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着一条公益广告,名为《回家·筷子篇》以筷子为主线,讲述从南到北不同家庭亲情,短短五分钟讲述了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守望、感恩。看得我心里暖暖的,眼眶也湿润了。没想到,一双筷子竟承载了中国人那么多情感。筷子,我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的工具,从每个孩子会吃主食那天,长辈就开始教着学用筷子,学会了就用一辈子。尽管我们每个人天天都用筷子可未必了解它们,那则广告引起我对筷子的兴趣,于是查找了相关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平日里不起眼的两根小棍居然蕴含着那么多的学问,可以说筷子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文化符号。
筷子,古称箸,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河海之中的老百姓认为箸与驻同音,不吉,遂改为筷。对于筷子是谁发明的,说法不一,有人说姜子牙,亦有人说妲己,还有人说大禹,究竟哪种说法准确,已无从探寻。别小看筷子,它们还和周易八卦有关,两根筷子,对应八卦中的“兑”卦,是“口”的意思。筷子本身直,长对应八卦的“巽”卦,是“入”的意思。一头方,一头圆,对应天圆地方,圆的象征天的这头往嘴里搁,就是“民以食为天”。一双筷子当中,一根为主动,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如果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需要讲究配合和协调,此为两仪之象;手持筷子,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此乃阴阳之理。
我们日常用筷子还有很多的忌讳,倘若不小心犯了,老人就会严肃的纠正。譬如两根筷子不整齐的摆放,被称为三长两短,是很不吉利的。将筷子竖插在饭食上,被称为当面上香,是祭祀逝者的,对人不敬。拿筷子在饭菜当中来回扒,被称为执箸巡城,是不礼貌的。用被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被称为泪箸遗珠,很失礼。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被称为定海神针,是对同桌人的侮辱。喝酒或者闲聊时不使用筷子而把筷子架放于盘碟与桌案之间,其筷尖往往是高高翘起同时指向会餐者,被称为千夫所指,有谩骂或指责别人的意思,因此也是无礼的行为。还有诸如不能在老人夹菜前先动筷子,将筷子放入嘴中嘬出声,用筷子敲击碗盘等都不认为没有教养的行为。我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这些禁忌,就会引起误会,影响人际关系。
当然,筷子除了这些禁忌,在国人眼里还有团结,和睦、祝福的意味。一根筷子易折断,诸多筷子抱成团就很不容易断。中国人热情好客,家里吃饭,倘若有人造访,便会留下一起进餐,来者客气,主人嘴里会说:“不就添双筷子的事”说着将碗筷都为客人准备好,于是宾主同席,和睦用餐。谁家娶亲,会有人送双筷子,取“快子”的谐音,祝福小两口快生孩子。
一到春节,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出门在外的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赶,那就是家。无论火车再挤、飞机再难坐、公路再堵,身心在疲惫都要往回走,就为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家常、吃母亲做的团圆饭。家里有逝去的亲人,会举行仪式,请他们的亡魂回家,摆上空碗和筷子,如同他们生前一样。实际上筷子已经成了沟通人与人情感的桥梁,又是春节了,在我们推杯换盏,举箸用餐,共享亲情时,留意下使用筷子的那些禁忌,并将它们教给孩子,让筷子文化一代代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