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传奇

[复制链接]
查看1241 | 回复6 | 2016-1-14 14: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文汇 于 2016-1-14 14:36 编辑

根据我故乡真事创作的小说《故乡传奇》在深圳《罗湖文学》发表。感谢深圳作协副主席吴亚丁先生抬爱,吴老师还特地告诉我,稿费涨到150元千字了 。特发来与诸友共享。

故乡传奇

故乡传奇

故乡传奇

故乡传奇


故乡传奇
                    王文汇
              
             引子:牧鹿湾

    故乡叫做牧鹿湾,是一百多年前的事。
    而之所以叫做牧鹿湾,则是因了一千多年前的事。
    史上最完美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虽身居帝都长安,却对长安北向八十余里处的醴泉县甚是喜爱。他对醴泉的偏爱,不是因为其地有泉,泉水味甘,而是因为其县境内横亘东西的一座山。
    这座山叫做九嵏山。
    在长安高处举目,向南见终南山,是文人骚客心中的名山,太多诗文都化自它的秀林氤氲;向北见九嵏山,是太宗心中挥之不去的挂念,驾崩之后,他自己就长眠于嵏山之巅。
    九嵏山象一条巨龙,盘桓在长安的北边。龙身向东蜿蜒数十里,被一条河水截断。
    这条河叫做泾河。
    泾河的西岸,依山傍水,蜿蜒中见平坦,平坦处草木繁盛,正是皇家牧鹿的林苑。
    唐太宗初识这块地方,是在他父亲李渊还只是唐国公,他还只是李渊次子的时候。
    公元617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晋阳起兵,他被封为右都督,与父亲一起攻打长安。兵行到九嵏山与泾河交界处,李世民命队伍沿泾河河道驻扎,起锅造饭,养精蓄锐,以做千里行军的最后冲刺。
    李世民站在泾河岸边,右依九嵏之巍峨,南望泾水之蜿蜒,此地距长安不足百里,想着自己很快将攻入长安,掀开历史新的篇章,心情可想而知。他不顾行军劳顿,到各个营地进行视察。
    泾河河道狭长,河边满是石头沙砾,起锅造饭最合适不过。随军伙夫在石头河滩架起油锅,和好面,正准备炸油饼,忽然听说大都督来到,急忙起身施礼。结果一不小心,将油锅碰翻,一锅煎油倒在了河滩的石头子上。伙夫见状吓得连忙跪倒,想着将性命不保。面对突变,李世民没有去惩戒伙夫,而是看着那被煎油瞬间浸没的一堆小石头急中生智。他让伙夫立即将那些被油浇过的石头放进锅里,继续加火,然后把和好的面饼放在石头上面。泾河岸边的小石头,是河水常年冲刷淤积下来的,不但大小相差无几,而且光滑圆润。再被煎油一浸,灼热腻滑,那些面饼放在石头上,竟然很快被石头的温度烤熟。于是一种秦地关中独有的美味——“石头馍”诞生。
    石头馍因石子的形状而表面坑洼不平,看起来别有一番情致,吃起来则酥脆可口。这意外偶得,让李世民心下大快,一是对明天的进军长安更充满信心,二则对这块地方更加在意。于是在他后来登基,开启贞观之治后,便把这里作为了皇家牧鹿的林苑。

    逝者如泾水,千年的时间,沧海桑田。
    但为完美帝王唐太宗牧鹿的自豪,却一直延续在存活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血脉之中。
    于是,故乡取名牧鹿湾。

    牧鹿湾从古到今,只出过一个官。是宣统年间,王一万拉着十二万五千两白银到北京去捐的。我小时候到王一万住的老屋,还看到过王一万身着官服的照片。只是王一万只捐了空名,并没有取得候补,更没有过实缺。
        
二十世纪八十七年春夏之际,村上一直干旱不雨。村东头的王捐儿有一天路过我家门口时,望着北边被阳光烧灼得白里发青的九嵏山,说:“这天这硬的,
看来咱们村上是要出官啊!”。
    这一年夏末,我和隔壁的发小一起考上了大学。
    我是西北大学中文系,他在延安大学政教系。这是有牧鹿湾村以来,第一次有人中举。
    但现今不比前朝,中举就能做官。20多年之后,我的发小任咸阳某县检察院检察长,大小算是个官,虽然比七品芝麻官还小那么一点。而我则一直在电视传媒工作,几十年如一日,连比芝麻小的官都和我无缘。
    其实做不做得官,也都是命中所有。多年前曾有来自京城的一位高人,闲聊间主动要看看我的官运,在撩起我额前头发之后,他却顾左右而言他。
牧鹿湾至今依然没有什么当官的,王捐儿的那句偈语只能是个戏言。
     虽未出官,却丝毫不影响牧鹿湾的神奇。
     我虽非官,却一直牵念家乡那片土地。
     从小到大,从爷爷到父辈,他们常会给我讲先人们的传奇。直到马年春节之际,我终于动笔,将这些传奇整理,以与大家共享我故乡的美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文汇 | 2016-1-14 14: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九先生

   从我的父辈向上追溯,可以上追五代,就是九先生这一代。
   九先生是方圆几十里的名人。
他与时任陕西团练使的张芾关系极好。张芾是陕西泾阳人,与九先生的家只隔着一条泾河。二人年龄相当,学识各有所长。清道光十五年,张芾进士及第,后深得咸丰皇帝赏识,曾任工部侍郎江西巡抚等职。九先生则屡试不第,一直蜗居牧鹿湾,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后来张芾被派回陕西,任陕西团练使。九先生与他之间常有来往。
  同治元年(1862年),一个叫任武的在临潼纠集回民准备起事。张芾被派前往安抚。任武不但残忍杀害张芾,并造谣说在张芾的轿子里有“秦不留回”的密令,而且杀了自己全家,以此煽动百姓发起暴乱。
  九先生得知好友被害的消息,痛不欲生。他从张芾遇害,也看到了回乱的大势,于是,连夜跑到礼泉县衙,请县长加强防守。那次回乱,关中地区500多万汉人死于非命,26个县长被杀。因为九先生的及时提醒并一起布防,礼泉县城内无损,县长幸存。九先生也因此名声更盛。
   同治初年,不只回乱祸民,而且遭逢年馑。
牧鹿湾虽因有九先生而躲过回乱,却无法躲过天灾。因为难敌久旱,庄稼几乎颗粒不收,村人纷纷外出逃荒。为了家人生计,九先生也走出牧鹿湾,这一走却走出了一段传奇。

九先生兄弟三人,在族里分别行九,行十,行十一。九先生年龄最长,但却没有子嗣。他把二弟王十的二儿子王二壮过继到门下。但他最喜欢的却是三弟王十一的大儿子,也就是后来成为与康有为齐名的关中大贤刘古愚弟子的五才子。九先生此次外出逃荒,他就带着这两个孩子。
九先生出走的方向是旬邑县。旬邑在礼泉东北,因为地处偏远,而且在北山之上,不只回乱毫无涉及,那次年馑也少有影响。
九先生来到旬邑县衙时,正是当午。门口的衙役见一个老头带着两个小孩满身灰尘,一看就是远路赶来逃荒的,还未待他们走到衙门口,就老远的喊他们走开。九先生不慌不忙,径直走到衙役跟前,告诉他:你给你家姜老爷传一声,就说牧鹿湾九先生拜见。衙役见九先生器宇不凡,不敢怠慢,急忙进去传话。不一会儿衙役小跑着出来,边跑边喊道:“老爷传话,开中门——恭请九先生!”
当时的县衙,有左中右三个门,左右两门,是告状的百姓或者办事的官员进入;中门为正门,一般常年紧闭,只有上级官员视察或者有重大活动时才开。所以当那个衙役听老爷说开中门迎接九先生时,就知道了来者大不寻常,暗自庆幸刚才亏得没把他当逃荒的难民赶走。
衙役带着九先生和两个孩子走进县衙,正走时,迎面就见旬邑县县太爷姜子后边整官帽边迎了过来。
姜子后因自称是姜子牙的后人而取名子后。他当年还只是一个小吏时,在西安向团练使张芾汇报治安情况,与九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张芾当时曾给他说,九先生虽为牧鹿湾布衣百姓,却是当世不二大才,以后一定有用得着的时候。张芾回乱被杀后,九先生智保礼泉县的故事也早传到了姜子后的耳朵。所以听说九先生来到旬邑,正在午休的他急忙更衣迎接。
姜子后听九先生说了家乡遭灾的事情,不但让九先生暂居旬邑,而且答应想办法筹措粮食救济牧鹿湾。
九先生住在旬邑,并不闲着。他很快了解了旬邑县的情况,也知道了姜子后最近的心病。当时旬邑有一帮地头蛇,当地人称作黑道虫,他们在旬邑县城颇有势力,把控着旬邑县城的商业街。街上各个店铺的收益,原本县衙可以收取一成。但他们会在县衙之外再收两成。哪个店铺若缴纳份子钱不及时,便会遭到他们的挤压打砸,甚至被迫退出商业街。姜子后到任三月,他们每月月初,会到县衙,把上个月他们所收两成中的十分之一给姜子后。一开始姜子后坚决不收,但他们的办法是派人将一盘银两手举过头,长跪不起。而与里边的长跪不起呼应的,是县衙外的黑道虫列队示威,大有与官府对抗之势。姜子后初来乍到,对他们毫无办法,但又不能眼看着百姓受欺,为此姜子后整天闷闷不乐。
很快又是月初的一个夜晚,一个黑道虫托一盘碎银跪在姜子后的大堂。不过这次他们没有等到收银两的姜老爷,而是两个八九岁的小孩。
这两个小孩不是别人,正是王二壮和五才子。
他俩站在跪着的黑道虫面前,从盘子里拿出七块儿碎银,然后坐在黑道虫对面玩耍。他俩玩儿的是关中小孩儿喜欢用小石子儿玩的游戏:一般是把六个石子放地上,一个石子拿手里抛向空中,在这个石子落在手中之前,要迅速从地上的六个石子中挑选三个石子抓在手中,然后去接空中下落的那个石子。成功之后,按照同样的办法再依次分别抓取地面上剩下的两个和一个石子。谁成功抓取了地面的石子,那些石子就归谁。谁出了错,就该另一个人玩,直到将地面上的石子抓完。他俩今天玩的特别起劲,因为他们今天抓取的不是小石子儿,而是小银块。并且他们一赢完地面上的碎银,就去黑道虫的盘子里再取出七块儿。不多久,黑道虫盘子里的银两就所剩无几。
五才子聪明过人,手也灵巧。很快他就赢了一堆碎银。王二壮虽不及五才子聪明,但是有一把力气,他见五才子赢的多,便伸手要抢五才子的。五才子将他伸来的手一挡说:“挣钱要靠本事,你还敢抢?”
王二壮毫不示弱:“劲大就要抢,你敢不给?”
五才子:“劲大就能抢来东西么?你以为你是杀人不眨眼的回回?”
王二壮:“回回要命,我要银子。”
五才子:“回回要命我都不怕,我还怕你?”
王二:“就你那次三言两语退去回回两万兵马的事,就成了你吹牛的资本了?要不是九伯(他们把九先生叫九伯)给你出的主意,那些回回能怕你?”
五才子:“是九伯出的主意又咋?那为啥九伯不让你去退回回的两万兵马?”
“你——”王二一时语塞,脸一红,手便伸向五才子的银两堆去抢。
五才子用手一护银两,大喊一声:“你还真抢啊,我看你和旬邑的黑道虫没啥区别!”
“你们俩小孩在这儿吵吵嚷嚷干什么?”
黑道虫对着两个孩子喊了一声。
他一开始,没有在意,觉得两个小屁孩,拿着碎银,玩抓石子的游戏,或许这是姜子后这次收银两的一种新方法,后来越听越不象那么回事。
“你赢了这银子就是你的?”他看着五才子说完之后又对着王二壮喊道:“你抢了这银子就是你的?赶紧给我放回来,姜老爷一会就来收银子了。”
“姜老爷不会来!”王二壮愣愣地说了一句。
“姜老爷怎么不会来?”
“姜老爷和我九伯去西安请令搬兵去了。”
五才子一听赶紧打断王二壮:“九伯说了这事不要和别人说——”
王二壮一听用手一捂嘴道:“我怎么忘了,我这嘴?”
黑道虫:“搬兵?回回又来了?说一说,我是县太爷的好朋友,不是外人。”
王二壮见状,靠近黑道虫小声说道:“不是回回来了,是要把旬邑的黑道虫灭了。”
黑道虫心里一惊,随口说道:“黑道虫可是地头蛇,怎么灭得掉?”
五才子斜眼看他道:“有人举报黑道虫和回回余部有勾连,这次要连锅端掉,一个不留。别看黑道虫围了县衙,我九伯早就在县衙口藏好了枪炮,一旦从省上拿到追回令,搬来救兵,黑道虫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黑到虫听得一头冷汗,原来这老小子打的这个主意。
五才子见状问道:“你紧张什么,你又不是黑道虫,你赶紧把这些银子收拾好,跑得远远的,别一会打开了伤到你。”
黑道虫哪顾得要银两,一溜烟跑出县衙,县衙门口列队的黑道虫旋即撤走。
黑道虫一走,五才子转身向后堂喊道:“九伯,你们快出来,黑道虫给吓跑咧。”

  第二天,黑道虫的老大亲自到县衙向姜子后赔罪,保证以后只认真地经营自己的生意,不再乱收份子钱。
九先生见状,从怀里取出一张“追回令”一晃:“既然,你们中没有回乱余部,这个追回令就没有用处了,就留给子后兄,万一哪天再发现回乱余部,就直接杀他个片甲不留。”

从此之后,旬邑的黑道虫不再猖獗,商业街的商户们无不拍手称快。
九先生的声名更是方圆百十里地被传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oujunwu | 2016-1-14 14: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给力!好文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文汇 | 2016-1-14 15: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oujunwu 发表于 2016-1-14 14:53
很给力!好文章!

谢谢您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学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海上清风 | 2016-1-14 19: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纸媒已发文章在网站再发表,涉及版权问题,网站只作交流,不作评论和推荐。——特此说明。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文汇 | 2016-6-16 15: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传奇》 二
                  
                      五才子

五才子深得九先生喜爱,但他的父亲是九先生的三弟王十一。我则直属于王十一这一支,按古代辈分论起来,王十一是我的天祖,五才子则是我的伯叔高祖。
要说五才子,我们得先说说刘光贲。
刘光贲出生于1843年,卒于1903年。人们对他的称谓,更多用的是他的号:古愚。
    刘古愚是近代陕西著名的大贤,曾积极支持康有为维新变法。时人将他与康有为并称“南康北刘”。康有为则称刘古愚是“海内耆儒,为时领袖”。
   在维新运动之前,刘古愚在与礼泉相邻的泾阳县的味经书院教学多年。他倡导新的教学方向,把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与经、史、政、道并列。他尤其擅长数学,他对数学知识的讲授传播,比谭嗣同的“浏阳算学馆”要早十余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隐居礼泉烟霞乡,在唐太宗昭陵脚下的烟霞草堂继续讲学。
刘古愚讲学一生,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中,有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有被毛泽东誉为“摇着鹅毛扇,到处当座上宾”的《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有国学大师吴宓之父吴建寅;有泾惠渠的修建者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
还有一位,就是五才子。
五才子比刘古愚小15岁左右,比于右任大20多岁。
五才子从小就名满礼泉泾阳一带。他在味经书院追随刘古愚求学时,也深得刘古愚喜爱。而五才子之所以没能象于右任张季鸾等人成就大事,则是因为他的英年早逝,他的早逝则是因为一场考试。
他25岁那年,到西安参加乡试考举人。
乡 试是科举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清代乡试三年举办一次。一旦通过乡试,就有机会参加全国的会试和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即使不参加会试,参加不了殿试,只要 中举,即可候补,就列入了官的行列。所以乡试是学子们跳龙门的关键一跃,极其重要。也正因此,才有了范进五十多岁中举喜极而疯的故事。
乡试有如今天的高考生考大学。但比考大学要隆重太多,单从考试环境可见一斑。
考生考试的地方叫贡院。贡院里设置考棚,又叫号房,一人一间。里边两块木板,一个当桌一个当椅,晚间则当床。号房极其窄小,仅可容身。考生进入考棚,考官就会锁上门,吃喝拉撒睡都在里边,与外界隔绝,断绝考生作弊的机会。
这还不算,在开始考试时,一帮衙役还要在考棚外,不停高喊“有仇的报仇,有冤的伸冤”之类的话,以此惑乱考生,考察考生的定力。
五才子那次乡试,从进入考棚时,就身体不适,受凉发烧。在考棚内呆了两日,环境逼仄而又吃喝不好,病情更有些加重。到参加最后一场考试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当 时开考前,一切准备就绪,试卷铺好,墨汁研好,毛笔掭好,随着考官一声令下,便开始答题。虽然发烧更甚,头脑有些发懵,但五才子强打精神提笔行文。虽不能 思如泉涌,但也可以勉强应试。就在这时,外边忽然人声嘈杂,传来断断续续的“有仇报仇有冤伸冤”的喊声。这声音越来越大,象一堆蜜蜂嗡嗡在他的脑际,让他 脑袋快要崩裂。就在这时,他的考棚锁着的门倏然打开,进来一人。这个人不是考官也不是衙役,而是他的妻子。
五才子的妻子生得极其漂亮,但个性极强,气性很大。先年与五才子因为一件小事,两人发生争吵,吵架之后,竟自缢身亡。
在考试的最关键时刻,见妻子前来,五才子有些吃惊,他赶忙对妻子说:“我在这里考试呢,这考试三年才一次,好不容易考到最后一场,你进来干什么?快点出去,有什么事一会儿考完试再说。”
妻子听五才子说完,伸出手来,淡淡地对五才子说:“我出去可以,但你得在我手心写个‘出’字我才能出去。”
五才子闻言,不假思索,用毛笔在她的手心写了个“出”字。
“出”字一写完,妻子瞬间不见,五才子猛然惊醒。这一惊醒不要紧,他发现自己的试卷上,竟然歪歪扭扭地写着一个“出”字。
古时应试,试卷上都是蝇头小楷,工整划一。如果试卷上出现一个墨点,就可能整篇作废,白考一场。而五才子竟然在试卷上写了一个格格不入的“出”字,这张试卷完全作废,这场考试彻底考砸,五才子的乡试之路就此中断。
乡试考完回到牧鹿湾,五才子一直高烧不退,乡试的夭折,让他病情更为加重,而妻子的大闹科场,更成为他无法解除的心病,两个多月后,五才子竟郁郁而终。
五才子去世时不过二十五岁多,他的子女还都太小,为他料理后事的,是他的弟弟六阎王。六阎王不是别人,正是我亲亲的高祖大人。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