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部老土 于 2017-5-16 19:24 编辑
听小编说音乐 在科技发展如洪水猛兽的时代,我仍然摆脱不了落后的阴影,每日早晨起来都要打开半导体收音机,在北京是听103.9,在西安则听101.1。 其实一个普通人需要的资讯,也就是社会信息,现在通过网络、影视、流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获取已经足矣,听半导体自然只是一种追忆和固执,当然落后于时代啦。 话说刚刚一边吃着早点,一边听着半导体,调频101.1里传来呜哩哇啦的声音,仔细听听却是音乐节目,因为喜好于是竖起耳朵来听。 先听到了类似黑鸭子的和声歌曲,接着小编又放了一首辛晓琪的老歌,接着开始了评论:现在的发烧歌手唱的没有了感情,都是录音棚里工厂式生产出来的,虽然录音设备和录音环境很好,导致歌者的声音录出来也不错,但是与前辈歌手相比只是有曲调和歌词而已,接着又比较了一两首歌的现在与过去,接着又发表了今不如昔的评价。 不知道这名小编是否HIFI发烧友,有多少年的阅历和经验,只知道一般电台的职业小编水平有限,若是请来资深烧友来做嘉宾,那当然是另当别论了。 首先说说什么是HIFI,白话语就是高保真音响系统,再说说什么是发烧音乐,白话语就是在顶级录音棚里用顶级录制设备录制下来的实力发烧歌手或乐队的母带,用母带去发行的高质量唱片。 涉及到老唱片好听还是翻唱的新唱片好听问题,其实是小编设的一个伪命题,圈内人都明白老歌手们的影响与辉煌,西洋的国人听的少暂且不说,就港台、大陆的老歌星就多的数不过来,30年代上海滩一窝、五六十年代歌唱迷信的一窝,七八十年代香港台湾一窝、八九十年代大陆改革开放一窝,明星层出不穷,让人不得不感叹:有音乐真好!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烧、HIFI虽然传统,但也随之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革。 先说说设备器材发展,可以用革命性来描述,mp3起家,一路发展到了无损音乐播放器,谁曾想到那一张张CD唱片,会在存储器里重现?128G的内存便可存储数千首CD音质的歌曲,让那些唱片公司们措手不及,恐怕不久的将来CD系统退出大众舞台指日可待了。 再说、说新一代歌手,因为年龄的原因还不能称呼为歌唱家,但从各种选秀,包括最正宗的青歌赛来看,青年歌手的实力不容小觑,从唱功、内涵、音域、技巧等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丝毫不逊色与老一辈的那些窝。 虽然说各有千秋,但在HIFI天地里,老歌星们还是赶不上新歌手,原因是多样的,比如:那些年代的录音制作设备不好,那些年代声乐唱法发展的空间较窄,那些年代歌星们的脑力不同,等等。所以用高保真设备来聆听音乐和歌曲时,那些老唱片或者复制的无损音乐,是很干涩和难听的,就是邓丽君、蔡琴、周旋、胡松华、阎维文、张学友、徐小凤等歌坛大碗们也不能例外,不是他们唱的不好,而是录制的质量和理念落后了。 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国内歌星的发烧唱片, 比如龚玥、刘紫玲、常安、童丽、赵鹏、古旋等人的歌曲,可以用出乎意料来描述,我从少年时代就酷爱音乐,对传统的歌曲,包括宣扬迷信的歌曲都是爱不释手,对老一辈歌唱家那更是敬爱有余,不会因为欣赏时尚而好恶,时尚的、不着边际的那些歌曲,至今我也不能接受。 上面提到的发烧唱片歌唱者,初期大都是靠翻唱老歌来出名,可以看到翻唱的老歌也就是那几十首上百首,但是各人演绎的声线不同,录音师制作的取舍不同,配器使用的种类不同,这些不同让那些相同的老歌焕发了青春,用百听不厌来形容是最为贴切的了。 对这些知名的发烧歌星们看了看履历,大都是省级音乐学院的科班出身,也有些是民间的实力派歌手,并不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鼠辈,著名的唱片公司就是靠着他们来日进斗金的呢,除非是那些烂唱片社才会去找些不知名的歌手来灌制唱片。 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知名唱片公司旗下的发烧歌手,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后期制作技术娴熟,录制设备更是世界一流,投资之大恐怕不是当年的歌星们能想出来的。 电台的小编若有时间,多去跟HIFI发烧友们聊聊,多去学习点业界知识,就不会得出让人啼笑皆非的结论来了,更不会去误导听众或者被内行耻笑。
胡吹乱谝了,见笑、见笑! 2015年4月8日 西部老土,真实姓名:高光宇,西安市人,老三届下乡插队学生。工科电子专业,工程师,曾就职于中石油、建设银行等所属单位,现已退休,爱好文学写作,爱好音乐,爱好独自旅行,爱好健身锻炼。 2005年开始步入写作,至今已经写有一百多万字的各类作文,2016年注册西部文学网,2017年建立了个人工作室《闻声·土居》,用来学习写作和交流HIFI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