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宁夏何老三 于 2015-9-28 11:07 编辑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自1934年米德(G.H.Mead)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以后,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社会学对角色的定义是“与社会地位相一致的社会限度的特征和期望的集合体”。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具体地说,就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它规定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和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是社会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扮演着多种角色,集许多角色于一身,就是一个角色丛。 我们刚一出生,就已经进入了角色——婴儿角色。你可以随意吃喝拉撒,任意哭闹,随便在任何人头上、肩上,甚至身体的任何部位撒尿而不受惩罚; 幼童角色。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做的事情——当然,不能用火把点猫尾巴,也不能咬小朋友的耳朵。这时,这个幼童角色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定的行为规范了; 小学生角色。你得按时到校上课,得背上十来斤的大书包,还得天天被灌输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思想。不过,还可以享受家人每天接送的权利; 中学生角色。你得拼命了,得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这是你的义务,必须的! 大学生角色。大学生,一般都是成年人了,你的角色变成了多重:学生、情圣、好工作的渴望者、北漂的候补者、啃老族的预备队员...... 老爷们角色。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你必须多挣钱来养活孩子、老婆、双方父母。你得忍辱负重,在单位装孙子、在家里当孝子,到老了,还得抱爷爷当孙子。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老婆的爱、孩子的尊重、社会的承认...... 这些,只是人生所要承担的基本角色。人的一生,还要扮演众多角色。 走在大街上,你是行人角色。你得走人行横道过马路,你得避让汽车、自行车、电动车、无照三轮,你还得掂量老太太摔倒了扶不扶; 在公交车上,你是乘客角色。你得排队上车,你得注意有没有小偷,你的手机、钱包是否放在了你可以观察到的位置,你得给老人让座。当然,你有“老年痴呆证”坐车不花钱,也得尽量避开乘车高峰....... 你到剧场看电影、听音乐会、看芭蕾舞,你就是观众角色。你得按时到场,如果节目已经开演,你得等到幕间休息才能进场;你不能脱了袜子串脚气;你不能和同伴大声喧哗,你不能嗑瓜子磕得山响...... 你外出旅游,你就是旅游者角色。你得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钱包鼓瘪量力而行;你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你乘坐飞机前,必须把打火机什么的掏干净;你不能随身携带摩丝、二锅头、AK-57冲锋枪...... 到超市买东西,你就是顾客角色。你得事先筹划好自己要买什么,买食品必须看生产日期、保质期,还要留好购物小票;你想省钱,要等到超市晚上快结账时去买蔬菜、面包...... 人的一生,做了点事别当成大业,写了点字别当成学问,成了点功别当成资本,失了点败别成了负担,挫了点折别影响心情。这样,你就可以成功地扮演每一个角色。 不过,到了火葬场,你的角色就成了唯一,你就是被火化的角色——你的一生已经不需要再扮演什么角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