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

[复制链接]
查看1362 | 回复2 | 2014-12-22 15: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与佛门的缘分不浅,可谓源远流长。相传茶最早为神农氏所发现,从此中华民族便有了饮茶习惯。西周之时茶被作为祭品使用,春秋之时茶被人们作为菜食,战国之时茶又成为医病药品,到了西汉茶叶成为主要商品之一。而茶叶真正与佛门结缘始于晋朝,传说晋朝的名僧慧远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制的佳茗款待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传为佳话。到了唐朝茶与佛门的缘分更深,不仅仅僧人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更写下了无数流传深远的茶诗茶联。“茶圣”陆羽自幼被佛门收养,成为一名小沙弥。他从小便与寺里的僧人学习种茶、采茶,成人之后倾其一生完成了《茶经》。
   佛门之中禅宗与茶的缘分尤为密切,这不仅仅因为茶能止渴、清目。更因为茶与禅宗的精神内涵相契合。修习禅宗之僧将禅与茶融为一体,所谓禅茶一味是也。通过品茶悟禅乃禅宗修习者一个必修课。闭目参禅之时,身边总少不了一盏香茗,它能够解除坐禅时瞌睡,更能够让内心清静下来,反观内心达到悟的境界。
   不同环境,不同身份的人饮茶各有境界:市井之中,布衣百姓喝茶只为解渴去乏,往往几个人坐在茶馆里,一边聊着感兴趣的话题,一边喝着茶自得其乐,喝完茶便又去为生计忙碌,还有人专以贩茶为生,他们对于喝茶没有讲究,只有解渴就行;山水之间,文人雅士为风雅之事,三五知己相约小聚,山水之间,找一空地围坐,席间香茗相伴,或吟诗,或作对,甚是惬意;佛门之中,僧人独自沏茶,闭目参禅,偶尔品一口香茗,身心定静,别无邪念,此时真正做到反观内心。布衣百姓被世俗牵绊,每天为了名利奔波,没有品茗吟诗的闲情雅致,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用来解渴,因此他们对喝茶不甚讲究。文人雅士将名利看淡,他们比布衣百姓超然,这些文人内心更多的是一种洒脱、闲适。品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因此对品茗格外讲究。僧人的眼中名利乃过眼云烟,生死乃轮回之道,这是一种超脱。茶让他的内心定静,能够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开悟的境界。他们与茶随缘,不必执着于外在形式。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从生到死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年轻之时为了生计劳碌奔波,不断追求自己想要的名与利;到了中年,一切都稳定了,这时才有时间与闲情享受,约三两知己品茗畅谈;最后,到年老之时,才有机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这一生,真正进入自己内心深处。
   这与品茗的三种境界多么相似。第一种境界最低,年轻人内心浮躁,只为名利而活。一切围绕着名与利,一念只差便会迷失自我;第二种境界中等,超然于名利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恬静、闲适,年轻时的那份浮躁渐渐消磨,慢慢沉静下来。然而,却又过多的执着于外在形式,无法让自己得到自在,第三种境界最高,超脱名与利、生与死,更多的是让自己沉静下来,反观自己的内心深处,从而悟出人生智慧。
   禅宗将茶的味道喻为人生三味,乃“苦”、“甜”、“淡”这与三种境界相对,年轻之时为了名利不断拼搏,面对无数次失败,无数个挫折,品尝几多苦;中年之时,一切稳定,该得到的都已得到,可谓苦尽甘来;年老之时,将一切都已看淡。才有机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这一生,真正进入自己内心深处。
   禅茶之中所蕴含太多的精髓,它让人懂得“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世界、如何与周围的人、如何与自己的心灵和谐相处。朋友,忙碌一天之后,何不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为自己沏上一瓯香茗,让自己的内心沉静下来,然后静静的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找到自我真实的本性。或许,你会悟出人生三昧呢?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4-12-22 16: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茶当人生来品,把人生当茶来悟!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禅茶之中所蕴含太多的精髓,它让人懂得“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欣赏,欣赏!美的心境!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