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雪儿 于 2016-5-26 00:21 编辑
曾几何时,每当看到朋友圈晒发母女亲密照时,总有"羡慕邻家有娘陪,母爱滋润我却没"的遗憾。母亲去世已有五个年头了,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总感觉她只是出趟远门而未回家而已。
自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奶奶”似的模样,灰白相间的头发,满脸慈祥,和蔼可亲。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诉说着过往的艰辛。她中等身材,手脚麻利,里外一把手,勤俭持家,性格刚强。
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上有两位爷爷一位奶奶,下有我们兄妹六人,父亲常年身体不好。那时,家里负担特别重,所以就苦了我的母亲,比同龄人看起来显老许多。八十年代初,我们兄妹几人年龄还小,都在上学,家里温饱问题难以解决,母亲白天忙地里的农活,晚上回家加紧给我们纳鞋底做布鞋,或把邻里给的旧衣服,大小不合适,自己就动手改改,每晚都忙到深夜,第二天鸡刚叫,母亲就又起身去地里。白天除了从地里回家做饭时能见到她,其余时间基本见不了母亲的人影,那时多么向往在母亲怀里撒撒娇,对我来说却是一种奢望,母亲就是个闲不住的人。
乡邻都知道我母亲,能吃苦耐劳,而且精明善良。当年各地讨饭人很多。玉山、许庙等地人有时来我们这边讨饭,到我们家从来没空手走过,尽管那时我们吃的是粗粮,黑面馍。还有一次,那年夏天,是外省来了七八个讨饭的,说话口音我是听不懂,讨了一天饭也累了,恰巧当天来我们村,晚上又下起白雨无处休息,母亲就把我们晒粮用的长竹席,顺地一铺,让他们在我家堂屋休息一晚,第二天邻居人都说母亲胆子真大,不怕招贼,母亲笑而无语。倒是讨饭的人感激地要留下他们讨来的干馍片,母亲一一谢绝。我那时好奇问,妈你咋不留点?他们昨晚还喝咱包谷糁了。母亲说,都是可怜人,说不定那天咱们讨饭讨到他们家门口去了,我那时只是似懂非懂点点头。
鸿雁南来北往,春去秋归。哥哥们都已结婚生子,日子也越来越好,只是父母亲年龄已偏大,父亲病情进入恶化阶段,一家子陷入悲痛之中,母亲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仍然坚强地硬撑着,不让自己的孩子来承受压力。那时,每晚都会听到父亲给母亲说着他过世后让母亲应该怎样掌起这个家,对于未出的嫁的我,父亲感觉很遗憾,说要是能多活几年,把女子打发出门,我就放心的走了。母亲安慰着说,别说那些话,娃也不会怪你,咱病得到这儿了。后来又说了很多以后如何应对的事。零一年,父亲病逝,母亲成了这个家的精神支柱。
几年后,我已出嫁,母亲算是任务完成了,按说可以享几年清福,可是生活的艰辛早已累夸了她的身体。满头银发,走路举步维艰,说话反应迟钝,做事丢三落四。我知道母亲真的老了,心里五味杂陈。心想趁母亲在世我得好好的尽尽孝,我和她约定来年春天去外面看看,让她散散心。然而那年刚开春,母亲没留下一句话,匆匆离去,踏往天国之路。我泪流满面哭诉着,您怎么不把外面再看看,散完心再走,说好一起,您却先离我而去。我知道您的确太累了,想好好的休息。
母亲啊,如今女儿想您时,只能双膝落地,坟头跪拜,向您倾诉衷肠!多么的希望您真是出趟远门,还会回来,我们还能再次相见!
现在才深有体会到,什么叫做"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父母还健在,愿君早行孝,且行且珍惜!
【 个人简历】网名,人淡如菊,实名吴英茹,陕西兰田人。热爱文学,平时喜欢玩玩文字,增添生活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