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自家居室取一个名号,我会名之为“耕读乐居”。 我位于十一层的家是复式楼,楼顶自造了三十多平米的阳光菜地,可荷锄种菜,楼上可执卷读书,一楼是待客会友、吃饭睡觉的地方,耕、读、居功能齐全,耕益身,读怡情,耕读有益身心健康,这很好地成全了我半耕半读、耕读结合的退休养老生活。 古代中国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晚清重臣曾国藩临终还要求子孙后代“重俭朴、重力行、重耕读”,古人认为“耕”,可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是为生存之本;“读”,可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是为教化之路。用现在的话说,“耕”是为求生存,“读”是为求进步。有人说,耕读传家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小农经济和科举制度的崩溃,这一传统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上班族来说,既无存在的条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以为此话差矣。 诚然,如果把“耕”的内涵,仅局限于种地耕田,今之上班族无土无田,无地可耕,的确不存在“耕”的条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耕”的内涵也在延伸扩大,做工、科研、教书、歌唱、金融等公共事业单位的服务,不都是现时代的“耕”吗,对耕者而言,这种“耕”与古之“耕”者一样,也是求生存所必需的,要养家糊口,就得“耕”,所以,继承耕读传统,“耕”,其实不在话下。 问题在“读”,现代人文化程度高了,但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人少了,不少人下班后忙于应酬,有时间喝酒、打牌、跳舞、按摩、洗桑拿,却没有时间读书。当然,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式也在变化。网络是个知识宝库,上网搜索有用的资料,搜寻好书美文来看,也是很好的“读”。古人讲“读圣贤书”,意为读劝人向善,教人技艺的好书。但是,现在为读“圣贤”之书而上网的人又有多少呢,用手机上网的低头一族,不少人目不转睛地刷屏,当中虽有不少有益的文字,但也有些是八卦新闻、马路消息,甚至是一些看似有趣内容却乏善可陈的段子,这些消遣文字和文化快餐的东西,偶尔看看,轻松一下,也无不可,但决不能成为我们的主要阅读内容,占去了我们的宝贵时间,否则,我们哪还有空去读“圣贤”之书、去读那些积极向上和有正能量价值的文字、去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来提高、充实自己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学习实在太重要了,无论在思想、精神文化层面,还是在专业技艺上,要提高、要进步,就要多读书,读好书。不得不为生存而“耕”的人,不可能停下工作专事读书,只能半耕半读、耕读结合,或日耕夜读,或晴耕雨读,或见缝插针挤时间读。互联网时代学习条件更好了,可读的东西更多了,找资料更便捷了,要实现中国梦,大家更有必要多读书学习,以新的方式发扬耕读传家的传统。还是少应酬点,多学习一点,尽量挤时间多读点好书吧,把你的居室也变为“耕读乐居”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