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传往圣,泽被后世 ——长弓写在《大儒张载》读后

[复制链接]
查看774 | 回复1 | 2017-2-2 19: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传往圣,泽被后世
                       ——长弓写在《大儒张载》读后

  2016年暑假的一天,我在西安钟楼新华书店二楼随意翻阅,在新书推荐区看到了西安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新书《大儒张载》,眼前一亮,想打开阅读,怎奈书被塑封,无法翻阅,但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我心中反复回响,挥之不去。再者我也姓张,我为张姓有这样的先贤而自豪,阅读的欲望与日俱增。听说作者杜崇斌先生是周至人,我的乡党,但我与他并不认识,就托友人索要,先生慨然赠书,令我感激万分。

  杜先生在银行工作,痴爱文学,他的网名叫:“文一虫,文一崇”。我叫创文,名字是父亲起的,也不知道父亲起名时出于什么原因 ,或许是随兴而为,却引导、暗合了我的兴趣爱好,以至于我报考了大学中文系,后来当了语文教师,虽喜爱文学却毫无建树。盩厔(周至)本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古邑,从古到今,文才辈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感觉十分惭愧,自然对杜先生心怀景仰。

  这个浮躁的社会,权利和金钱似乎成了许多人的信仰和追求,文学似乎成为一种商品,也似乎日渐丧失了她曾享有的崇高而神圣的精神价值,不少人搞创作为的是追名逐利,这样的文化人何其多?学者、教授、作家概莫能外。普通文学爱好者何其艰难?写作求生还不如小商小贩,在俗人眼里知识是贬值的,在出版商那里衡量的标准永远是能否畅销,赚取更多利润,作者的稿酬是少之又少;搞文学的人被认为思想怪异,保守落后,不合时宜,也似乎在大众眼里失去了往日的尊重感。

  文学的生存坏境多么恶劣,文人的创作环境多么的艰难。而杜先生一直在坚守,锲而不舍,佳作不断,怎能不令人敬佩。但要为张载这个距离现代社会一千年的宋代学者、思想家作传,留下的史料千字左右、少之又少,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杜先生知难而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我仿佛看到他遍求八方、四处寻找史料的忙碌身影,我仿佛看到他夜阑人静之时遍览群籍的倦容,我仿佛看到他越延川、涉涪州、登渭州、跋蓝关、历开封实地考察、风尘仆仆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他站在横渠的山水大地上观日出、赏日落的剪影,我仿佛看到他凝神静思、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心意相通时会心的笑影······三载的春花秋月,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需忍耐多少世人的不解,亲友的误解,家人的谅解才能坚持啊!“自古圣贤皆寂寞”,在对文学与思想的坚持中读懂天地,读懂社会,读懂历史,读懂人生,读懂圣贤,读懂张载,读懂自己,作者参阅典籍三、五十本,涉及人物五、六十个,写完这本书,作者也就成了宋史专家,达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境界,这样的精神境界,怎能不令人景仰。

  虽然张载的思想很伟大,但普通民众对他知之甚少。杜先生写这部历史小说或者说人物史传的意义在于对张载思想的推广普及,对张载思想现代意义的深入挖掘。

  在这样一个信仰缺失、崇拜权力、拜金主义泛滥的浮躁社会,我们需要张载,他是清凉散,能给有虚火的社会降降温,他是火把,能给迷失的人们照照亮。“为天地立心”在他来讲就是“气本论”,就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学者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天地”这宇宙万物的规律,从而建立一套儒家"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这就叫“为天地立心”,他正确认识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把人居于天地的之心的位置,也就是人是天地的灵魂,这在那个唯心主义大行其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是多么珍贵的真知灼见啊!那么在现代社会他的思想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人应顺应天地的规律,按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但可惜的是当今社会过度向自然索取,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非常普遍,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惊醒吗?“为生民立命”,张载认为儒家知识分子及政府应让老百姓有一个好命,为民众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让老百姓过好的生活,我想这个“命”除了民生,还应该有尊严、公平、公正、正义、民主、平等、自由、幸福等,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为往圣继绝学”是张载对儒家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儒者应正确继承和挖掘往圣学说的意义,开启新的学说,古为今用,而不是一味的歪曲,在我们今天尤其是要继承一切人类文化的遗产,包括西方文化的精华,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但我们的文化继承往往令人非常忧心,除了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繁荣以后,我们的文化继承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最缺失就是“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我们怎能做到对文化很好的继承与发展?“为万世开太平”本来的意思是有一个稳固而能代代相传的江山,秦始皇没做到的,其它帝王也没做到,我们现今的社会能否做到,这应是我们现代中国人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开创中华永世和谐太平,这是张载的理想,也应是广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的愿望,我们通过怎样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才能跳出兴亡治乱的宿命,形成长治久安和永久的和平,难道不值得现代人努力探寻吗?

  横渠四句,不仅是古代圣贤的个人理想,也是当今政府和知识分子的使命,它清晰地表达了知识分子应有的历史担当和社会人生价值,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表达吗?这应是历代知识分子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给这样的人作传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我拿到先生惠赠的《大儒张载》在国庆节之后,由于工作繁忙,用午休躺在床上的一、二十分钟断断续续阅读,读完已是岁末,我因此感慨宋代书院教育、张载所创办的关学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可以用自己编订的教材教,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启发诱导,探究讨论,研学旅行,这对于现在的中学教育恐怕是我当教师的梦想,我们被各种教案检查,各种学生作业,各种教学模式,各种分数的考核,各种学习,各种会议,各种评比所困扰,搞得身心疲惫,作为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抽不出专门的时间好好读几本书,静静的思考,相对于杜先生的博览我感觉万分惭愧,当然对于张载的境界更是望尘莫及。

  杜先生用细腻、生动、诗意的文笔给我们描绘出张载怎样从一个读书人成长为一代大儒的丰富人生历程,这其实揭示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虽然每个人的阅历不同,但他们的心路历程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张载的读书、游学、为官、从军、办学、讲学、革新等无不体现出他横渠四句中经世致用的精神,忧国爱民的情怀。张载为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人生的高度,就是要有家国情怀,而不仅仅为了自己谋生、谋利、谋名,要时时刻刻想着国家和人民,从这一点讲我们的现实是多么令人揪心哪!

  对于读书人来讲,读了杜先生的文字哪怕有一丝丝的忏悔,一丝丝的感动,其实都是对人灵魂的净化,都实现了这本书的社会效益。

  杜先生写张载,为张载的命运生死歌哭,本身就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一种担当,通过为古圣立传,受到古圣的感染,并因此而加以宣传,这真是功德无量,泽被后世的善举,这样写作态度,这样的写作目的不能不令人感动,不能不令人景仰。

  这部作品应是作者创作的里程碑,张载是宝鸡眉县人,与盩厔毗邻,而周山至水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有太多太多的人物,太多太多的故事,太多太多可歌可泣的生活,我期待着杜先生用如花的妙笔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字,以慰藉许多热爱这片土地的具有深厚乡情的游子的心灵,扛起盩厔文学创作的大旗,张扬盩厔的文气,延续盩厔的文脉,让自己成为张载一样的贤者。
                                 二〇一七年二月一日
——————
作者简介:长弓,本名张创文,西安市某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常有作品见诸报端。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蓝色星空 | 2017-2-2 19: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张这本书的照片,请欣赏:
131335hrpdf5seaudzry5o.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