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心弦散文】年味

[复制链接]
查看785 | 回复4 | 2017-2-23 08: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叩心弦 于 2017-2-23 09:35 编辑

1487813446195.jpg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当儿子在院中燃起第一个炮仗的时候,我知道“年”的脚步已近了。其实我也知道距真正的“大年”还有几日,还不到炮仗以贺的时候,孩子渴盼过年之急切也若我儿时一般。
        “腊八过后就是年”,喝了腊八粥或是吃了腊八面便已正式地在心理上准备去迎接“年”的到来,也便愈加期待“年”的到来。过了除夕、初一,放了鞭炮,穿了新衣却又去渴盼正月十五,吃了元宵,挑了灯笼,看了花灯,为踩高跷的鼓了掌,为耍狮子、舞大龙的喝了彩,又去渴盼正月三十的“燎惶惶”(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没这风俗,也不知道这仨字是否正确),火堆上跳过来,蹦过去,这便算彻底地去掉所谓一年的晦气,精神百倍地抬头挺胸去面对新的一年,这“过年”才算真正的结束。
        现在的“年”却已显得太过冷清,即使距新年已没有几日,大人们依然在忙着各自的“事业”,除了小孩淘气偶尔燃放的炮仗外,网购使人们不必在春节前满世界跑着给小孩买衣服,上街逛商场的也便不是很多;超市使人们不必去囤积年货,需要啥随时都可选购,没必要提前攒着,所以也就少了集市的人山人海,农贸市场的熙熙攘攘。真正的热闹似乎也只能等到除夕初一了,却也只是贴了必不可少的春联,放放炮仗,好多地儿却已禁止燃放爆竹,“年”便愈发显得冷清,又怎么能称得上热闹呢?
        小时候的“过年”却不是这般模样,从腊八过后我们就开始在心里数着日子(大人也不例外,时不时地也会将“过年”挂在嘴上),看离年三十还有多少天,离大年初一还有多少天,催着妈妈今年我的新衣一定要一身绿军装的,而且还得配顶军帽。帽上的红五星是早前就已向当兵的表哥讨到手,宝贝似的时时要拿出看看的,心中偷偷想着自己穿上军装之后有没表哥帅,像不像一名解放军战士呢?
        如此一直到腊月二十三,传统的“小年”,大人们也开始行动起来,摆“献食”恭送灶爷、灶奶回朝做年终总结,为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奶奶将深藏在板柜里一直不舍得吃也不让我动的几个透着浓浓香气的黄元帅苹果取出一一揩干净,从搁置在柜角的粗布小袋中掬出满满一捧核桃搁碟子码得整整齐齐,将她为乡邻正骨所得的点心也取出一封来,这可都是好吃的呢!奶奶做这些事的时候,我是一定站在板柜旁的,且双手趴着柜沿,一副馋相,虽不至于要流口水,表情却也总让人忍俊不禁。奶奶自然了解我的心思,轻拍下我的脑袋:宝儿,甭急,明儿都是你的。我也知道,因为每年都是这样的,但我的那副馋样却是总也改不掉的。于是就盼着祭灶快快结束,早早地迎来奶奶所说的“明儿”。
        “明儿”也到得非常地快,一觉醒来就到了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可闲不下来了,几乎全家都开始忙碌起来,所谓的“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盆盆罐罐,零零碎碎小东西都搬到了院里,板柜太重是不太好搬的,也得角角落落掏着仔细地扫扫,这便翻出来好多曾认为已经丢失的小东西,猛然间还就惊喜一下,当然也扫出了我生病怕苦偷偷扔在柜底、墙角的药片,奶奶自然要一通说叨。屋顶是要用绑着竹竿的扫把扫一下的,墙壁扫过之后有父亲从单位带回的旧报纸,打一盆浆糊,一张张衔接着贴上,虽称不上气派却也焕然一新。至于灶房,扫了屋顶,四壁则是取了干净的土块敲碎,清水化开,找一老扫把蘸了粉刷一遍,遮了一年来的烟熏火燎,看了自然让人心情愉悦,新年的“新”那是里里外外都要是新的呢!
        爷爷开始赶集上县采购年货,一年的积攒,一年的紧紧巴巴倒似乎是为这几天的风光,往往去一次是不够的,不管几次年前的赶集一般是不带我去的,怕人太多把他的宝贝孙儿搞丢了,况且自行车要带年货自然也没我坐的地儿,不去就不去吧,我正与我的小伙伴们玩得热火朝天呢!爷爷大袋小袋置回一大堆东西,平日舍不得吃的肉,过年却是要割一大块的,而且要煮着吃,每每“年三十”晚我趴在被窝还要啃一块裹满肉,油汪汪的骨头呢,被我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却也舍不得扔掉,还要留给我们家大黄,叫“大黄”的狗总是一点风度都没有,正趴在炕前地上,一眼不眨地盯我半天了。听着它的嘎嘣嘣地嚼骨头声,我在口中吮干净了手指。
        离大年三十越来越近,在外工作的妈妈送回了我的新衣,在外工作的爸爸这会也给我带回了过年的炮仗。炮仗却是舍不得立马就放的,搁着要等到年三十的傍晚才开始放起,实在想玩便缠着爷爷到村口的供销社提回一小挂鞭炮来,即使“噼里啪啦”连贯的响声非常的有气势也不愿如此地浪费,总是要一个个小心地拆下来,或是搁在台阶上,或是干脆手指甲掐着炮捻在手中点燃后用力地甩出,去听那单调的却同样激动人心的脆响。
        初一的早晨自然比太阳公公起得早,后院的公鸡第一声啼鸣刚刚响起,天还是黑乎乎的,我便开始催着爷爷起来,催着奶奶起来,爷爷、奶奶烦得不行,便在被窝里将我的棉衣、棉裤暖热乎了,给我穿戴齐整。穿上鞋子我忙不迭地奔到院里去点燃那第一枚炮仗,与那众多早起的乡邻们的炮仗声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地到来。放完了炮仗便又被爷爷塞进了被窝,再醒来时却已不早,爷爷、奶奶催着,遂与我的堂弟一同去本家的几位叔伯家拜年,自然收获多多,核桃、枣儿揣回许多,好在我的军装四个兜呢!吃了初一的饺子便与小伙伴们满村地乱串,各自都穿着新衣,各自都装着拆开的鞭炮,动手能力强的自然带上自制的火柴枪,主人家看的不严的鸡呀,狗呀这便遭了殃,一时间鸡飞狗跳,热闹非凡。当然有时候会文静点,即使新衣、新帽、新鞋子也可能跪在地上弹玻璃球,大过年的也不会有人指责,可以放任着自己“胡作非为”,寒假作业在这几日大可束之高阁,爷爷不会催,奶奶也忙得顾不上,我们愈发过得逍遥。
        正月初二,出嫁的姑姑回娘家,姑父走丈人自然要带着丰厚的礼物,奶奶也“偏心”,七碟子八碗摆了一大桌,一家人热热闹闹。那时候可没现在的低头族,走哪儿都只顾着摆弄手机,麻将也不是很盛行(说实话,小时候还真没见过那东西,我处在一个小乡村,我孤陋寡闻了。),没得选择这便只有聊天,不过也不赖,不会冷冷清清,不会有一屋子的烟气熏人,不会为了牌桌上的输赢伤了和气,全家坐一块,扯扯农事,聊聊家长里短,温馨,融洽。
        初三以后我也开始忙碌起来,走亲戚呗!而且走得相当地认真,一天最多两家,爬起来就出门,早饭要搁在亲戚家吃,若不吃饭就走,人家是要怪罪的,一定猜测你嫌弃他们家款待不周,菜蔬置办得不是很完美。小时候好玩,爱逛,而且顿顿都能吃上酒席,怎可不去?那是一定要去的,爸爸、妈妈也便由着我,我这一辈堂兄堂弟总共十三个,我排十,大伯父家没男孩,所以每年的亲戚他是要亲自走的,其他叔伯们有亲自去的,有小孩代表去的,有大人、小孩一块去的,而且总是会约好时间一起出门,大伯父在世时,每每总是要骑车走在最前头,后面跟一大串,一支庞大、气派的自行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始了隆重的走亲戚活动,聪明的,您告诉我,如此场景今生还会再有吗?
        一路聊着天儿,哼着歌儿,说说笑笑就到了亲戚家门口,摆一院自行车,各取各带来的礼物,其实也都大同小异,家里蒸好的包子(那可是那些年走亲戚必带的)、麻纸包着的点心、玻璃瓶装着的罐头,主人总要客气一番,邀请进屋,屋里却是坐不下的,一部分便在当院找凳坐下,大伯父和几个同来的叔伯与男主人靠着炕沿或坐着小凳聊着天,我们小点的几个便在门外玩耍,女主人则开始准备饭菜。
早饭一般都是烙面,这是我们这儿的特产,现在好像被冠名为“最早的方便面”。烙面是春节以前就已经准备好的,铁板上摊得薄薄的,切得细细的,浇上肉臊子汤,汤宽辣子旺,即使有如此美味,上烙面之前还是要上下酒菜的,土豆、莲菜、豆芽、菠菜、冻肉……凉菜那得是蒜泥拌着,热菜自然要放几大片见棱见方的肋条肉,再温那么一壶酒,这才显得主人待客的盛情;吃也是有讲究的,那得等年龄大的先举筷,筷头斯文地指指菜碟说一声“吃”,小字辈方才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却也不能自顾自啥事不管埋头大吃,夹口菜,然后您得将筷子轻轻地依碟放下,细嚼慢咽,一边聊几句家常,或者……即使无话可说您也得等着下一轮长者先举筷,这才显得有家教。若是恰巧若我们一般的小孩坐在一桌,那另当别论,会是什么样子,我不说您也猜得到。
        如此的走亲戚要走好多日子,却也不烦,却总是乐此不疲,甚至今年走完了,还要相互约一下明年仍旧一同前往,况且在亲戚家新结识的几个朋友也在等着来年的相聚呢!现在的走亲戚却已没了小时候的那种气氛,有开小车走的,有骑摩托走的,最不济也是电动车,曾经引以为傲的自行车已不多见,这便快了许多,这便有人一天走十几家的,有礼物送到坐都不坐转身即走的,有屁股刚刚挨上凳子面,两句半的客气话刚说完拍屁股走人的。特怀念小时候那种走亲戚,所以每年我依然要听着家人的唠叨,埋怨我走个亲戚要走那么长时间,一边我行我素,依然一天只走两家,和亲戚家的长辈坐坐,和亲戚家的同辈聊聊,虽说住的都不是太远,但细想起来一年还真见不了几次,春节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么就不能多坐会儿呢?
        走完亲戚转瞬间便到了正月十五,可不单单只是吃元宵,“正月正,挂红灯,耍狮子,舞大龙……”,热闹紧挨着春节而来,故乡人将之称为“看热闹”,可想而知是那是何等地热闹,县城的东、南、西、北四“关”,乃至各个乡镇甚至村组都组织起了社火队,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有踩高跷的,有玩高台的,有耍狮子的,有舞龙灯的,大车小辆,锣鼓齐鸣,转遍了县城的各个主要街道,走哪儿都是人山人海,走哪儿都是热闹非凡。嘈嚷一天,喧嚣一天。到了晚间,天刚擦黑,我所住的小村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处处便已星星点点地亮起了红灯,我的那是舅舅早就送来了的自个做的彩纸灯笼,挑出来,全村都已是灯光闪闪,一阵阵小孩的笑闹声此起彼伏,东家跑,西家转,非得等到爷爷奶奶满村地找着,催着回家睡觉才肯罢休。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经过春节的大休整若是还不解乏,正月十六可以说是大赦天下,男不用掮锄下地,女不必持针引线,所有的忙碌都暂且搁下,赶集上县,走走逛逛,十五的热闹顺理成章地延续到了十六,依然若十五般满大街挤挤攘攘,满大街吵吵闹闹。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一同祈求一年身体健康。十五晚的灯笼保存得还算完好,本是要等着正月十六撞灯笼呢,自然又是一个热闹。
        过了十六之后新年的热闹劲儿开始和缓一些,该上班的也已上了班,该上学的也都纷纷吵嚷着找父母讨学费急着去报名了,“过年”似乎要就此结束?还真不是这样呢,月底还有个“三十燎惶惶”!若身居于都市,柴禾自然是稀罕物,乡村却不必为此烦忧,三十的当日,几乎家家门前都会备上一大捆,单等着天黑,单等着一家人都聚齐了,扫出家中的积尘垃圾,揭掉被风雪侵蚀已不是太新宣的春联能烧的都一并塞在柴禾堆里,天一擦黑便有人家迫不及待地点起了火,一家看一家,有人起了头,便有人随着,火堆越来越多,整条巷子一时间都明亮起来,大人们也收了平日的斯文与拘束若小孩一般在火堆上蹦过来,跳过去,小孩呢,自不必说,不用人去催,早已按耐不住奔跑着,在火堆上跨越着,展示着自认为潇洒的各式动作,不但要跳了自家门前的火堆,而且要满世界找着火堆跳,主人家也不介意,一同欢笑着,一同快乐着,“过年”便在这隆重的仪式中正式地结束。熊熊的火焰寄托着人们去晦气,驱病魔的希望,也期盼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老人、小孩健健康康。
        “过年”是一年的期盼,是一年的等待,是一年辛辛苦苦所结成的风光,是农人们,是身居于都市的人们一年的大修整,是“顿足而跃”的“顿足”,是人生无数个点、段中一次全新的开始……如今的“年”虽没有小时候的那么“圆满”,那么的令人贪恋,传统的风俗依然这么延续着,或深或浅地带给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过年的快乐与美好的回忆,相伴着我们或忧或喜的人生,期待着,渴望着新的一年能有更多收获,更多惊喜,更多与众不同的成功!


        作者简介:叩心弦,原名:赵挺,笔名:叩心弦,踏歌而行,礼泉作协会员。有文发《杨凌文苑》,《参花》,热爱文学,努力写作,希望今生不留遗憾!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笑山荡溪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jhicu | 2017-2-23 0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叩心弦个人认证 | 2017-2-23 11: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qjhicu 发表于 2017-2-23 09:30
“过年”是一年的期盼,是一年的等待,是一年辛辛苦苦所结成的风光
学习佳作,问好

感谢老师点评。问好,祝春日愉快,文丰笔健!
打赏鼓励一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叩心弦个人认证 | 2017-2-23 1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7-2-23 10:30
送你一片睛空让你永远快乐;
送你一片大海让你一帆风顺;
送你一份真诚祝你幸福吉祥!写的真好,真不错

感谢老师祝福与点评。祝春日愉快,文丰笔健!
打赏鼓励一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叩心弦个人认证 | 2017-2-23 15: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7-2-23 11:20
世上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所有的鲜花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一旦选准自己要走的道路,就勇敢地走下去,再难 ...

感谢老师,我会继续努力,拼一把,今生方会不留遗憾!祝老师,开心,愉快,万事顺意!
打赏鼓励一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