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游记】彬县开元寺塔

[复制链接]
查看1069 | 回复1 | 2017-1-16 23: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风 于 2017-7-23 10:01 编辑

彬县旧名邠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咸阳市西北部,地处渭北旱塬。南距咸阳120公里、西安150公里,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全县版图形似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彬县历史悠久,3500年前,周族部落首领公刘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叫做“豳”的小国。这可以看作是彬州名称的起源。著名的《诗经》“十五国风”中的《豳风》所描绘的就是现在彬县一带的风土人情。秦朝时在这里设置漆县,东汉时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改为白土县。西魏时在这里设置豳州,唐开元年间改称邠州(古邠州的管辖范围大约在今旬邑、淳化、彬县、长武四县区域)。民国初年撤销邠州的建制,在原州治所在地设立邠县。因“邠”字属生僻字,在中国文字学上“邠”与“彬”又是相通的,1964年文字改革时,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彬县”。
psb (26).jpg 开元寺塔又叫彬县塔,民间称“雷峰塔”。位于县城内西南紫薇山下的开元广场,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为楼阁式砖塔。塔体呈八角形,七层中空,每层有4孔拱状门洞,与长方形假门相间,逐层变换方位,叠涩出檐,腰檐上置平座栏杆,有琥珀枋、斗拱、撑檩和飞檐,也有瓦当、滴水,石作角梁,各悬风玲,外观凝重挺秀,完全体现了宋代建筑风格。塔内装置了放射性转角阶梯,铺有木板,可盘旋而上登临塔顶,饱览县城及川道风光。“七层层,八棱棱,二十四个窟窿窿”,民谣形象地说明了塔的形制特点。除底层外,塔身每层都有拱形门洞和长方形的假门相间,逐层依次变换方位,叠涩出檐,每层腰檐上置平座栏杆。斗拱飞檐,滴水瓦当,石作角梁,各挂风玲。塔刹为铁制圈形,圈内是一个奔放的花瓣,造形颇为精美。塔基第一层每边长5.6米,底层塔壁厚4.6米。在正南和正北面原各有一宽1.61米的券门,现在南门被封,北门可进入塔内。塔体内结构为空筒式,各层原有木楼梯不知毁于何时,塔门依旧紧锁。

二层以上塔身每层各面均有券门洞,与仿木结构的竖形格扇假门依次相间,逐层依次变换方位而上。塔体每层各面均为三开间,中间为券门洞或方形假门,假门开间较宽并在门扇上有乳钉,两侧饰有菱格假窗;劵门两侧则饰有竖形格扇假窗。每面用砖作出隐柱,柱头上有一朵一斗三升斗栱,斗拱之上再叠涩出檐,并间有两层菱角牙子,檐下用砖作出方杊和瓦形,然后反叠涩砌筑。塔檐上为平座栏杆,下用砖作出两出跳斗拱,每角有一转角斗栱。1—4层当心间补间铺作各两朵,5、6层各一朵。
psb (25).jpg psb (24).jpg
和西安
大雁塔相似,彬县塔下原来是个体育场,如今也被开辟成休闲广场,塔的北面和大雁塔一样搞了一个喷水池,到了晚上同样能够表演喷泉,再配上周围的灯光,倒也蛮像模像样地。另外,既然定位为历史文化广场,自然免不了名人雕像,在广场的东西两侧,各立了一尊彬县当地的名人 —— 张舜民和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范仲淹祖籍邠州(今彬县)。他们都是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特别是他的《岳阳楼记》脍炙人口。

001GP095gy6NgvbfoUDef&690.jpg psb (21).jpg
观文化灯柱上的唐诗宋词,览周遍美不胜收的风景,真是教人流连忘返。

作者长风,陕西礼泉人,原名彭航学。长风是笔名,亦用笔名长风当歌。QQ;849793030;
作品多发表于《红袖添香》,《中国诗歌网》,《中华好诗词》,《礼泉文艺》,《陕西农民报》,《西安晚报》,《西部文学网》等。

psb (2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笑山荡溪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安秀子 | 2017-1-17 1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好文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