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董怀禄 于 2016-11-14 08:29 编辑
小河水
“嫽咋咧,美瓜咧,娶个媳妇十八咧;进门就会生娃咧,三天就会叫大(爸)咧”。这是关中人给嫽人编的段子。 “嫽人”也写作“嘹人”,一般是夸人的话,意思是“好人”。这人嫽着呢,是说这人性格温顺、品质厚道,办事不会耍麻达。这人“嫽得很”,“嫽咋咧”,可能反而指这人是个大尾巴羊,办事靠不住。 “嫽”,是一个古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女字偏旁,形容女子的貌美、聪明等。其最早出现在《诗经·阵风·月出》中,“佼人嫽兮”,是说美人多漂亮啊。后来意思引申为“美好”、“畅快”。西汉时杨雄写的《方言》中,就将好说成嫽。用“嫽”形容美,可能跟西周时,关中方言(当时关中方言称为“雅言”)曾为全国流行语(普通话)有一定的关系。 “嫽”,现在是一个在陕西、青海、甚至河南等地流行的方言词,在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人们喜欢说“嫽得很”、“嫽咋咧”。河南人则喜欢说“嫽得太”,就是陕西人口中的“太嫽咧”。 “嫽”,形容词,相当于“好”;“咋”,语气副词,相当于“美”;“咧”,语气词,相当于“了”、“啦”、“哩”等。将“嫽咋咧”组合起来意思为,好得很、美极了,形容美到了极致。“嫽人谄的(滴),说话谝呢;走路闪呢,端碗衍呢;叫他吃呢,他却舔呢。”事物往往有它的两面性,丰富的汉语更是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会不同。说一个人“嫽咋咧”,也许就意味着这人办事一点都不靠谱。 小时候,我们村里就有一个绰号“嫽人”的人。说他嫽,首先是因为他瞎瞎本事多。有一回,嫽人和村上一个叫然眼的小伙出门办事,半路上见一个娃牵着驴,驴背上骑着一个新媳妇。桃红袄子绿棉裤,头上蒙个花块块包巾。红朴朴的脸蛋,一双明黝黝的大眼睛,腰身细得像黄蜂腰。特别是那一双犹如三寸金莲的精致小脚果然是《西游记》里所写的“玉环穿绣扣,金莲足下深。”(第十二回《观音呈象化金蝉》),那女人骑在驴背上一癫一癫,简直似风摆柳。两个人见了这样一位美貌女人,眼睛珠子恨不得瞪出来。 然眼眨巴了一下然眼说:“嫽人哥,你看这女人长的蛮像我嫂子!” 嫽人心想,这怂娃还怪会说话的,就问:”哪里像?” 然眼眨巴了一下然眼,嘴巴噘着朝前一伸:“你看喔脸蛋和腰身,噢,特别是喔一双小脚!” 嫽人心想,这怂娃的眼睛怪馋的:“对着呢,像,比你嫂子还好看!”嫽人喜吱吱地回答。 然眼说:“哥,人都说你能行,你今日要是敢捏一下驴背上新媳妇的脚,我才服你真能行!”。 嫽人企到然眼跟前说:“真的吗?” 然眼说:“真的!” 嫽人很想逞个能,就对然眼说:“好,你看!” 当拉驴娃走到嫽人他们俩跟前时,嫽人眼睛故意朝驴蹬子上盯了一下大声说:“哎,小伙子,停一下!” 拉驴娃牵着驴正朝前走得欢,被人一声喊,吃了愣症惊。不知这两个人要干啥?就停住驴怯怯地问:“大哥,啥事?” 嫽人模样一黑说:“你咋偷了我家的驴蹬子?” 拉驴娃一听急了:“啥是你的?这是我二大家的!” 驴背上的新媳妇也搭腔了:“这是我二哥的,甭胡讹了!” 嫽人坚持要看一看,拉驴娃也口气很强硬:“看就看呗。为人没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嫽人一听这话,急忙走到驴跟前,装模作样地东瞅瞅,西瞧瞧。他伸手捉住新媳妇的脚摇了摇说:“嫂子,你脚抬一抬,让我细看看!”并装腔作势地说,“你看我这手重的,把嫂子脚弄疼了,我来给嫂子揉一揉!”说着,另一只手逮住新媳妇的腿狠狠捏了一把。把个新媳妇差点从驴背上拽了下来。新媳妇的一串惊叫引得两个坏小子一阵邪笑。 “嫂子,对不起,我认错了,我家的驴蹬有个铜扣子呢,比这成色新!”嫽人对着跑出十几步远的新媳妇和叫驴大声说: 新媳妇回头骂了句:“瞎了你狗眼!”双腿朝驴肚子一夹气哼哼地走了。 这可能是谣传的故事,但嫽人确实干了一些嫽事。 嫽人是一个戏迷、电视迷。记得电视刚兴起那时,有人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嫽人说,要吃也要穿,电视更要看。他认为看电视能让人长知识,所以每到半后晌,他就要走进小队部(那时候全村就一台黑白电视机)。端把马扎往电视机前一坐,每天晚上他都要从新闻播报看到第二天的节目预告。有时大白天经常把老碗端着也钻到队部看电视,看罢电视把老碗往电视室一搁就上地了。家里没碗吃饭了,婆娘就到生产队电视室去拿。 据说,最“嫽”的一回,是婆娘让他把娃带到集上给娃卖衣裳,他钻到卖电器的门市部看人家放电视,结果一屁股坐那儿忘记走了。直到下班人家把他赶出了门,这时候,他才记起来还带着一个娃,于是满街道里找娃,有人告诉他,娃娃早和村上人一起回家了。 俗话说:有吃有喝好夫妻,少吃没喝常生气。过了两年,嫽人和他婆娘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裂痕。嫽人的的婆娘顿顿为没米下锅发愁。而过去很心疼自己婆娘的嫽人,也有了家暴倾向。村上的孩子们看见他从街道上经过时就一哇声地喊: 瞎老鸨,白脖颈;顿顿吃饭打婆娘…… 人“嫽”到这样一种程度其实也谈不上多“嫽”咧! 作者简介 董怀禄,笔名小河水;新浪博客昵称:长安亦君;QQ昵称:细水长流。陕西礼泉人。中学高级教师,十堰市首届十大名师。1996年12月、1999年9月,先后入选《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和《中国当代专家大辞典》。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作协十堰分会会员,《西部文学网》湖北分站长,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学会会员,曾任十堰市语言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年轻时喜好写作,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曾担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指定中学生读物)一书副主编,参与过《教子有方》等12本书籍的编写。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文学作品在《中国教育报》、《学习月刊》、《湖北教育》、《湖北党建》《语文学习》等报刊发表。出版有个人专集《怀念与忧思》《黄土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