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飞过】夕阳回首青无限——说骆塞夫的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560 | 回复3 | 2015-9-5 17: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莺飞过 于 2015-9-5 17:38 编辑




  早在骆塞夫先生的文里见过,他说,他不愿写日记和游记。原因是,前者是不敢写,后者是不好写。对游记,担心一不小心写成记游,成了实用的景区介绍或旅游指南。还给人留下公款游山玩水的把柄。


  他越是说不好写,我就越想见到他的“游记”,究竟长成啥模样?按理说,操笔写作三十几年的诗人,作家。早期诗文随笔就写得顶呱呱的大家,写个游记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小儿科一个?


  终于见着先生的游记了。《从大风堂到草堂》,记得最初这题目不是这样的。首次在他博客亮相,就吸引我了,(因为很多朋友写过杜甫草堂,除了对杜甫身世的唏嘘感概之外,并无什么新意,倒是“华丽篇章”不少,没什么印象。)当时吸引我的,除了他的洗练语言,更重要的是对张大千画作展厅和杜甫草堂,静寂得过分的萧瑟清冷的描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尺幅之内,波涛汹涌,使得读者和他一起“瑟缩着落荒而逃”了。


  我一直觉得,游记写得令读者对所写之地,能心驰神往,非有去此一游不可的冲动,那才是一流的好文章。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写得太长。说来好笑,我也提笔为了朋友的期待,写了正儿八经的两个“游记”,文前自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更不敢期待那一丁点可怜的掌声鼓励了。(除了两三个好友的点赞),从此就真的“人未死,文先灭”了。回想起来,是两个东西害了我。一是教科书上的那些大家“游记范文”。什么“移步换景”啦,什么“介绍风俗民情”啦,生吞活剥地,不加辨析,“吸收”。一是信马由缰,忽天忽地的,自谓“文思喷涌”,动不动就来个五六千字的“坟堆堆”摆在哪儿,还洋洋得意“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结果孩子没了,狼也没来,没劲极了。


  自从,害了“恐游症”。既怕写,也怕看。特别是那些“文化含量”很高的精华游记散文,更是让我退避三舍。其实,我是很想到那些风景名胜之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好像有人说过“旅游就是从自己生厌的一个地方,跑到别人生厌的一个地方。”尽管车马劳顿,但显得生活有“品味”呀,更何况有名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鼓励,所以,“背包客”是时尚,懂生活的代名词,更何况也是朋友聚会时,显示身份的好“谈资”。你说不旅游,不写点游记随感,还叫现代人么?


  这些都好像掩饰了我囊中羞涩,带来的尴尬。也为我的“文艺青年”赚得了一个口实。何游之苦?景区特色,度娘一问,何记之愁?


  ……


  仿用一下骆先生的句式:别了,旅游;别了,游记。


  二


  转眼又过去大半年了。前几日,在乡下度日,时逢淋雨天气。随手翻看《醉空山》一书。骆塞夫的新著。一本散文随笔集。中国文联出版社社出版。在“读行侠”一集,收录了作者四篇游记。《神游》《延安别忆》《西北鳞爪》《从大风堂到草堂》。这四篇中,最后一篇我前面说过,不再提。除了《神游》,其他两篇以前看过。当初看过,也觉得不咋样,还在心底暗自哂笑先生“也不过如此”嘛。没想到,再回首,这《西北鳞爪》(由六个短篇组成),“别具一格”竟冒了出来。属于那种:“一眼看上去没有什么,但越看越耐看,根往心底扎”。很孤傲,很有生命力的那种文化游记随笔。


  说到这儿,插一句有关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对欧阳修词的看法。周老说,多读欧词,可以悦生,可以治“病”—文家的病,其实是很多须求良医的。


  如今,文坛泛舟,落脚失水,甚而溺水身亡的,不在少数。就我看来,现在的游记散文,也算一个“重灾区”。该怎样写,写什么,《西北鳞爪》或许是游记写作者一个有益的探索,反正我是觉得好极,但又苦于无法用语言形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就是这个意思。不信,你自己去找来看看?


  为了给喜欢骆塞夫文的急性子朋友一个交代,还是先摘录几处:


  “到青海湖时,天光初现,目光所及的都是剪影,周遭也十分的静谧,只有风吹草木的声音和湖水拍岸的声音,轻微而温柔地抚慰着孤寂的旅人。随着天色的变化,水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先是暗灰,后是银白,接着就是水天一色的蔚蓝。”


  ——《青海湖边》


  “草原一侧的小山丘上,有一处奇异的建筑,庙宇不像庙宇,民居不像民居,传出的是神秘和森然的气象。一问,是一个废弃的天葬台。想起过去这里不时传出超度的诵经声,天空盘旋着黑压压的秃鹫群,便有点不寒而栗,总觉得与这草原的风情不协调。天葬台正在维修,据说要开发成一个新景点。”——《金银滩》


  “顺道去看了镇边的倒淌河,一条迂回蜿蜒的小溪而已,流入一个人工建造的湖,呈圆形,湖不大,倒很像一面镜子,只是找不出远处的日月山”——《日月山与日月镜》


  还有新疆人的新疆拉面和抓饭。被作者三言两语,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文末一句说的那样:饭里乾坤大,面中日月长。好事不过三,再举,我就是名副其实的文抄婆了。


  怎么样?


  描写。故事。感悟。真是“辣手著文章”!“川北一笔”,果然名不虚传!


  姜还正是老的辣!你不得不服!


  三


  本该结束了,还没个题目。不能学李商隐,来个无题。只好以“夕阳回首青无限”凑个数。


  但要特别解释一下。这句意思:夕阳西下,回首再望,才觉那青山真是青透了!


  骆塞夫先生游记就是如此意境。


  还得说明一下,我现在的好游记文标准,又多了一条:就是读了游文,再不生出想去看的冲动。先生文也是如此类型。不过《醉空山》一书中,“生活类”一集也有几篇游记散文,但我觉得没他这几篇好,应景的成分多了些。2015.8.19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运涛个人认证 | 2015-9-5 20: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里的描写很详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夜莺飞过 | 2015-9-5 21: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寒秋 发表于 2015-9-5 20:31
看了夜莺老师的文章,我更是汗颜无比。常常旅游,就想笔下出文为纪念,就信手开河,发在西部旅游版块,无几 ...

呵呵,姐姐这么说,俺就不好意思啦。不过,你倒激起了我看你游记的热情!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黑河子民 | 2015-9-5 2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感受与我同感, 游记的格式和词语不好把握,搞不好就会千篇一律.拜读佳作!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