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随笔】向赵惠文王举荐名相蔺相如的宦官缪贤

[复制链接]
查看989 | 回复0 | 2016-7-10 18: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林随笔 于 2016-7-10 18:05 编辑

【木林随笔】向赵惠文王举荐名相蔺相如的宦官缪贤

   

被楚国昭阳弄丢了50年的和氏壁再现赵国,被缪贤买到,并上贡给了赵惠文王。秦昭襄王施了一个以15座城池相换的诱饵之计,想骗取赵国的和氏壁。赵惠文王知道秦昭襄王不怀好意,给是肉包子打狗,不给会引火上身,令他很是为难,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也不知该派谁作为使者去秦国回复。在国家外交出现重大困境的这个时候,宦官缪贤站了出来,向赵惠文王举荐了蔺相如。赵惠文王对蔺相如一点都不了解,遂问缪贤蔺相如有什么本事可以代表赵国出使秦国。缪贤用自己曾经犯错的亲身经历告诉赵王,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经赵惠文王亲自考核,蔺相如从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演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历史大剧“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在该剧中,蔺相如能够找准时机,在赵国危亡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谓智;在殿之上,敢于玉石俱焚,置之死地而后生,谓勇;对于赵国的重托,时刻不忘,谓忠;遣返和氏壁之时,让随从带着和氏壁先行离去,谓义,被赞为智勇双全、忠义无双之人,受到的后世的称赞。

    读完这段历史之后,我们在称赞蔺相如智勇忠义同时,也不由得对有举荐之功的缪贤竖起大姆指,他能在关键的时刻,向国家举荐出合适的人选,这种举荐之功,这种识人之明,这种忠义之心,应当受到后人的敬仰。
    一是,缪贤让楚国失传50年的和氏壁在赵国重现,可谓奇功第一件。
    二是,无论在那个社会,真正能“请处囊中”,“脱颖而出”,能有几人?英雄的出现,除改朝换代的帝王雄主外,其他名臣宿将,虽各有不同,但总不外乎要找到一种媒介,找到一个阶梯,找到一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宣扬方法。如果,你没有祖上的庇荫,没有自荐的机遇,没有其他晋见的途径,那只能走引荐这条路,只能去攀权附贵,蔺相如就是这样,他只能通过缪贤的举荐才能获得赵王的信赖。祁黄羊举才不避仇,不避子,固然不容易;但缪贤举才不瞒私,不避短,那就更难。身为宦官的缪贤,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他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更有识人之明,忠义之心。他没有阻碍国家的发展,没有对君王进行教唆鼓惑,而是积极的为君王分忧解难,这是其忠;对于家臣蔺相如,他是绝对地了解、欣赏、佩服和爱惜的,这是其明;忠义而明智,自然会竭尽国事;尽忠为国,自然心怀国家;心情国家,自然能舍弃个人小利,否则,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决心和勇气,更不会通过自贬的方式来举荐。“窃计欲亡走燕”,这是缪贤的隐私。要说短,恐怕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吧?谁敢在君王面前暴露呢?为了荐贤,为了让贤才为世所用,为了赵国的荣辱安危,缪贤却不计一己之利害,勇于在赵王面前揭己之短,从自己的短处中体现出蔺相如的长处,肯定蔺相如是“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这是奇功第二件。他也正因为此功,而在历史下留下了名声。
    三是,“完璧归赵”后,蔺相如的地位扶摇直上,升为上卿,权位远在缪贤之上。而缪贤却甘居下人之下,史书中也没有与蔺相如发生冲突的记载,这是奇功第三件,更值得我们学习。
说到最后,我感到还是要顺便再说一句关于蔺相如和廉颇的题外话的传说,因为这段历史我也是在以前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过的。历史中,大功之人,能得善终者确实不多,绝大多数人都是以悲剧收的尾。曾经名扬天下的“将相和”故事中的两个主角,都没有太好的结果。对于蔺相如来讲,后秦出兵攻赵,赵王以太子郚作为秦国人质,派蔺相如随侍太子。蔺相如偕太子游骊山时,不料太子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极刑,割头挖心,葬于临潼骊山戏水之滨,蔺氏的家族因此受到了株连。为了逃避这场灾难,蔺字去头,挖心(“佳”),改姓为门,祖祖辈辈居住在墓之西北,村名为门家村。至今,门家村人仍尊蔺相如为其祖先,每年扫墓祭奠。
    缪贤,不知道他能不能算是为国家社稷建立奇功的宦官第一人?但至少可以说他,是忠心为国举荐相才的第一阉人,他或许能改变一些我们以往对于宦官往往只乱政胡为的错误看法。
    身体受到伤残而被鄙视的人,并非一定就会产生心理扭曲,关键看你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个世界!
           
    微信公众号:木林随笔(个人,在学习读史中,试着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专注于原创随笔)
  个人简介:木林随笔,陕西蓝田人,落嘴荒唐胡乱语,班门弄斧莫笑话。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