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黄河流过了万里江山,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经史子集流传了千秋万代,造就了炎黄子孙光辉灿烂的古典国学。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当今的国学著作,无一不将“孝”视为一种美德。 百善孝为先。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向善,就像水流下方、鸟飞蓝天。善是吉祥美好,善是关系和美。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才会真正“得到”。德行是用智慧行善,高德是悟“道”所得、行“孝”所用、向“善”之果。 “孝”字,上为老字,下为子字,两者合而一体,它表示老依托子,子承扶老,圆满和谐。按其象形会意,表征老人与青年晚辈的和谐,是一种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感怀,一种年轻个体对年老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孝文化作为中国道德文化的起点,以孝文化作为支撑来构建公民品德教育,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孝文化构成了中华道德文化的起源,同时也规定了道德教化的本质内容。“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建功立业,以使家人光耀。这就为个人奋斗提供坚强而厚重的动力源泉,不仅仅为自身的幸福,而且也为家庭的幸福而终其一身。在这一过程中既伴随着品行的提高,也蕴含着个人能力的潜在提升。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个人需要所做的发现、创造,充分体现了个人的主体性意识。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之本,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是自然之道,是人自然流露,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恩情似海,永铭心间。游子远行,万水千山,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诗经•小雅》中有诗句: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蓄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孝层次有三:孝身,孝心,孝志。 孝身——珍惜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并尽自己可能,去满足父母日常所需。孝道最基本的要求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在对个人进行人格培养上应首先强调珍爱生命价值,呵护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爱惜自己是前提,不纵欲、不逞凶、不违法,才能为对社会做贡献提供前提。同时也应关爱他人,对生命重视与珍惜,人人生而平等,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这份对生命的珍惜来作为健全人格培养出发点具有可行性与实践性,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关怀与体贴。 孝心——心中充满对父母的敬意,做事答话,不给父母难看的脸色。记得孔子的一位弟子曾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就是,要始终和颜悦色地面对父母,很难。是啊,这需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与发自内心的尊敬,不让父母为你担心、揪心、操心。学业不好、工作不力,父母担忧!与学友不能相处、与同事不能合作,父母担忧!“父母唯其疾之忧”,要做到让父母放心,除了疾病完全不必为任何其他事情担忧。 孝志——善借人之智,善树人之志。继承、努力去完成父母的心愿。 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不能让他们常常牵挂! 孝是心灵里盛开的鲜花,孝是一种包容世间万物的博大,孝是“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功成名就后的丰厚报答,孝是父母重病卧床时的细心照管,孝是面对父母时脸上永远荡漾的微笑,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流淌的温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时而亲不在,孝是一忘却成千古恨的追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人世间最不能等待的事莫过于孝敬父母!”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的真意是爱,是回报,爱家庭、爱单位、爱社会,回报家庭、回报单位、回报社会。一个人真能爱家庭、爱单位、爱社会,以孝子之心,做父母的好儿女,做单位的好职工,做社会的好公民,他一定是一个忠诚之士!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为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是至孝。小孝治家、大孝治国、至孝治天下。以孝治身、治家、治国、平天下,则人乐、家和、国安、宇清!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古老国度,中国继承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思想文化建设进程中能够发挥诸多方面的作用。孝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公民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助于家庭和谐的构建,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社会主义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唐玄宗、康熙等许多皇帝亲自注解《孝经》;曾国藩把《孝经》下发到每一位士兵的手里;李嘉诚用《孝经》思想管理企业。 “大孝无言,大爱无声”,德孝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社会认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让我们接过传承中华美德的接力棒,树立新的社会主义孝文化观念,构建新型意识形态的系统工程!
作者:孙旭东 硕士 高级职称 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手机:(0)13655547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