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米饭 于 2015-5-26 22:32 编辑
人在路上,心在故乡。 ------题记 小时候,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总对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难以释怀。
在外闯荡数年,才知这是诗人对故乡的极端思念所致。故乡的形象在模糊与清晰中伴随我日益滋长,于是便吟不尽思乡之情怀。
上学后,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总觉得虚无缥缈。明明有家,却偏要说得那般委屈,那般迷茫,总怀疑是为了附庸风雅故作的诗句罢。 渐渐长大以后,才悟到了诗句中惆怅的味道及天涯游子无穷无尽的哀思与愁怨。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说:诗人李白只是在远远望了一眼天柱之后,便产生了在此安家落户的念头,才发现自己找到了自己的身心居所。你看,滚滚红尘中,他漂泊得够久了。在京城,他与君王作伴,共权贵杯酒,也曾呼风唤雨,尊荣显耀。然而,最后他还是离开了,一路游游走走,最终倾倒在清寂的天柱山的脚下。 对李白来说,长安是烟柳皇都,是美绝天下,是诗,是神话,可独独不是他的家。因为那里的王气太重,那里的天街太挤,那里的林子不够疏荡清新,那里的房舍不够简朴自然,于是他猛一回头,发现了隐藏在巍巍青山中那最美的可以终老一生的屋宇。 这样说来,李白的故乡在哪荒远地天柱山脚下。
好像美国报纸上有一篇报道说:警察在街头发现一名醉汉,仔细一看原来是当地的一位富翁。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富翁说:“我没有家。”警察奇怪的指了指富翁身后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回答。
是啊,家在何方?故乡何在?各人理解亦应不同。
清晨的陋巷中,看夜阑逝去,听到逆旅上一家人家用方言土语的对话,谁不会砰然勾起对故地的思念呢?你听,尽是乡音俚语,却又亲切至极,心中不由油然而生一种感动的念想。 身处异乡的游子遥望前方,满眼陌生,却依然有前进的动力与不变的信仰,那实际都源于身后的那一缕炊烟。 在我们身心俱疲的时候,家,带给我们精神的安慰。于是,故乡之可爱还不尽在于它明媚动人,实际上家早已是一块标志,一个象征,一种思想的寄居,甚至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符号了啊!
但愿有一天,无数飘散在身边的惆怅乡愁将能揽我于故土那温暖的怀抱中!
于是,每每心中烦闷,气躁神浮之时,我总是要回老家一趟。那沐浴在朝阳下的房屋、村道、老槐树,还有母亲那挥动的手,如此地温暖而又美好,一刹间会教人产生一种踏实的归属感。 顿时,在外所受到一切委屈全都烟消云散,那被排挤被抛弃的愤懑全都抛诸脑后。家乡的天,是那么的蓝,家乡的水是那么清,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切的一切,在游子清澈的眼睛里如此地美不胜收。
有人说:人生天地之逆旅。也有人说:居家为客客为家。而我们也曾在别人的世界里作客而时时感到不被需要。但以前的我从未意识到:有一个家园,有一块地方,叫着故乡,她时时在我的脑海里闪烁,它为心灵提供一个港湾,无时无刻不在呵护着我坚强却又脆弱的心灵! 只是,痛苦让我们心灵麻木,让我们难以去发现自己久已的拥有。
没有心灵的故乡,漂泊的心将永远也无法停留,恐怕只能是飘摇的浮萍而已。
也许,我们应当转身,找寻真心,回归故乡。这时,你会发现,当你微笑着转身时,温暖的真心最先想到的是家,是故乡。
所以,我之于故乡,仿佛有着某种夙世的情缘。家园之思,伴我磕磕绊绊走到今天,也必将平平安安伴我到永恒。
人在路上,心在故乡。漂泊的游子一瞬间找到的是化归骨髓里的生命故乡。
啊,承载了我太多太多期许的精神家园啊,我苦苦的思念着伊!
此刻,回首的刹那,故乡早已模糊在游子流泪的双眸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