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报告文学】金碗新钗——记华县皮影女艺人吕芳玲

[复制链接]
查看4962 | 回复4 | 2016-11-14 22:2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鸿时有声 于 2016-11-14 22:43 编辑

56b2f600x8bac507ae5db&690.jpeg

        在华县皮影界,吕芳玲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在当地文化界领导以及新一代皮影艺人眼里,她是新一代华县女子皮影的领军人物;在老一代皮影大师眼里,她是一个酷爱皮影艺术、踏实刻苦的好学生;在丈夫和女儿们眼里,她是一个贤惠能干的好妻子和好母亲;在广大观众眼里,她是一个演技高超的皮影女艺人。那些婉转缠绵的唱词,经她的喉咙发出,旋即如甜蜜醉人的玉液琼浆沁人心脾,令人沉醉。那依依呀呀的唱腔,瞬间就幻化成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唤醒了心存已久的柔情蜜意,让人在一瞬间流连忘返,让人在一瞬间意乱情迷。
        凡是看过皮影戏《金碗钗》的人都对桃小春的出场印象深刻:
        姓桃居住桃花村,茅屋草舍在桃林。 桃尧二八访春   讯,谁向桃园来问津?
        可不是?亮幕上那个活灵活现的桃小春和小生崔护,本来只是一对戏箱里的“牛皮娃娃”,经过吕芳玲等五位高手的精巧演绎,瞬间就演变成了情景交融的爱情传奇。那个芳龄十六的桃小春,伴随着悠扬婉绵清啭的丽曲,被签手细腻巧作,莲步轻移,曼腰微摆,活活出场了。慢板曲牌烘托人物性格的稳重淑静,贤柔温厚。一板“自报家门”的“心理暗示”,“它”便成了“她”,有了人性在生活中的展现,十六岁的女儿家未曾许人,不知有谁来提婚。四句唱情景交融人花相映,美韵四飘。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绝美世界!这里有绘画雕镂的工艺美,也有绚丽五彩的色调美,人物、布景、柴扉、桃花、桌几、椅榻,简洁爽朗;这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美,也有声腔迂回的歌唱美,起承转合,熨切自畅,抑扬顿挫,错落有致,迭宕起伏,疾徐曲折;这里有缠绵如缕的旋律美,月琴的5 1音、板胡的2 5音、二股弦的 3 6音,各定其调,清亮、浑柔、分明、“和而不同”,却“融有多味”。加上艺人们对世情物态的人生体悟,对冷暖炎凉的感情思考,在表演时巧用指法妙动签竹,使亮子上的“假”与社会上的“真”共振于人心!酣畅淋漓的表演,一阵高过一阵的掌声,充分表达了观众们辨析真假美丑善恶的满足与陶醉之情。
        在华县当地,皮影又叫“五人忙” ,签手和前声都只有一个。确如古语所言“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吕芳玲的身份是最重要的 “前声” ,作用相当于一个乐队的指挥。一晚上4、5个小时的戏,生旦净丑所有角色的演唱,均由她一人完成,打大鼓和弹月琴的活计,全凭她一人担当。也正是她,指挥若定,有板有眼地调度了“签手”、“后槽”,“上档”、 “下档”等角色的配合节奏,让整台戏韵味十足,荡气回肠。看过吕芳玲皮影的老戏迷这样评价她:这女子唱戏很“狠戏”(华县方言,就是说唱得很投入),加上嗓子好,与老皮影大师们相比,虽然少了一份悲怆,但却多了更多的欢喜和柔情,让《金碗钗》这个剧目焕发出了崭新的气息,多了一份穿古越今的神韵!了解吕芳玲的人说起她,总喜欢竖起大拇指说:这娃心气旺,无论干啥事情都有一股子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头。
        吕芳玲是两个孩子的农村妇女,还是一个小姑娘时,她就迷上了戏剧表演艺术。据她说,当年看秦腔《三滴血》时,她才上小学,但那银幕上用古老苍郁的秦腔唱段所表现的悲欢离却深深激荡了她幼小的心灵,她如痴如醉的迷上了这出戏,以至于很快就记住了剧中的全部唱段。
20多年前,吕芳玲嫁到了华县杏林镇梓里村,等待她的是一般人望而却步的艰难日子,老公家里几乎一贫如洗,三间破旧的瓦房和没有任何积蓄的家境向平素心气很高的她提出了挑战。她横下一条心,对老公说,人穷就会被人看不起,只要不怕吃苦,咱俩将来一定有好日子过!为了生活,她和老公一起,起早贪黑,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摆地摊、贩蔬菜、做小生意等白手起家的艰苦岁月。1995年以后,吕芳玲的家里盖起了两层小楼,全家人的日子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芳玲心中隐藏已久的艺术理想之火又重新燃起!她便立即开始了追求艺术之旅,先是专门去西安和渭南拜师学艺,主攻民歌以及小品表演艺术,再后来就穿梭在各个民间演出团体靠演唱走穴演出养家糊口。进入2000年后,由于芳玲两口子的辛勤努力和精明能干,他们家一下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户。老公靠在外承包工程成了企业家,吕芳玲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歌唱明星”。
        吕芳玲站在了人生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前些年上台唱歌是为了挣钱糊口,如今富了,两个女儿已经进入大学校门,自己的年龄也大了,唱歌赶场子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一味的挣钱并不能让我感受到更为强烈的满足感。我一定要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干成一件一辈子不后悔的大事业!”
历史的机遇选择了吕芳玲!她的目光盯上了名震华夏神州的华县皮影。2004年,随着“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高瞻远瞩的华县人民政府立即成立了 “华县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文体事业局成立了“华县民间艺术研究会 ”,拉开了华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帷幕。县财政局决定每年列支10万元用于皮影保护。县政府和文体事业局先后下文件有效保护华县皮影这一光耀华夏的民族瑰宝。2005年1月,陕西省文化厅命名华县为“陕西省民间艺术·皮影之乡”;同年7月授予“华县皮影·全 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2006年5月20日,国发[2006]18号文件公布华县皮影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7年2月,华县人民政府命名潘京乐、汪天喜等18人为“华县皮影艺术传承人”,华县皮影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成了吕芳玲崭新的艺术追求目标。
2007年3月,早春的料峭寒气中,吕芳玲又开始了新的人生搏击之路。经过艰苦的死缠硬磨,终于说服家人,开始了她学习皮影前声的艺术历程。
        吕芳玲所拜的第一个皮影老师是邻村72岁的民间老艺人孙天恩。表面上看,吕芳玲还是在演出,但内行都知道,这和平时的民歌演唱天差地别。华县皮影唱腔主要使用碗碗腔。在演唱时,小生、小旦、青衣真假嗓结合,吐字多用真声,拖腔多用假声;老生、须生、老旦、小丑全用真声;花脸多用喉音和脑后音。演出中并有重唱、齐唱、伴唱等形式。它的音乐具有幽雅、清新的特色,其唱腔既有擅长表现欢乐的“欢音”,又有擅长表现悲伤的“苦音”。主要板路有慢板、快三眼、慢紧板、紧板、滚板、扬句子、尖板、西厢调、花花腔、叠腔等;演唱时,小生、小旦、青衣吐字多用真声,拖腔多用假声,形成真假声结合使用的特点。比一般的民歌唱法难度要大得多。但这些并没有难倒悟性极好的吕芳玲。她仅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学会了3折戏的旦角唱腔。而雨田社的成立更让吕芳玲看到了一个理想的舞台。紧接着,吕芳玲便如愿进入了以挖掘保护华县皮影为宗旨的雨田皮影社,开始学习皮影演唱。
        2007年5月1日,吕芳玲参加了在华阴举行的渭南市第二届皮影汇演。来自西安易俗社的评委薛天信在看完吕芳玲的表演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你的声音很具特色,好好学,你一定要学成,我还要在第三届皮影汇演时再见到你。”5日,评选揭晓:吕芳玲表演的碗碗腔《桃园借水》获得了个人三等奖。在从华阴返回华县的车上,从事皮影表演艺术多年的吕崇德老师告诉吕芳玲:“要学好皮影戏,必须要学好前声,必须成为敲、弹、唱三者合一的行家。否则,唱得再好,也只能是个配音演员。你说自己的手指不够长,可我的手指比你的更短。只要想学,就一定能够学成!”

        吕芳玲心中顿时一片光明。她坚定了跟吕崇德老师学习“前声”信念。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吕老师断然拒绝了她的拜师请求。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明眼人都能知道:吕老师对她的诚意有疑虑!除了皮影传承的千年古训传男不传女以外,吕老师担心芳玲啃不下“前声”这块“硬骨头”。就拿“前声”来说,不仅要一人演唱生旦净丑,而且还要边唱边敲大鼓、弹月琴。这样的演出,不光是技术活还是体力活儿。然而,吕芳玲是铁了心要学,她坚持不懈,愈战愈勇,一个月时间里持续上门拜师,终于感动了吕老师,收了她这个女弟子。
        弹月琴是摆在吕芳玲面前的一道高高的门槛!从小到大,她一直最拿手的绝活就是唱,民歌、流行歌曲、秦腔、迷胡、碗碗腔甚或老腔、豫剧的演唱一般都没能难倒她,但弦乐演奏绝对是彻头彻尾的外行啊!怎么办?芳玲咬了咬牙:豁出去了,不就是吃苦么?咱不怕!于是,她又毅然开始了艰苦的弹奏练习。
        她追随吕老师远赴临潼,住在就近农家。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弹到8点,赶在吕老师上课之前指点她5—10分钟的学习,回来后继续弹到中午到12点多才休息,下午又从2点半开始弹到6点,每天苦练超过10个小时。为了保证练习效果,细心的芳玲边弹边用手机把自己弹奏效果录下音来,反复听反复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是不虚此行,这7天时间她学会了一首小起板。临回家时,她又让吕老师抄弹了一首慢板,用手机录下音来,回家后逐个音符对照弹奏,半个月后就弹得非常娴熟了。  
        2008年4月,吕芳玲自己拿钱,购买乐器,走村进镇,终于访得刘润玲、王美丽、宋霞、张瑞丽、种爱云、张娟丽等戏剧艺术女中强人,自愿组成雨田皮影社女子皮影团。她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30岁,有开服装店的,有卖摩托车的,还有的就是农民,家庭妇女。她们经过两年多的培训,她们能够演出了折子“借水”、“赠钗”“送子”等大受欢迎。西安、延安、深圳、北京等地的重大文化活动都留下了吕芳玲的演出足迹。文化界名人、新闻记者有很多人都成了吕芳玲的良师益友。吕芳玲在2008年元旦晚上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一定要加班加点好好练习,决心在明年举行的第三届渭南市皮影汇演中夺取冠军或亚军。”
        走进吕芳玲的艺术世界,不仅让人对这个有点倔强的女子肃然起敬。我情不自禁想起古人一句话“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在我的脑海中,吕芳玲不正是华县皮影人殚精竭虑奋然前行的一个缩影吗!


作者简介:
mmexport1450348298653-1_comps.jpg
魏勇,陕西省渭南市华县赤水镇郭村人,现就职于农银大学陕西分校。自幼受家庭熏陶,喜阅读,爱艺术,立志于文学和书法。主要作品有中国农业银行青年文明号10周年专题电视片《青春飞扬》(解说词),诗歌、散文常见诸于网络媒体,小说《回头,我看见你》《翠竹琴语》《周洲传奇》,剧本《西游新传》,长篇报告文学《丰美大地》等。是一直活跃在农行文化阵线的一名文学新手。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远鸿时有声 | 2016-12-12 21:26: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到这个板块好冷清!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远鸿时有声 | 2017-1-11 09:4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更多的人读到它,版主之少得有点职业精神,您的点评呢?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远鸿时有声 | 2017-1-14 09:42: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从余东风 | 2017-1-21 10: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质朴清丽,条理清晰,
打赏鼓励一下!
以文会友,领悟高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