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轻舟散文】 故道明珠——灵岩寺

[复制链接]
查看613 | 回复5 | 2015-5-18 09: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米饭 于 2015-5-21 12:47 编辑

    出古兴州城(略阳县县城),沿嘉陵江而下,南行7、8里,便是闻名陕甘川的略阳灵岩寺。自来,深山藏古寺,沿玉文山山边曲折小路拾阶而上五百余步,到得灵岩寺外院,这是个小院。此处是十余年前政府为保护灵岩寺而建,由一个小门而进,靠山一排房舍,实际上就是灵岩寺管理办公处,小院沿途陈列着一些高大的石刻,小院的前缘面临重重郁郁的山坡,而下就是滔滔嘉陵江。
    穿过外院,沿一段酷是栈道的山边石道,盘行近40—50米,到古寺山门。山门依山而建,左边岩石壁立,壁上新旧摩崖石刻与山门右边悬崖下的松滔以及远处嘉陵江咆哮处处惊心动魄,刚才,山下的躁热立刻被趋散,使人顿感瑟瑟寒凉。沿石阶而上的古朴小山门的门楣上书着“故道明珠”四个字,这是孙道仁先生游灵岩寺,有感而发,所辞四字,也是在通晓历史之人对千年古寺的由衷品味。
    进得山门,赫然洞天,这是崖壁上一个巨大的天然石窟(大佛洞),石窟的中心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依洞而成,殿内有毗庐大佛一尊,洞前面面临嘉陵江,宝殿下是宽敞的院落,两厢是两排石刻展览馆,对面靠山崖(崖下便是嘉陵江)的一面是望江楼,望江楼实际上是曾经的藏经楼,是僧人们生活工作、接待贵宾的地方,是寺院管理中心。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唐棕,守卫在大雄宝殿前,传说是唐代所栽,颇有气势,格外引人瞩目,但其挺直细高,绝不像似杨贵妃,到像是赵飞燕,因此叫人怀疑:就这气魄,定非唐棕,而是宋树(棕)。
    自古以来,这殿前唐棕有三株,号称“佛前三炷香”,形象逼真,可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大风吹折了一株,现在就剩这俩了。
    大雄宝殿的后面是一天然溶洞,洞内还有一只巨大灵龟(天然石钟乳石龟),翘首洞外、活灵活现,且为人祈寿,同样非常灵验。
    大雄宝殿前院落因两厢展览馆所隔,在外形成大殿和两个小院,通过两厢展览馆与览月楼之间的园门可达两侧小院,右侧院以观音殿为主,但观音殿斜对的崖壁上十余副镶嵌的碑碣、镌刻的摩崖更为使人目不暇接,灵岩寺的镇馆之宝汉代明碑《郙阁颂》就镶嵌在其中。左侧的小院中有一名“观月亭”的小憩亭、一名曰“莫奈何”的铸铁锥。“莫奈何”据说是古人因山寺无钟,为灵岩寺铸钟,但经过多次尝试,反复铸造,不是钟开裂,就是声音不对,无论如何都不能成功,后经高人指点,说这是因为灵岩寺上面有睡佛的缘故,钟铸成了,钟声会惊扰山上的睡佛,因此不可能成,这样,人们也只好作罢,把这块铸钟的生铁索性弃置这儿,并因对钟铸的事莫奈何,名之“莫奈何”。然而,蹊跷的是,传说后人见型起意,抚摸“莫奈何”祈子,异常灵验,于是越传越神奇,摸的人多了,就成了今天这般光滑园尖的铸铁锥了。
    经过“莫奈何”,再环山经过一条长约20余米的“奈何桥”(实际上是环山的一条凌空栈道,相当险绝,虽则短短20多米,也可体会一次“奈何桥上走一回”,使人从此能放得下不少人间纷争与烦扰),又是一个天然溶洞,名“睡佛洞”。“睡佛洞”因其中睡佛而名,洞内还有一根支撑洞天的巨大石钟乳石柱,曰“擎天玉柱”。
   “睡佛洞”有三绝,一是睡佛祛病,凡信众身体各处有疾,只要触摸睡佛对应部位祈求痊愈,无不应验。二是拥抱“擎天玉柱”,必会前途无量。相传,武则天幼时,从广元沿故道北上长安,途径略阳,遂老师贾博古登临灵岩寺游玩,抱了“擎天玉柱”,后来成为支撑天地的柱国才人,人们以此受到启发,争相来灵岩寺拥抱“玉柱”,且虔诚之人,多有报应。三是奈何桥边的一眼终年不断的清泉,名“药水”,“药水”疗疾自不在话下。过去医疗条件差,很多疾患无处求治,何况穷苦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因此,“药水疗疾”自然也就形成了大家愿望和共识,不仅逢家人有疾时要到灵岩寺求得“药水”,就是逢年过节、去灵岩寺祈福、祈寿、求子,都要顺便求得一些“药水”带回家,以求“药水”(“圣水”)驱病、防病,保全家老幼平安无疾。最为壮观的是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兴州百姓,男女老幼为去得“第一壶圣水”竟相奔走灵岩寺,灵岩寺“药水”前熙熙攘攘、络绎不决、蔚巍壮观。
    灵岩寺,山寺虽小,穿越千年,香火不断,声明远播,它北有麦积山、南有千佛洞,在千年川陕古道(故道)上,遥相辉映,熠熠生辉,无愧乎“故道明珠”之誉。这大约是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再深,有龙则灵”,灵岩寺之所以名闻遐迩,实则因为三大法宝。
    一则因其“深山藏灵寺,千年做道场”。从大唐开元年间建寺至今,一千三百余年,山寺灵验,香火不绝,为众生信仰、信赖与寄托。想来,古之人与今人不同,古人不管贫富与贵贱,心中有来世,心中有后人,心中有己,心中更有人,心中向好,心中向善,心中有戒,曰“心中有佛(道)”。古寺因众生“心中有佛”而隆盛,众生因古寺灵验而向往。
    二则因其为“别有洞天,引人入静”。 灵岩寺,深山古刹,曲径通幽,天然洞穴,大佛、灵(金)龟、玉柱、古木、枯藤、雾蔼、云霞、涛声、润野、飞泉、清风、鸟语、花香天梯、石栈、江枫、渔火、晚樵、渔歌、望江(阁)、览月(亭)、炉烟、禅房、、、、、,引人入胜、引人入静,引无数文人雅士泛舟品茗、听禅悟道、举杯江天、吟咏唱和、摩岩丹书、、、、、,所留诗作沿途摩崖石刻,形成“诗壁”,针对如此景象(灵岩寺“诗壁”),唐代诗人苏钦感叹“此景次游俱胜绝,诗壁仍仰万人英”,明代万历进士周梦旸《同友游灵崖》中“穴中不见通仙路,壁上空存览胜篇”,清人许咏良写到“固中谁得碧纱缘,石碣如云断复连”,白启华也说:“流泉曲折与塘注,石碣如云断复连”。 灵岩寺“诗壁”再现着1000多年来,文人雅士们的来来往往、所观所悟,所思所想;也再现了,灵岩寺其情其景确能引人入静,叫人(一时)超脱凡俗,享受一回魂灵的畅游。
    三则因其为“陕南小碑林,不朽教科书”。1984年,略阳县城遭遇灭顶之洪灾之后,略阳县多年收集的历代碑碣一时无处安置,被转移安置于灵岩寺,并开始保护性收集县域内碑刻,造就了灵岩寺“陕南小碑林”。当前,灵岩寺拥有东汉以来的名碑(刻)、摩崖(石刻)130余幅,其中全国隶书颠峰之作《汉三颂》之一的《郙阁颂》、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仪制令》碑 、武则天的造字“支撑天地”(对该四字的个人发挥)、杜甫游灵岩寺诗作石刻、宋代书画皇帝赵佶的手笔等等,其名人名文(诗)、名碑、名刻,隶、篆、行、楷、草各体名书会萃,为古今文人墨客、中外书法爱好者追捧与膜拜。通过这些碑刻、摩崖也再现并丰富了古兴州(略阳县)的两千余年的人文历史,再现了已经湮没的曾经异常辉煌的千年故道和故道上络绎不决的那些历史人物。正因为这些珍贵的碑刻,灵岩寺是一部厚重历史教科书,是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读之,总叫人流连忘返、唏嘘不已。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5-18 11: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soso_e181:}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5-20 2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悬崖上的灵岩寺大门

U9882P1196DT20131114092655.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5-20 20: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雄宝殿

U9882P1196DT20131114093120.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5-20 2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碑林”
U9882P1196DT20131114093215.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红米饭个人认证 | 2015-5-21 12: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赏鼓励一下!
好好学习,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