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飞 发表于 2015-4-23 16:27:23

浅谈对诗歌的看法

    一首诗从作者的内心深处发出,或轻柔,或刚烈,或委婉动人,或激情澎湃。每一首从作者内心流淌出来的诗,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加上特定的心情产生的,对人,对事,对物的一种特定感受。
       写诗则是对这一定特定感受的概括,事物给你什么感受,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概括。而这种概括,是精炼的概括,哪一些无关紧要的要略去,就像照相一样,用了一个聚焦。这种精炼的概括反过来体现在了语言上,所以,诗的语言是精炼的。
       布局的精炼,语言的精炼,不等于作者在情感上做了简单化的处理,这种精炼往往是作者把时间,空间,情感,以及感受给浓缩化了。所以,我们读诗的时候,往往不限于诗表面所要传达的意思,我们感觉还有许多扩展的感受,这就是从有限向无限扩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言已尽,意未尽。
      为什么作者特定的心情,写出的特定感受。不同的读者却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有着千差万别的理解呐?这就正是诗的魅力,语言被诗化的魅力。如果说所有读者读完同一首诗的感受都一样的话,那么这首诗就失去了无限扩展的魅力,它也就变成了一个诗的模具。
       可能有人要问,诗既然不能模具化,模式化,那为什么还要讲究格律,韵脚,格式,,,,,,这些技巧?
       所谓的要用这些个“技巧”,这和诗的本质有很大关系,诗的本质是用来唱的,所以称之为“诗歌”,诗和歌是不能分开的,或者说不能完全的区分开的。要唱一首歌,这么,这首歌就要有一定的曲调,这样才便于去唱,听起来也比较悦耳。如果一首没有曲调的歌,那和乱喊,乱叫有什么区别。诗歌里的格律,韵脚,格式等这些个技巧就相当于一首歌的曲调,这样读起来才有节奏感,音乐感,美感。
       诗歌的这些个技巧,不能让它成为一个框框把作者圈住,如果被这些框框圈住,那么创作就没有了扩展的可能性,也就无法在作品中完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作品也就没有感染力,没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成了文字的堆砌,是苍白无力的。
      作者只有把这些个技巧,融了,化了,文而化之变成血液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这些东西自然而然溶解在作品里,不是刻意的去用这些个技巧去修饰作品,而是让这些个技巧自己溶在作品里。
      写诗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来自强烈的感受,灵感是由感受激发出来的。有的作者为了应景,在没有感受激发所产生的灵感下去写诗,硬生生的往出憋,往出套。即便是写了出来,那么,这样的作品它也是拧巴的。因为它没有感情基础,没有实际感受,也没有灵感作为动力。
每个作者的阅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产生灵感的感受也不同。灵感或许来自一首歌,一个场景,一个回眸,甚至是一句话。
      诗歌是心灵的艺术,它出自心灵,同样它也打动着心灵,起码作者自己的心灵要被打动,再去打动读者的心灵。

杨力溪 发表于 2015-4-23 19:14:30

写诗歌的方法论
学习了{:soso_e160:}
问好王凤飞{:soso_e181:}

王凤飞 发表于 2015-4-23 19:19:28

杨力溪 发表于 2015-4-23 19:14
写诗歌的方法论
学习了
问好王凤飞

谢谢版主的提读辛苦凤飞敬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对诗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