川镇出发。大巴在蜿蜒的公路上行进,即便坡多弯道多,却因为道路平坦,路灯整齐,一路光明,很是惬意。引起我关注的,是路灯的造型,笔直的灯柱上方,是一个弯弯的,似镰刀又似月牙一般的灯头。灯头的最上方,还镶嵌着一枚红五星。灯不亮时,我就发现了,一直在猜想,这样的形状,是要表达什么呢?太阳落山,月儿高挂,灯齐刷刷地亮了。灯头是白光,弯曲处则是两道红光。我明白了,这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炬,是在讲述着新四军的故事,是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过程。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全民族进入了抗战的艰难岁月,新四军应运而生,军部就没在泾县的小镇云岭。新四军既是一支新生的抗日武装,又是由红军涅槃而来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铁血劲旅。 云岭地处皖南,北邻长江,西望武汉,东指南京,既是横在东南一线,挡住日寇的一块巨石,又是插在国民政府心脏里的一枚钉子。 古语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以蒋介石先生为代表的国民党允许新四军的诞生,是因为“全面抗战,一致对外”的大方向不能不遵守。但是,他们“剿共”“灭共”的本性,却始终没有改变。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爆发在云岭这块土地上,新四军9000名将士与10多万名的国民党军鏖战在茂林深处。新四军以卵击石,以弱敌强。可想而知,其惨烈,其悲壮,其无奈,无法用语言可以描述。 也难怪周公愤怒地写道:“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几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泾县的这块土地上,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普通百姓成为新社会的主人,走上了亘古未有的一条新生活的康庄大道。 泾县人民的头脑是清醒的,思维是健康的。他们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若没有千千万万个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即便青弋江依旧,也流不出人民的幸福与安康。 因此,云岭完整地保存了新四军的军部旧貌,让新四军的军旗不倒,让新四军的军歌永远唱响。茂林深处建造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让新四军烈士的忠魂可以安静地歇息。同时,云岭镇上拓展出了一片区域,模拟建筑了一个抗日的战场,让来此参拜的游客,穿上新四军的军装,扛起新四军的钢枪,奔赴前线,投入杀敌的疆场,真正地体验一下抗击日寇的血腥与壮烈。 泾县人引为自豪的,也是令世人羡慕的,便是宣纸。 在泾县,街头巷陌,集镇乡村,无处不让人感觉有宣纸的存在。宣纸,就是从这里的作坊里、工厂里,走向凡尘,走向皇宫内苑,走向全世界。而且,泾县人,全中国的人都说,泾县是宣纸的故乡。 据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老师画像。一天,他在峡谷溪边发现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因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了一缕缕修长而又洁净的纤维。孔丹便取此作为主料,再混合些稻草、猕猴桃树等,经过反复的试验,最终造成了不一样的纸。 “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著名学者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的《论画体工用画写》中。他写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宣纸产自泾县,怎么不叫泾纸,而称为宣纸呢?泾县出产了宣纸,却因为泾县只是个藏在山坳里的小县,地不名,声不显,少却了“出头露面”的资本。唐朝时,泾县便是宣城郡的治下。宣城郡向朝廷上贡宣纸,就直接标明是宣城的纸,故为宣纸。 明朝时,宣城府向朝廷上贡宣纸,便已改为“泾纸”了。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野获编》中说:“泾县纸,粘之斋壁,阅岁亦堪入用,以灰气且尽,不复沁墨。” 唐朝到明朝,穿越了约700年的时空,人们的思维却被格式化了,即便认可宣纸就是泾纸,却也习惯地称之为宣纸。后来,又经历了清朝,直至如今,宣纸已然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认可的中华瑰宝之一了。 宣纸的原产地,是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这里群山环绕,重峦叠嶂,溪水潺潺,有“九岭十三坑”之称。宣纸的主要原料青檀树、沙田稻草、猕猴桃等,都生长于此。更主要的,是这里的水特殊,是生产宣纸最为关键的资源。 如今,泾县宣纸产业的龙头企业——红星造纸厂,就坐落在小岭村。并且,以小岭村为中心,以资源辐射为根本,以技术支持为杻带,以经济拉动为目标,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规模化的宣纸产业集群。 小岭村不仅有红星造纸厂,还有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宣纸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与作坊。 引人注目的是,依托红星造纸厂,建立了壮观宏伟的“中国宣纸文化园”。这座园子,是两组庞大的建筑,大约三层楼的高度,通体洁白,温润如玉。其体貌:一如宣纸横叠垒砌之状,一如宣纸竖起直铺之形。构思之巧,设计之妙,叹为观止。 最巧妙的是,园内既收集、保存了宣纸的各种历史资料,又将展览与生产流水线合二为一。在园内,可以饱览千百年来宣纸的起源与发展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次变革,每一项突破。从生产线的第一个点漫步,一步一道工序,一步一个景观,一步赶着一步,一览无余,不遗死角,不留存疑,将宣纸生产的108道工序全部看完了。也就是说,走一趟生产线,从青檀树皮的采集开始,直至一张宣纸的诞生,如同变戏法似的,手一翻,臂一伸,便是璀璨的一次升华。 因为宣纸产业的聚集效应,小岭村也就有了集镇的格局与规模。与“中国宣纸文化园”比邻而居的,就是“泾县宣纸产业园”。其园内,还建有一家“汉唐纸坊酒店”,便是很多来此参观者的下榻之地。酒店的外观,看着很普通,不过就是徽派格调的几栋楼房。然而,酒店的名称却富有深意,是有出处的。可以看得出,宣纸的文化内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泾县人的骨髓里了。 这片土地上,既凝聚了血与火的往昔,又展示着生生不息的灿烂未来。而且,这一切的一切,又都是那么纯粹,那么轰轰烈烈。令人钦佩,令人难以忘怀。
2024年6月19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作 者 简 介:http://www.xbwx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05/13/190756ejjxspbs8m999wwj.jpg 笑 君安徽合肥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安徽省作家协会、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安徽省诗词学会、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西部文学、贵州作家网签约作家,《西部文学》百名金牌写手。已著有小说、散文、诗词等作品8部。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