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24-8-14 13:07:30

【宁静致远随笔】古镇记略

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远 于 2024-8-20 17:49 编辑

       一       夕阳西下,残辉如血。车门一开,人逃也似的冲下车,一把撕下口罩,忍不住对着天空呐喊一声,自由的空气真好!       三年的疫情,生活封闭再封闭,日子在无限循环里,渐至虚侫迷茫。生活依旧,负重前行,充斥社会的精致利己,弥漫各行各业的内卷戾气,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       彷徨的日子里,愈加思念家乡的山水,怀念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那片曾经掀起时代风云的热土。       十月的初秋,一张车票,一个背包,带着迷茫与疲惫,终于回到了大别山下,阔别八年的故乡- -七里坪镇。
       二       清晨,晨曦中醒来,初秋的阳光,斜穿过窗棂,四下弥漫一丝桂花的香气。       穿过街道,向北三四百米,就到了倒水河畔。千亩河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岸边芦韦,随风轻舞,荷莲水芹,爬满堤岸,向河里蔓延开去。河滩上散布着些菜地,嫩嫩绿绿的蔬菜,煞是可爱。       小镇北头,红军广场上,迎面一座拱门,上书“光浩门”。吴光浩,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黄麻起义鄂东军副指挥、红军第七军军长,牺牲时年仅二十三岁。1930年,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将镇小北门命名为“光浩门”。       走进光浩门,迎面一座雕塑,花岗岩底座,高三米宽十米,三面军旗簇拥,分别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1931年至1937年,中国革命的低潮期,大别山革命前赴后继,从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三支英雄军队。       绕过雕像,广场正中,五间瓦房,青砖黛瓦,俨然就是七里坪革命史陈列馆。1930年,苏维埃政府创立列宁小学,是中国最早以列宁命名的红色小学。1978年,学校命名为省级重点小学,徐向前元帅题写了校名,李先念主席撰写了“继承历史,培育英才”的校训。学校历经扩建,后迁移至倒水河北岸,原列宁小学遗址,建成七里坪革命历史陈列馆。       小时候,过来参观学习,印象最深的是一张红军借条。大革命时期,红军伏击时,战士饥饿难忍,遂将群众二分地的红薯吃了,撤离时写了一张借条,包好埋在红薯地里,上写:“借用红薯充饥,待胜利之日,凭此条向政府求偿”,如今这张借条,成了军民鱼水的历史见证。       沿河向南,一座巨大的广场,居中一座纪念碑,碑身宽二米高十六米,正背面镶嵌满汉白玉,正面徐向前题写的碑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倒水河畔成立,并从这里出发,转战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十余省份,征程南北三万余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场西面,河西街南,有一座纪念碑,上书“南一门遗址”。张南一,原名香奎,善说鼓书,大革命时期仼七里区委委员、革命法庭庭长,身着蓝衣四处说书,宣传革命思想,人称“蓝衣先生”,遂称南一。1928年,敌人包围家乡,他挺身而出,被捕后宁死不屈,被敌人活埋于河滩上。1930年春,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将小南门命名为“南一门”。       站在晨光里,望着熙熙攘攘的街市,我一阵阵发愣:百年前,先烈们振臂高呼,为民慷慨赴死,也许就笃信中国会崛起,人民会胜利吧!               三       沿河向西,一座铁桥跨河而过,就是八一长胜桥了。2016年,洪水冲毁张家湾大桥,武警部队应声施援,迅速架起了一座公路钢桥,这是国内跨度最大的应急公路钢桥。       走上钢桥,映入眼帘的,是对岸一排排崭新的民居,就是张家湾希望小镇了。小镇沿河而建,远望蓝天碧水,白墙青瓦,仿佛一幅泼墨山水,恬静美丽,呈现在眼前。       走近细看,楼宇飞檐,街巷阡陌,屋舍俨然,池塘、超市、学校、养老等设施,一应齐备。村子古色古香,民居宅院里,游客三三两两,正在喝茶、烧烤、聊天。沿村向东,是村民入股的商业区,酒店、骑马、射击、垂钓、采摘、山地车等休闲娱乐,样样俱全。       继续往东,就到四马河了。倚桥北望,向上约摸五六里,就是风光旖旎的烟宝地水库了。六十年前,七里坪人靠肩扛手挖,在泛滥的四马河上,筑起了一道长1000米,高123米的水坝,并建成百余公里的烟金、烟杨干渠,实现了全镇用电自给,及田地的自流灌溉,建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过烟宝地水库,沿河向西四五里,是红二十八军军部遗址,隔壁则是指挥上廿岭战役秦基伟将军的家乡。1951年底,板门店和谈前夕,韩美联军在上甘岭投下200万炸弹,秦基伟率部英勇阻击,硬是让敌人无法前进半步,将战线稳定在38度线上,打出了国威军威。       过四马河,就到了北门大桥。沿倒水河,北上十余里,就是红军洞了,这里是鄂东北游击队的司令部。红军洞向西,则是止止洞,洞内宽4米深10米,是中共鄂东北道委员会的指挥部。沿止止洞向西,就是李先念、徐先前创立的天台山革命根据地了。1923年至1949年,工农武装在这片土地上,坚持英勇斗争二十七年,直至新中国的全面解放。       倚桥北望,倒水河蜿蜒北上,阡陌纵横,蔬果飘香。我沉思道:红军洞当房,地当床,雨雪充饥,草当粮,坚持二十七年红旗不倒,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力量!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因为有了先烈们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才终于换得这人间清平,盛世繁华!
       四       次日晌午,正午寐间,一股清香,从窗口透进来- -绿豆粑,我一翻身坐了起来。       穿过巷子,走到和平街,街口饭店的油锅里,正炸着金黄的绿豆粑,咬一口,糯米的绵柔,绿豆的清爽,花生油的沁香,在舌尖一圈圈的荡漾开来。据说绿豆粑,也是董必武先生的最爱,回乡时时寻摸一处,大快朵颐一番。       沿街向南,约摸百余米,就是黄麻起义指挥部遗址。1927年,中共武汉八七会议后,黄麻特委在此成立黄麻起义指挥部,发动震惊中外的黄麻起义,拉开了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序幕。       黄麻起义指挥部对面,是七里革命法庭遗址。遗址旧称南庙,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屋脊饰有腾龙吻兽,内山墙抬梁式梁架木板墙。1927年春,中共湖北省委颁布《惩治土豪劣绅条例》后,七里区农民协会根据董必武的指示,设立革命法庭审判土豪劣绅,被誉为“中国革命第一庭”,张南一为首任法庭庭长。       沿街向南,山坡上一座石碑,就是革命烈士纪念碑了。石碑高十米宽二米,正背面镶满汉白玉,正面镏金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董必武诗作:“廿二年间起伏多,黄麻革命涌红波。大山三座终移去,党引工农奏凯歌”。解放前,七里坪镇8万余人口,就有3.8万英雄儿女牺牲。红一师政委戴克敏一家,14人走上革命道路,13人为革命英勇献身,1932年3月,戴克敏也在张国焘“火线肃反”中被含冤错杀。七里坪有在册烈士7500余名,可说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魂。       街南向西,就是长胜街了。七里坪位于大别山南麓,地跨鄂豫皖三省,始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清,长胜街地处镇中,倒水河畔,历史漕运兴盛,茶盐交易发达,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1930年,鄂豫皖苏区将七里坪镇命名为“列宁市”,将镇河街命名为彭湃衔,长胜街命名为杨殷街。       长胜街分南北,长约二三里,北街街口,牌楼山墙样式,飞檐廊柱,门楣“长胜街”字样。跨门进去,门左是一株古槐,门右一间古籍书店,山墙壁上,依稀“列宁市”字样。沿街向北,街道花岗石铺就,两边房屋,重脊飞檐,青砖黛瓦,雕饰窗户,铜环门扇,山墙龙蛇鸟兽装饰,完整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       街上居民,三三两两,散坐巷闾,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曾几何时,巷里住着心爱的姑娘,每次经过街道,两侧楼阁佩环叮当,仿佛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待得仰头去看,却又没了踪影。
       五       沿街北行,商铺林立。受遗址保护限制,居民纷纷将房屋改作门面,出售些荼叶、土布、药材等土特产,店里游客来来住往,生意倒也不错。       一家店铺门口,坐着一对老年夫妇。我近前探问:“老乡,茶叶多少钱?”,老伯淡然答道:“天台山云雾茶,40元一袋”。我一愣:网上可是一二百啊。忙道:“网上贵多了,40元能挣钱不”,老妇答道:“做人不能贪,自家手工茶,赚个本钱就行了”。       前行数十米,见一巨大廊屋,面阔五间,纯木质结构,门楣上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推门进去,房屋里外两间,外间百余平方展厅,里间中间天井,右箱房是作战会议室,左箱房是徐向前的卧室,墙上一顶破旧的斗笠蓑衣,想见当年红军条件的艰苦卓绝。       指挥部北侧,是苏区中西药局遗址,坐西向东,条石基础,土坯山墙,青砖门面,两进两间,后幢一个小院,院中一个天井。门楣上书“郑位三革命事迹陈列馆”,郑位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组织发动了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鄂豫陕特委书记、中原局书记等职务。1931年,郑位三父亲,将药铺赠送给红军,红军在此开设中西药局,为红军战地医院供应中草药为主的医药用品。       药局的对面是苏区经济公社,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四间,内有两列龙门式梁架,这是红军在苏区创办的第一个苏维埃经济公社。公社北侧是苏维埃邮局、苏维埃银行和合作饭堂,1930年苏维埃政府设立饭堂合作社,供应苏区军民日用工业品和土特产品,兼招待过往革命同志和行商,凡持苏区或红军介绍信者,一律兔费招待。       饭堂对面是七里坪工会遗址,单檐硬山顶,布瓦铺盖,前后两进,后幢山墙为抬梁式梁架木板墙,内有两个四水归池式的天井。1927年秋,七里坪各行业工会聚此,成立了七里坪工会联合会。       站在街头,望着阳光下的街道,仿佛时光流转,又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先行者们在这里,用他们的智慧与探索精神,给新中国勾勒出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六       走出长胜街,又到了倒水河畔。北门前,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围坐聊天下棋。街口一座纪念碑,在夕阳里默默矗立,赫然就是秦绍勤烈士纪念碑了。       秦绍勤,药店学徒,大革命时期,任七里区工会主席,领导手工业者、店铺学徒闹革命,反围剿中不幸被捕,被敌人钉在门板上,抬到北门开膛剖肚,至死骂声不绝。上学时,每天碑前经过,脑际便浮现出一首歌谣:“英雄秦绍勤,开膛剖肚在北门,宁愿自己死,不连累别人”,人民用这种朴素的方式,纪念为民赴死的英雄!       默立槐树下,思绪仿佛回到从前,反动派的凶残,烈士的英勇,赴死的决绝,那是一种怎样的信仰与力量!也许是对黑暗的蔑视,或许是对革命的献祭,更或是对于光明的憧憬。       走上北门大桥,夕阳染红了天空,倒水河金光闪闪。桂花的清香,益加浓冽,我深吸一口气,久违的力量涌上胸膛,那个曾经坚强乐观自信的自己,仿佛又重新回到身上。       天色渐黑,万家灯火渐起,远处的纪念碑,愈显崔巍高大。我猛然回身,紧紧地攥了攥拳头,毅然迈开大步,朝着远方的黑夜,坚定的走了过去。作者简介:http://www.xbwx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304/28/162843l013su3631l3u0rg.jpg          宁静致远,原名江志愿,籍贯湖北黄冈人。自幼好文,笔耕不辍,闲暇之余创作诗歌散文数百篇,先后在《人民军队报》《西安日报》、西部文学、江山文学等媒体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百余篇,2022年1月被《西部文学》评为首批百名金牌写手。            

洛沙 发表于 2024-8-20 13:23:37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洛沙 发表于 2024-8-20 13:23:52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admin 发表于 2024-8-20 13:40:14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程雁南 发表于 2024-8-20 13:52:27

欣赏美文,点赞支持!

梦之旅 发表于 2024-8-20 13:53:59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24-8-20 14:04:25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24-8-20 17:53:07

谢谢各位老师赏读鼓励,敬茶秋安!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24-8-20 17:54:06

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位于大别山南麓,地跨鄂豫皖三省,北望中原,南达长江,始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清,历史漕运茶盐兴盛。明万历户部尚书耿定向,在镇北天台山创立天台书院,文风始盛。1921年秋爆发著名的黄麻起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2005年后,相继被评为全国百名历史名镇、百名红色旅游名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静致远随笔】古镇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