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仙 于 2015-10-30 06:48 编辑
﹒名作赏析﹒(已刊作品) 爱恨由天怎由命
——谈谈《红楼梦》中宝玉恋爱思想中的现实性 ○ 云仙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这几乎成了今天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识。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深精举业”,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他沉浸在“风月诗酒”中而自得其乐。如: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宝玉同样没有身为男性或“主子”便高人一等的概念,如:第二十回中,宝玉替麝月篦头;再如芳儿梳头,宝玉“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这些细节都可以体现出宝玉与女性交往的平等观,以及对女性的爱护,同时,贾宝玉被公认为多情公子,这多情正是对黛玉爱情的萌生、发展和最后生死相连的基础。 宝黛之恋,情之所至。林黛玉和贾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纯洁,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雍正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那么,黛玉此人究竟有什么?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这样脱俗的美和媚,具“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之叹。另外,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上。与黛玉一见如故之后,黛玉的形象深深地渗透进了宝玉的心里……这些与宝玉平日所处的安逸生活环境相关:他有物质上充裕的享受资源,却没有精神上的寄托和支撑……见了黛玉后,在黛玉身上折射出来的是纯粹的真、善、美,自然而又精髓、极致!那些在人们灵魂深处与生惧来所向往的东西,在黛玉身上呈现了。因而,宝玉欣赏和喜爱、寻求这些也正是和他这个年龄、这种环境所追求的那种更完美的精神的需求分不开的。如:“宝玉葬花”,宝玉“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些菱和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这举动,整个复制了一个林黛玉葬花的画面……由此说明:他喜欢林黛玉,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宝玉喜欢黛玉情之所至。贾宝玉自幼生活在大观园里,被女性捧惯了,也被贾母宠坏了的。然而,他骨子里面却有着与林黛玉相似相近的东西——林黛玉的出现,让他耳目一新。同时,林黛玉这个非凡却又身临绝境的人物给他惜日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他脑海中向往已久的纯朴、高洁和儒雅,或者说,林妹妹非凡的气质,美丽如诗的风姿和才学吸引了他,从而充实了他的精神世界。 情相连,心相印。“此生,谁与我共读红楼?黛玉只顾在那低着头拭泪,看也不看宝玉一眼,带着哭腔说道:‘你管我做什么?让我死了好了,死了倒干净……”让人揪心、撕肺之极的一句话,简短,却心寒……宝黛之间有多少唯美的画面在啊——共读西厢、共哭落红、黛玉葬花、共赏海棠、共题菊花诗、颦儿焚稿痴情……可是,终究,宝玉还是负了黛玉,终究这份情只以黛玉在香消玉损时留下一句”宝玉,你好、你好……“而落幕布! 真心相恋,最终黛玉泪尽而逝。宝玉娶亲在黛玉死后黛玉之死别有隐情。宝玉所惹出来的祸,则仍不外乎是由那些所谓“不才之事”引出来的‘丑祸’,如三十三回忠顺府长史官告发宝玉无故引逗王爷驾前承奉的人——琪官及贾环说宝玉逼淫奴婢之类。宝玉取宝钗只是事态发展的自然结果,并非宝玉屈从外力,或是失魂地发痴呆病而任人摆布。 宝黛之恋成悲剧是事态发展的必然。相比之下,在宝玉眼里宝钗便是超现实、超世俗的人物了。在宝玉眼里,虽然宝钗和黛玉都是他的婊姊妹,可从性格上来讲,这两人却是两种极端,形成了很显明的个性对比。 宝钗是现实生活中的好女孩。有宝钗热爱者说,放在皇宫大院内,完美的宝钗足以母仪天下。德言容工,无一不惧,个人素质近乎完美,而宝玉为什么不爱宝钗呢?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男女之爱,属于激情范畴,是黛玉那样的浅嗔薄怒,连哭带闹式的,不是像宝钗这样含蓄内敛,温和理性的类型。恋爱不是“以德服人”的过程,所以宝钗的“好”可以征服众多人的心,包括视她为情敌的黛玉,而却未必能让宝玉倾心。 假如贾母的位子让给了宝玉。假若当初把贾母的位子让给宝玉,宝玉的角度变了,思想感情也许会随着年龄及环境、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且不说他的价值观,就他选择婚姻而言,理所应当要做出合乎贾母之意的选择,这是客观规律之必然。如果宝玉是个理性之人,自然会很理性、很客观地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比如,宝玉虽然喜欢黛玉,但是在婚姻的选择上会考虑到比较实际、实用的方面,毕竟生活是现实的、是真实的,不是诗情画意,不会永远停留在虚幻的意想中,不是纯粹地享乐啊!用我们现在成年人的婚姻生活观点来看,婚后内容应当是多方面的,且不说持家理财、上下打点、访亲顾友……最多的内容还是实际生活,围绕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这些实惠的琐碎事情来转,更何况,在那样一个封建贵族家庭来说,贾母这个首领的位子必然要寄托在宝玉身上,如果宝玉换在贾母的位置,真的选择了林黛玉,就其性子,一个寄托在纯精神世界里的人,没有在大家庭里生活过的经历,也就没有管理贾府那样一个大家的能力,或者大众所期望的那种博爱、宽容、豁达,怎么能够跨跃到现实世界中来呢?也许能,但会很费力,也很艰难。这就是宝玉处境和思想的矛盾之所在,也是宝黛之恋悲剧事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假使把黛玉改装成宝钗。之所以是林妹妹,之所以赢得宝玉喜爱,黛玉身上多则是源于她超凡脱俗的这一面,假使把黛玉改装成宝钗,宝玉还会恋黛玉吗?成人所承担的事宜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一个顶端人物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庞杂、繁重的,假若生活方面再过于琐碎、过于累赘,不切合实际,等于是在折磨人、消耗人,再是个血汉男儿,再有铁打的身体也经不起这种层层叠叠的细腻情感等的消耗啊!正所谓,丢了江山,去爱美人。追求纯精神寄托,没有物质做基础,精神的东西又拿什么来支撑? 总而言之,依宝玉当时所处的被溺爱和被宠惯了的孩提时的性子,喜欢黛玉是必然的,是情之所至,这与他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追求自然、纯朴、真实的意境是一致的,因而,宝黛之恋最终成悲剧,是事态发展之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