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隆重的民族节日现在就是过阴历的大年正月初一,即春节。 但正月初一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都是一年的开始。也不都称为“年”。 在有记载最早的尧舜统治时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不叫一年,而叫“载”。后来在唐天宝三年至乾元元年的十四年中,也曾恢复过“载”的叫法。 中国第一个世袭的朝代夏朝,改公转一圈叫“岁”。现在我们还说的“守岁”一词就是那时留下来的。“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书尧典》)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一周天相当于地球上的十二年,古代用“岁”纪年,十二年就是一个“周岁星”,中国为什么用十二生肖做属性,就是方便岁星纪年。一轮生肖过去就是一“周岁星”。夏朝确立一岁之首为正月。我们现在也称农历为夏历,是因为我们使用夏朝的历法。 商朝不再使用夏历,改“岁”为“祀”,一祀之始也不在正月,而是十二月的冬至。“夫祀,国之大节。”一年之中,最盛大的活动是冬至这一日祀天于南郊,选择一年中最长的一个白昼做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新朝的王莽和三国的魏明帝也曾一度改用十一月为一年开始的商(殷)历 周朝也不再使用商历,改“祀”为“年”,年的名称沿用至今。一年之始也不在十二月,而是十一月。年的本义是谷物成熟,丰收之后就是十一月了,所以就以十一月为一年之始。 秦朝又改了,又不叫年,叫遂,一遂之首,是在十月。因为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所以二世规定不许叫“正月”,而称“端月”,汉朝时才恢复正月的称呼。但十月对秦朝并不吉祥,刘邦正是在十月平定了秦朝,认为十月对自己才是吉利的,便也以十月为一年之首。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长乐宫竣工,重新制订了礼仪,采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恢复夏正,从此,直到今天,我们使用的都是正月为一年开始的夏历。 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日”、“三朝”、“元朔” 、“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但最普遍的还是“元旦”。 至于“春节”,并不是指正月初一,我国也用二十四节气辅助纪年,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其中立春为正月节,春天的第一个“节”,所以叫“春节”。也就是说,在传统中,元旦为正月初一,春节为立春,二者并不在同一天。 一九一一年中华民国成立,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此后人们逐渐就把阳历一月一日称呼“元旦”,把阴历一月一日称为“春节”了。 所以猴年的第一天,或是阳历的二月四日,或是二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