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云彩散文】多姿多彩的关中民谣

[复制链接]
查看1785 | 回复11 | 2016-1-8 14: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唱歌的云彩 于 2016-1-8 14:35 编辑

3fff7d09100230c4-03f790e261d5824d-e589c7d6c40b617a420c450a82fd8342.jpg



      八百里秦川,平畴沃野,没有陕北的大山沟峁,自然也就孕育不出那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它也缺少陕南的青山秀水,当然也不会有那软绵绵甜丝丝的情歌。但它有周秦汉唐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底蕴,顺理成章的就生发出了大量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且极富教育意义的歌谣,有人也把它叫做“曲儿”。
这些歌谣往往“名不见经传”,大多是口口相传,偶尔会被引用在文学作品里以反映世相关注现实。昔日,贾平凹著《废都》时曾引用了不少关中歌谣,让关中歌谣着实火了一阵子。在关中大地你随便拉一个人,无论他是老是幼也无论他是否识字,他们都能像竹筒里倒核桃一样给你说上一串串歌谣,绝对会让你有进了万花筒的感觉。
      关中歌谣,源远流长,人人传诵却不知生于何时、出自何人,没人有考究但个个都有着别具一格的风彩。

关中歌谣大多是大人们哄小孩子时随意哼唱出来的,语言活泼生动且韵味十足,寓教于乐。这些歌谣没有版权,可以添言加醋,也可以精减浓缩,总之一句话,只要顺口舒心就行。昔日娱乐手段极少,这些歌谣不仅是小儿的催眠曲也是大人们的“解乏曲”。
      关中歌谣内容丰富,浩如烟海,上下五千年、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自然地理、民俗世风、吃喝拉撒,无所不包。大致归类如下:

       民风习俗类:“过年好,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铃铃帽子戴头上”。短短几句将旧时孩子们过年的情形表现的活灵活现。每年正月十五,孩子们都会打着灯笼在村道上聚会,互相比较谁的灯笼漂亮,互相追逐戏闹。在这时孩子们常说“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烙馍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尊老爱幼伦理类: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过去舅家的地住是很高的,有个红白喜事总是座上宾,有了纠纷予盾分个家都要请舅舅,所以对舅舅是不敢怠慢的。
       家庭问题类:“石榴花儿红又红,后娘打娃不心疼,黑来打,白日拧,不是鞭子就是绳,你看教人心疼不心疼?”“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爹娘。”
       憧憬期望类:“玻璃窗子镜镜门,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是五六十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早已经成了现实。“罗罗,面面。猪肉,扇扇。羊肉,串串。我娃是个福蛋蛋儿。福里生,福里长,跟着共产党的领导把福享。”反映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得民心,广大群众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期待和憧憬。

       激励信心类:“竹板打,板朝上,我给虎儿找对象,瘸子跛子都没向,就我家虎儿有希望。”“小娃勤,爱死人;小娃懒,拿个鞭子往出赶。”别人的庄稼自己的娃。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当孩子信心低落、萎靡不振时,关中人就会用这些民谣来为孩子打气。
社会写实类:“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儿没衣裳。卖盐的,喝淡汤,编席的睡光床。种田的吃米糠,炒菜的光闻香,做棺材的死路上。”将旧社会普通劳动者的遭遇写的淋漓尽致。

       辛辣讽刺类:“一二三,上城关,城关有个毛老汉,顿顿吃饭把门关。蝇子噙了一颗米,一下撵了十八里,过一桥,捡个桃。过一河,拾个骡,赶紧骑上得儿驾。”一个吝啬、贪婪、爱占小便宜“葛朗台式”的乡村小老头形象跃然而出。不得不感叹,群众的语言尖酸辛辣,酣畅淋漓,入木三分,生动传神。“见啥人,说啥话,溜沟子,不挨骂。”“吃我的饭,砸我的锅,把我吓得钻鸡窝……”而这些民谣则反映出广大群众对拍马溜须、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者是多么痛恨和不屑一顾。

       朴素哲理类:“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不逮老鼠逮雀雀,雀雀给娃纳袄袄。叫娃穿,娃不穿。叫狗穿,狗在河里捞韭菜。韭菜花儿漂上来,叫娃戴,娃不戴,别人戴上娃可(又)爱。雀雀飞了,把娃气死了。”这首歌谣委婉动听,朗朗上口。虽然是一个简单、浅显的故事,却告诉人们一个生活生存的道理——如果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只能如猴子掰玉米,最后一无所获。所以告诫人们,做人做事一定要珍惜当下,脚踏实地,切莫浮光掠影。

      游戏娱乐类:“锁子灵,叫马城,马城开,叫谁哩,叫我虎儿进城来。”“指指,窝窝,糜面,饦饦,你在我门儿闹啥哩?歇凉哩。啥凉?槐凉。鸭子喝水,扑腾一嘴。”“数,数,数笸箩,笸箩南,笸箩北,笸箩地里拾干麦,七斗,八担,石榴花快转,转到耀州,金碗儿,银碗儿,揭起,扣下。”这类民谣的游戏成分较多,一般是手口并用,多人互动进行。它节奏感强,参与性广,而且游戏决胜负,主要锻炼孩子手脑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然经验类:“面面土,贴膏药,不看先生就好了。”过去,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相对较低,医疗设施和机构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加之收入低,少有闲钱去看病买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偶尔遇到擦伤、划破手指什么的小病,往往会就地取一些陈年老土捻面敷上。逐渐地,也有人就地采集刺蓟,捣烂取其汁液止血的。这类民谣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当时农村人们“小病抗,大病挨,实在不行医院抬”的现实生活。

       善意诅咒类:“撂,撂,撂泥蛋儿,谁拾了,害红眼。”“翻,翻,翻绞绞,翻不过去挨刀刀。”孩子们在摔泥窝游戏结束后,还舍不得扔泥巴,但又怕其他孩子白捡了便宜,于是就会哼唱这类民谣,孩子天性中的“小心眼”从中可见一斑。

      玩笑笑话类:“咱俩好,咱俩好,咱俩一起买手表,你掏钱,我戴表,你没媳妇我给你找”。“出东门,朝西走,半路碰见个人咬狗。提起狗来打砖头,反被砖头咬了手。赶紧撂到河里头,溅了满脸干汤土。”
尽管给读者们列举了上面一些歌谣,但这只是挂一漏万。
       民谣是历史的符号,是文化跳动的音符,其知识性、趣味性和传播性都很强。然而,随着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等新媒介的普及,人们能够听到的民谣却越来越少了,而孩子们对民谣的兴趣也大不如从前。如今,关中民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须得到保护和发展,亟须通过一种新的形式和媒介重新“活”起来,这样,关中民谣才能够在传承、发展中继续发挥其教化社会、娱乐百姓的。如果不充分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也许有一天这些歌谣会消亡在现代化的滚滚红尘里。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西部文学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星月夜 | 2016-1-8 14: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点赞!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唱歌的云彩个人认证 | 2016-1-8 18:2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月夜 发表于 2016-1-8 14:09
沙发,点赞!

多谢来访,问好并祝冬安!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6-1-8 18: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泉东风 | 2016-1-8 21: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中民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须得到保护和发展,亟须通过一种新的形式和媒介重新“活”起来,这样,关中民谣才能够在传承、发展中继续发挥其教化社会、娱乐百姓的。如果不充分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也许有一天这些歌谣会消亡在现代化的滚滚红尘里。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佳作,老师很有学问,归纳的明明白白,支持 学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唱歌的云彩个人认证 | 2016-1-8 21:4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泉东风 发表于 2016-1-8 21:00
关中民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须得到保护和发展,亟须通过一种新的形式和媒介重新“活”起来,这样,关中 ...

多谢老师来访,欢迎批评指导!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唱歌的云彩个人认证 | 2016-1-8 21:4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酒文化传播大使 发表于 2016-1-8 21:22
欣赏佳作,老师很有学问,归纳的明明白白,支持 学习。

多谢老师鼓励!祝老师冬安!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陶然国 | 2016-1-9 10:1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积累,叙述细腻。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多谢老师关注!🍵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寒冬腊梅 | 2016-1-9 12: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百里秦川,平畴沃野,没有陕北的大山沟峁,自然也就孕育不出那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它也缺少陕南的青山秀水,当然也不会有那软绵绵甜丝丝的情歌。但它有周秦汉唐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底蕴,顺理成章的就生发出了大量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且极富教育意义的歌谣,有人也把它叫做“曲儿”。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唱歌的云彩个人认证 | 2016-1-9 17:3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冬腊梅 发表于 2016-1-9 12:50
八百里秦川,平畴沃野,没有陕北的大山沟峁,自然也就孕育不出那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它也缺少陕南的青山秀 ...

多谢老师关注,问好,敬茶!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