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洛沙 于 2014-12-3 15:13 编辑
作为汉中人,都有一个永远也无法割舍的面皮情结。
无论是身在故土,还是远走他乡的游子。对一碗香辣爽口的面皮,总会念念不忘。
汉中人爱吃面皮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并且是各县各镇,平川还是山区,家家户户都爱吃。
很多人看见面皮二字,都觉得应该是面食。其实,面皮是用大米做的。汉中平原称得上是地肥水美的鱼米之乡,但是地里位置有山区,平原,小丘陵地带。生长在平原的人,自然获得的口福要优厚一些。我从小生在山区的小县城里,能吃到的机会自然是少之又少。
记得我在几岁的时候,邻居家里住在平川的亲戚给他们送了一些大米。那也是第一次看见真材实料的面皮做法。
先把米放在水里泡上几个小时,再把米和水预留成适宜的比例,就可以在石磨上磨浆了。磨浆和磨豆腐是一样的操作方法。蒸面皮用的米浆,要求更严格一些。米浆太稀,蒸出来的面皮有一些黏糊,若是太稠,蒸出来就缺乏柔软度。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面皮的口感。米浆磨好以后,把蒸笼放在开水沸腾的锅上,铺上干净的棉布单子。再把磨好的米浆用勺子舀到单子上,双手麻利地端起蒸笼,左右轻轻晃,让米浆均匀分布成薄薄的一层。要是一次蒸一张面皮,几分钟就出锅了。出锅后,把面皮切成宽条状。然后乘着面皮的热乎劲,放上提前准备好的油泼辣子,蒜水儿,姜汁,香醋,味精食盐等。一碗鲜香美味的面皮儿就做成了。用筷子拌面皮的同时,碗底下一层垫底的配菜就翻到面皮上面了。有豆芽,菠菜,豇豆,胡萝卜丝,芹菜,土豆丝等等。配菜的颜色红红绿绿,甚是好看,并且营养丰富,鲜美可口。
当然这些菜的花样,都是现在吃的做法。在生活困难时期,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有啥菜就配啥菜。但是面皮的基本做法和汤汁味道,是千年不变的老规矩。
每当想起面皮香辣爽口的柔滑,只要是吃过的人,立即就会馋嘴。也会想起小时候村子里的乡里乡亲。
在生活苦难时期,家里最稀罕的就是粮食。
有时候窜门期间,如果正好碰上谁家的饭熟了,主人都会毫不吝啬地招呼自家的孩子给来客盛一碗饭。小孩子放学回来赶上谁家的饭点了,邻居也会热情的先让孩子吃着。我第一次看见邻居蒸面皮,就是在灶头边等着尝一尝。我和几个小孩子围在低矮的厨房里,嘻嘻哈哈闹成一团。第一锅蒸出来,当然是先给小客人吃的。我也是第一次有幸吃到面皮。
此情此景,以至于后来的几年间,我都在一直想着:他们咋就这么心灵手巧,能做出来这样好吃的美味呢。这样的说词,还要美滋滋地传播给其他伙伴显摆一番。
后来,吃面皮方便多了,可以拿米换面皮,也少了泡米磨米浆的那些工序。每次去换面皮,都是端上面盆或者小篮子用干净的湿毛巾盖上。走累了坐在路边歇息的同时,也是像个馋嘴猫一样,偷偷吃几口白面皮,心里还满是欣慰呢。
旧时的情景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只要一提起面皮,邻居家一碗面皮的味道,至今还在口中迂回。尽管时光变迁,家里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内心深处念念不忘的,人就是故乡的一方热土一方人。那一碗盛满浓浓乡情的感动,在酸楚里慢慢清晰又模糊。
时至如今,面皮也以不同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从八十年代的一角伍分一碗,到九十年初期的一元五角,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三四元一碗。还上了大宾馆的菜谱。汉中人也调侃的把面皮称作汉中料理。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还是浙江,上海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等等,都爱上了汉中面皮。面皮也是汉中人必备的美食。早餐,中餐,夜市到处都有。吃一口香辣爽口的面皮,喝一口酸浆水做的菜豆腐,西安人会来一句过足瘾的脱口秀:"那个美耶,嘹咋咧";四川人也会火辣辣的来上一句结实的话:"格老子,巴适的很"。走在大街小巷,经常遇见外地来汉中旅游的客人叫住你打听着:“请问张明福面皮店在哪里,请问又一村面皮店在哪里”。其实,汉中一直存在于每一条大街小巷中。每一家面皮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来吸引你的味觉,每一个店铺都会有喜欢它的食客络绎不绝的去品尝。
更重要的是,小小的一碗面皮,总是让我念起,和自己一同吃过一碗面皮的亲人,同学,同事。也承载了许多我值得回忆的感动。
当汉中面皮成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上榜美食的时候。全世界更多的人才知道位于秦岭之南,汉水流域古老的三国汉中城,有一桩叫面皮的美食。我也从解说词里惊喜的知道,面皮已经承载了四千年的中国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汉中文化也以它独有的特色向世界前列慢慢靠近。汉中面皮调配的汤汁也更加味美鲜香,品种也是越来愈丰富。面筋面皮,大米面皮,红薯面皮,等等。宽,细,薄,软,任你咋选,总有一款会吸引你的舌尖。
不管时光如何变迁,心中的故土从没远离。每个远方归家的游子,下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面皮,再吃一碗。连碗底下剩余的香辣汤汁都要大口喝干净。回到家里的第一餐,必定有一大碗面皮放在餐桌中间。我们也会时常在万里之遥忽然念起一碗面皮,念起一段往事,念及一个人。每到此时,总有两行滚烫的泪堵在喉中隐隐哽咽。不管是酸的,甜的,都会有滋有味的一并咽下。
念及一碗面皮,就像捧起一缕乡愁。一滴泪落下,在碗里生根,发芽。再长出一句乡音,与我亲昵。
2014-6-22 1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