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晓林散文】麦客

[复制链接]
查看1157 | 回复6 | 2015-5-22 13: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合阳晓林 于 2015-5-22 13:57 编辑

    麦子熟的时节,有农民专门外出走乡到户下苦力替别人靠收割麦子挣些小钱儿,叫麦客,也叫“赶麦场”。

    农业高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个职业早已销声匿迹额,不知你是否听过或者见过这些赶麦场的麦客,但我见过,我的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她赶过麦场。她撒了三天自认为很不值钱的汗水,捏回来了几张薄薄的小额人民币。
    布谷鸟来了,一个劲在空中“算黄算割”的提醒着,田里的小麦尽都着上了黄色,微风吹来,饱满的麦穗摇头晃脑的舒展着身子骨,便掀起了层层浪波。母亲把碾麦场整平压实在了,镰刀、铁叉、扫帚、簸箕啥都准备得好好的,单等着麦黄收割,她一大早就去责任田里去看,看麦秸节儿,捻颗粒儿,照这样的日头晒着,我家的麦子要收割看来得五六天以后。
    巷子里的银霞嫂子也来看她家的麦子了,她比我妈还大一岁,辈分却低了一辈:“听说十八坎下的麦子都收洪了,看来咱这还得到五六天以后。”银霞嫂的娘家在乳罗塔边,塔南边就是十八坎的阳坡,她的姑姑嫁到了十八坎坡下边的村子里,她熟悉那边的庄稼。
    银霞嫂这样说,她母亲就想了,反正在家也是闲着等麦熟,夏收本就是龙口夺食的接力赛,还不如帮那边人去收麦子,也可以挣些零花钱儿。她对银霞嫂说:“要不让你姑姑联系一下,看那边有没有需要割麦子的人家,咱去帮人家割麦子,也看能不能给娃娃挣几个零花的钱儿吧。”
   “好我的自家屋,钻麦行子不比咱端砖和泥供匠人,那可是要人死活的累呀。”银霞嫂子说。
   “累就累,反正庄稼伙的汗水又不值钱,再说,闲着也是闲着。”我母亲说。
    我母亲这样一说,银霞嫂还真心动了,她家平日里也缺着油盐酱醋小钱儿,两个人一拍即合准备直接去十八坎下的村子找她的姑姑去。
    那次下十八坎的是我母亲、银霞嫂还有巷里的兰香婶子也去了。银霞嫂子先找到她姑家说明来意,姑姑也是个面情很软的人,她姑父在县城林业部门上班,此刻屋里也正缺劳力,就留我母亲她们三人先在她家收麦子了。
    那个年代的农村,收麦子靠镰割,拉麦子靠牛拽,根本没有任何的机械化。等我妈她们来到地头割了几镰刀就傻眼了,原来这边的麦田都是抽黄工程的水浇田,这里的麦子也比我们那贫瘠的圪梁梁上的麦子要壮实得多,割这样一亩抵得上在我家的责任田割两亩的苦力。反正都来了,我母亲她们也没不能计较什么,就这样帮着人家收割起来。
    务过农的人都会记得镰刀割麦子的情形,一提起钻麦行子都心瘆的慌,反正我割过,如今想起来还依然是腿软的熬煎着。自弯下腰,就不知多会儿再能抬起身子,占着六行或者八行子的麦往前割着。偶尔抬起头,望望一望无边的麦田,就抱怨天上的太阳竟是如此火辣辣的大。麦子早晚难割,因为地返潮,麦秸秆变得皮实。只有中午晒干的麦子割起来轻松,但炙热的太阳会晒的人满身的湿漉漉。麦行子里不通风闷热无比,衣服不能穿太短,一旦麦芒扎身就是火辣辣地疼。我母亲她们三个人几乎是玩着命在努力着,自认为不值钱的汗水如雨水一般落在了别人家的田地里,诱惑着她们竟是每割一亩麦子给三个人仅仅两元的回报。唉!如今回想起来真的好想哭。
    中午她们没得歇,地头的树荫下打个盹,顺便吃点主人们送来的米汤馍馍就着辣椒吃补充营养,母亲说他们三个人合在一起能割不到八亩的麦子,因为水浇田的麦子太壮实了。
    在十八坎下的村里我母亲她们收了三天共三家人的麦子,实在疲惫了了,也操心毒辣的太阳是否已经催熟了自家的麦子,第三天下午,和三家的主人们算过账,她们三个人三天共收了二十五亩麦子,刚刚五十元三个人分,每人不足十七元整。
    赶天黑她们才回到家中。已经容不得母亲休息了,我家的小麦明天就可以搭镰收割了。再多的事我不记得,唯记得我妈给我说她回家走十八坎的上坡路,腿膝都是软的……。
   如今我妈好几年都没去过麦田了,我昨天回了趟农村老家,刚进城,母亲就问我地里的麦子泛黄了没,我说,这已经不要您老再操心了,母亲笑了,她说:“庄稼人就是庄稼人,咋能不操心呢,你不让我再做了,可我的心里还是那几亩田地呀。”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首赏!田地是农村人的命根啊!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榆林人 | 2015-5-22 14: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好文友!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芽儿 | 2015-5-22 14: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客”我们这边也有,但不是收麦子而是收玉米,每年秋忙时都有一些这样的特殊群体活跃在大地里。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们哪里那时也是这样,麦客价好像不是那么低。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5-22 16: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里的麦客都是从秦岭南边不产小麦的地方来的。本地人一般都攒着劲等自家麦子熟了割自家的。
钻麦行子这说法我听了很亲切和熟悉!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合阳晓林 | 2015-5-22 18: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蓝海蓝 发表于 2015-5-22 15:00
我们哪里那时也是这样,麦客价好像不是那么低。

我写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真是这样,问过我妈了,当时工人的工资才是三十多块钱每月。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