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狐 于 2016-5-11 17:54 编辑
过去很早以前就知道《源氏物语》,知道它对日本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像《诗经》之于我国文学一样,即: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出发,只要与文字有关,你都能从中受到启发,或找到源头。
《紫阳花日记》使我萌生了看《源氏物语》的念头,只是怎么也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厚得像字典!
“物语”等同于唐朝的“传记”或“传奇” ,是一种文体;“源”是一种姓氏,所以这个书名的字面意思就是:一个叫“源”的男人的传奇故事。他有着显赫的家势和天使一样的面容(美得像希腊神话里的某一位天神),爱着世间一切美好的女子,所以乍一看我觉得它像《红楼梦》,再一看又觉得他又有点像仓央嘉措。他一生钟情过多少女人?20!所以这本书的视觉以及要揭示的内容大约又等同于《金瓶梅》,表面看上去花团锦簇,但实际上暗伤重重。只是源比西门庆看上去要良善并且可爱得多,可一样改变不了女人如花般凋零的命运! 只来得及看到第三章:一帮男人坐在一起讨论怎样的女子堪称最佳伴侣。首先要漂亮贤淑,其次要通情理(所谓通情达理就是:男人在外面有了女人,做妻子的要能理解并想得开),最后,当然也要解风情------(一个榆木疙瘩子很显然没有人喜欢!)
仔细对照了一下,觉得《红楼梦》里大约只要薛宝钗符合这个条件,可惜仍躲不过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命运。由此可见,就算世间真有美好的女子,也未必就有美好的姻缘,到最后,仍只是个空! 2016.2.23 书不能看得太多,要不会会成为呆子。
不过话说回来,阅读和散步在某种程度上还有相似之处:阅读是心灵的畅游,散步是身体和心灵的结伴同游…… 《源氏物语》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仅仅是个“香艳”似乎不足以流传于世。 有时会觉得无聊,就写一个叫源的男人怎样发现一个美人儿,然后怎样费尽心思去追,又怎样在遇见或挖掘下一个猎物之前把上一个遗忘、丢弃或者深埋! 这样的人物可爱吗?跟惯常所厌恶的采花大盗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单单就因为模样俊美吗? 或许,整本书大约就是想说:没有一个女子是完美无瑕的,没有一对人是可以长相厮守的!
看了一下午《源氏物语》,直至图书馆关门,昏头涨脑地穿过热闹非凡的广场,不知怎么心里登时有了一种悲凉:原来无情到头来是空,多情到头来还是空!如此,多情倒不如无情好!
终日家寻花问柳的源氏到头来还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住,只留下了悲哀和无尽的感喟! 2016.2.27 早上又去看《源氏物语》。(终于求证了我们家住在这里的一个好处——离图书馆近,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是我最近需要拿下的,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人在某个时段需要全力以赴聚焦一件事物,如此,生的意念才不会过分游离。 话说这个硕大的家伙图书馆也只有两本,一本叫我借走了,一本我正在看着呢。 只是越看越不欢喜:因为这本书虽然通篇说的都是男欢女爱,但实际上骨子里道的是悲伤、是别离,是无可奈何,是物哀! 2016.2.28 源氏追求过无数个女人,可为什么从不使人觉得厌恶。相反,每一个被他爱慕过的人都心怀感激,因为他无论对谁都像是第一次尝试爱的味道,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而热烈,无丝毫戏耍之味------
我想,这大约就是他之所以可贵的原因吧,而绝不是因为他位极人臣,又美若星辰。
(真难以想象《源氏物语》比《红楼梦》居然早了整整七百年!不知曹雪芹在塑造宝玉这个痴情种子时是否有参照过他?) 2016.3.2 源氏建了个大房子,东殿,西殿,北殿, 桂园------把所有喜欢过的女子都接来同住,不管对对方是否还有爱,都会隔三差五去问候,真心照顾。 这美好的样子和纯真的动机让人一下子想到大观园,想到杜甫笔下的广厦千万间。只是这很显然是一厢情愿,到头来众芳终要凋零,他免不了又要伤心! 2016.3.3 人到中年的源氏地位、声名,逐渐如日中天,可是在九百九十九个爱慕他的女人之外仍还是有一个女人冰冷地拒绝了他,令他痛苦不堪。
而置此际,他唯一的儿子—夕雾公子—也长成一位美丽的少年,有着同他一样的才貌和修养,可是却也同他一样承受着深情而求之不得的苦痛!
“人生好像就是周而复始的,无论如何不会周全的。” 2016.3.6 下午的自由时光让我觉得好像是过去有钱人家给丫头的打赏。
照例沉浸在《源氏物语》里,感受那一个个美丽的女人千姿百态的人生。 2016.3.9 一日都在看《源氏无语》。 越来越能够理解紫式部的苦心,似乎是想致力于为全天下女人编一个美丽的梦。在那个梦里,有一个世间无双的男子,有着佛祖光辉一样的深情和日月星辰一样的美貌。无论怎样的女子,但凡有一点好,他都会悉心照顾,即使有朝一日年老色衰,也不担心被丢弃或者羞辱!总之,无论你是怎样的性情,只要与他有缘,都会得到一份妥当的爱…… 该给那个世界一个怎样的名字呢? 伊甸园,或者诺亚方舟? 2016.3.10 源氏一生喜欢过无数个女人,其中包括他的继母(不是别人,而是最爱他的父皇最爱的妃子)、嫂子,侄女,养女,甚至还包括情人的女儿…… 他费劲心力择其中最优秀的一个作为妻子,然后建了一个类似于大观园一样的豪宅,把所有曾经喜欢过的女人都接来(当然,也有不便来,和不愿来的),按她们各自的喜好给每人布置了一个小院落,一应用度他全部负责。他期望她们和和睦睦的。事实上,那些夫人们也确实争气,并没有像金、瓶、梅们那样为争宠而明争暗斗。但结果是每一方有个风吹草动,他都呕心沥血,要死要活的。而既就是如此,也未能阻挡住她们的离散。而这是比他自身遭遇不幸而更令他痛心的…… 由此可见,多情未必是好事。挂牵的东西越少,告别时苦痛就会越少。 在这一点上,他的儿子,同样优秀的夕雾公子很显然就比他明智:只爱一个女人,不十分出众,也不十分蹩脚,不浓不淡,却可以相守到老! 2016.3.11 纷乱而难以解脱的生活总使人忍不住心灰意冷。想起昨日看《源氏物语》发现的一个问题,尽管只看了多一半,但仍然发现,竟有差不多十个人已出家,或想出家。 第一个出家的人是源氏心灵深处最钟爱的情人——藤壶妃子。年轻时和源氏有过一段恋情,为此长期背负着羞耻和罪恶的念头,尤其是当他们的孩子以东宫太子的身份登上皇位以后,这个高贵又不失温柔的女人就更是无法忍受,为此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家,以从根本上与源氏了断,为孩子祈福。 第二个出家的人是因爱生恨的另一个情人——六条妃子。死活接受不了源氏的若即若离,以致生前和死后都曾变成厉鬼,来折磨源氏的妻子。不过多情又心怀不宽的人终究不长寿,她直到临死前一刻也不原谅源氏。纵使他屡屡想解释,又泪流满面! 第三个出家的人是朱雀皇帝——源氏的皇兄。因为没有遵照父皇的遗愿照顾源氏,内心一直很不安。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天下的太平,他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即:源氏和藤壶妃子的私生子。 第四、第五个出家的人是源氏的另一个情人——明石夫人的父母。这对生活在尘世却一直渴望来世共生在同一朵莲花上的老人,一生坚定信念,并始终虔诚地向吉住神明祈祷,直到他们最爱的女儿嫁给源氏,并成功地生了皇后。他们才欣然地觉得一生的祈愿都实现了,于是便义无反顾地告别尘世,向那永生的世界去了。 第六个出家的人是胧月夜,源氏政敌的二女儿,当朝皇后的妹妹。因为一个意外的机会,源氏和她发生了恋情,东窗事发后源氏被流放须磨,她被送进宫,侍奉朱雀皇帝,并深得宠爱。朱雀帝退位以后,源氏再度追求她,没想到她露出鄙夷的神情,并在随后毫不留情地选择出家,这让源氏几乎悲痛得快要昏过去了…… 第七个出家的人是源氏名正言顺的丈母家。亲爱的女儿,也就是源氏的正室——葵夫人早早离世。使她深感人生无常,因为尽管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单看都非常优秀,并无可挑剔,可是二人终归没有一个幸福的婚姻。
第八个出家的人是太政大臣,源氏的大舅子。如果说源氏是皇亲,是太阳的话,那么太政大臣就是国戚,是月亮。二人相得益彰,从少年时结伴寻花问柳,到中年时共同辅佐朝廷,即是难得的知己,又是实力相当的对手。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在儿孙满堂、人生最鼎盛的时期选择出家,使无数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唏嘘惋惜。 第九个人是三内亲王,也就是我们惯常叫的三公主。朱雀院君担心自己退位后没人照顾她,经过再三考虑,便将她托付给重情的源氏,希望能得到他的保护。谁知,在源氏妻子生病,源氏忙于照顾妻子期间,她稀里糊涂地和另一个发生了关系,并生了一个孩子。这让原本对她就不是特别上心的源氏越发从心底里不待见她。如此,她大约也觉得继续呆在尘世会越发无趣,于是便一不做二不休也怀着怨恨出家了!在还没有尝过人生真正的爱为何物的小小年纪便选择皈依佛门。让源氏有一阵异常痛心,因为直到最后,他才突然发觉:原来,他并不是不在乎她的…… 最后三个时时流露出出家之意,而且注定迟早会出家的人分别是:1、源氏本人,他虽然跟宝玉一样,生在富贵温柔乡,可是却始终有一颗想出家的心;2、源氏的妻子——高贵而无人可及的紫夫人。十二岁就被源氏接回家,悉心调教,是地位最稳固、得到源氏爱最多的一个人,可是却因为太顺和太幸福而心生忧戚;3、源氏另一个原本微不足道却因生了一个漂亮女儿,也就是未来的皇后而变得异常重要的明石夫人…… 凡此种种,当真让人怀疑安宁而没有痛苦的人生归宿是否真的就只有此一条? 2016.3.13 风华绝代的源氏终于阖然长逝。 一个人在开始一段恋情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它有一天终将会消失,会暗淡,甚至会变质,就最好不要抱着一腔热血贸然开始,否则,定会肝肠寸断! 2016.3.14 《源氏物语》看得只剩下十多页了,原以为今天下午无论如何,绝对,百分之二百能够看完,结果却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
女人一生为情所困,可实际上真正给她带来幸福的却并不是这个东西。
感情就像流水,没有任何人能够抓住它。小说里那些花容月貌、锦衣玉食的女人,看上去很富贵,很令人艳羡,可实际上仅从感情的角度来说,似乎没有一个是圆满的,就像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完全符合所有条件一样! 2016.3.20 《源氏物语》看完了。 空荡荡的图书馆里就我一个人(周一十二点到两点之间闭馆,我不知道,楼上的人下班没叫我,我也没走,差点被关在里面!)原本把渡边淳一的《钝感力》都已经拿到手里了,可是突然深感压抑。心想:要不看本欧美的,明快明快?可再一想:古今中外,大凡深刻隽永的传世之作又有哪一本能给人如此的感觉? 最后竟至连书都看不下去了,内心沉重而充满惆怅,觉得人生到头无非是一场空。而糟糕的是,这种情绪在我不看这部著作之前似乎还不是很分明,很强烈,一看之下,就像照片经过了显影,反倒变得更加清晰、透彻和无法忽略。可是牢记又能怎样呢?不过徒增悲伤罢了! 总之,这部伟大的著作没有解决我内心的任何问题,也没有给我任何启示或答案,而只是让我越看越烦恼! 平安朝时期在日本是一个非常奢靡又闲适的时代,那时候的人非常讲究礼仪,尤其崇尚盛唐的音乐,诗歌,服饰。男女之间有很严格的界限,即使是亲兄妹,长到一定的时候就不能随便见面,尤其是对那些长得极漂亮有望充实后宫的姬君们来说,一生唯一的出路就是天生长得漂亮,后天又调教得体,父母健在,运气又好,嫁给一个又钱又有威望的人,除此,只剩下零落成泥香如故了…… 跟《红楼梦》一样,这部作品好像就是借男人的视觉专门给女人立传的,可惜一个个既貌美如花,又薄命如花。总之,看得人既惋惜,又深感这或就是注定的宿命。一如金陵十二钗,紧爱惜着都是那个结局,不爱惜不知又怎样? 2016.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