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杯”西部文学孝德文化征文】孝林新编故事二则(古今双体)

[复制链接]
查看2524 | 回复9 | 2017-9-22 19: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png

本文原作是文言文,为了读者阅读方便,作者后又将其改编为现代散文。对于作者来说,仅以文学价值而论,对于古体散文的喜爱是超过今体散文的。故而将它们合并成一整篇文章,以飨读者诸君。

孝林新编故事二则
  西方人主张自由,追求个性与独立,虽然远古时期也有大帝国出现,不过随后就土崩瓦解了,直到近代都鲜有大杂烩的民族出现。东方人主张服从,忠孝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国和家的概念严重,特别是对于华夏文明来说,分与合是一个千年不变的主题。而伴随着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生不息,忠孝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在我们国家的不同时期,关于孝道的传说与典故都层出不穷。人们热衷于谈论孝,既是出于对生命的感恩,也有对于家庭和家族的责任。今天要说的两个故事,和孝有关,它们来自于笔者的亲身见闻。在我看来,无论怎样时过境迁,它们的主人公都是可敬的,它们对于热爱生活,崇尚善良的人们来说都是积极的。希望它们不要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永远砥砺后人前行。

李生
古体:
    孝之一字,乃子从于老也。夫老者,双亲之谓。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盖君子能由己及人,兼怀天下,遂使尊老爱幼之风靡然。古之重孝者,莫不以父母之事为大。惟父母之所爱是敬,惟父母之所患是忧,故卧冰求鲤者有之,扇枕温衾者有之,恣蚊饱血者有之,更且“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皆国人引以为孝者也。
    邑有李生,少岁失怙,家中止有一母一姊。母甚贤,时有媒子登门说之,终不能改弦易辙,勉其力而独曳双遗成人。及长,生入公门,处事勤谨,与人乐善,未几娶妻荫子,虽家不至小康,温饱可足矣。而母慈子孝,亦有天伦之乐。
    如是积年,生偶闻邑中有佳酿,惟地处僻远,销路阻狭,以故积滞不售。适下海创业之风漫卷神州,生以事业多艰,乃欲另立门户,遂请辞归。异日联友数人,尽出赀财,往购酒家股份。更不惜筹措千金,以资周转。日里投商访客,四方奔走,每于踟蹰不前之际,常存破釜沉舟之心。已而经营之门渐开,生方意踌躇,忽一日,母曰腹痛难忍,延至医馆,竟内生恶瘤久矣,真谓天降不测之灾!遂就馆焉。初,母虽深苦其毒,犹恐累子不受,生固请之。然其病已入膏肓,诸般手段全无用处,医亦徒呼奈何,惟延其命而已。生创业之初,家徒四壁,辗转艰难,视母形容枯槁,渐绝水浆,亦不胜悲哉。生之姊,温良淑贤,颇有乃母之风,遂延母至于其家,旦夕陪侍在侧。母已不能粗食,便咀食如糜,复以口相哺之。如是者半载有余,母终撒手人寰,略无憾意。生益哀之,然虑姊悉心照料,故亦不至大恸也。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生苦心孤诣数载,终不为皇天所负。昔者乏人问津之佳酿,今已成大众餐桌之宠儿。跻身五湖饕餮之宴,飘然四海百姓之家。生执斯业牛耳,俨然邑中巨贾,常曰:吾姊代吾事母尽责,吾不能忘德,当以母奉之。欲以家资相赠,而姊坚辞不受。又数年,姊亦被诊罹患恶疾,乃与母同。生闻之大惊,辄悬赏巨万,遍邀名医就之,竟起死回春,终完璧焉。人皆谓钱大人之功,仆曰非也。方其于母危弟窘之际,欲报母恩,纾弟难,其殷殷之情,葭莩之义,可鉴日月。弟怀孝而不能尽终,固为憾事,然代姊为母,孰谓其母不含笑九泉欤?夫上苍有好生之德,当加于孝悌仁人之身。此其欲报母德而佑其女,有以感召之耳。
  家君与李生曩为乡里,尝有数面之缘,故闻其事甚详,兹录之以为后来者云。

今体:
  孝这个字,在汉语里面是个会意字,上面为老,下面为子,意思是说子女要服从父母,体现了一种长幼尊卑的关系。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达的是一种君子的博爱情怀:如果世人都能由己及人,胸怀天下,那么尊老爱幼的美德就会蔚然成风。古来重视孝义的人,都把父母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想父母之所想,忧父母之所忧,于是出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流传至今。诸如卧冰求鲤,扇枕温衾,恣蚊饱血等等,更有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者,他们都是后人心目中的孝子楷模。
  我的家乡就出过这样一位孝子,姓李,论辈分我要管他叫叔叔。李叔叔年幼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被母亲拉扯成人,家里还有一个姐姐。母亲非常贤惠,当时曾经有不少媒人登门拜访,希望她改嫁,因为怕继父会对子女不好,都被她一一回绝了。母子三人就这样相依为命,肩上的重担可想而知。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们长大,李叔叔和姐姐各自进入工厂上班,自食其力。由于他工作非常勤勉谨慎,从不与人口角,没多久便被提拔为业务骨干。之后又娶得娇妻,转年晋升为父亲,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可也称得上是其乐融融。母亲和他在一起,一家四口,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几年,李叔叔偶然听说本地有一家酒作坊,虽然酒的味道还不错,可是因为地处偏僻,酒家又不善经营,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产量也很有限。当时已经进入90年代中期,再就业大潮正席卷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个体户,开起了小买卖,当上了大老板。李叔叔看多了,也想借机来个鲤鱼跳龙门,出去闯荡一番。思前想后,他便把目光锁定在酒厂上。一纸辞呈递罢,他先和几个朋友贷款,把酒厂的经营权买断,接着又想办法在电视上打广告,四处找关系,拉客户,还在繁华地段办起了一年一度的品酒会,只为让更多的人尝到自己的产品。酒的名气越来越大,订单越来越多,李叔叔一颗悬着的心也渐渐的落了地,脸上的愁容少了,笑容日益增多了。可这时,一向没有生过什么大病的母亲,忽然毫无征兆的犯起病来。先是说肚子痛,后来发展到水米难进的程度。李叔叔连忙带母求医问诊,结果不啻于晴天霹雳。原来母亲患的是胃癌,而且已经到了中后期。李叔叔想到母亲一生含辛茹苦,为自己和姐姐付出了一切,说什么也要把她医好,可是医生告诉他,病人的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现在的医学手段只能尽量延长她的生命,“活一天算一天吧”。酒厂生意渐渐好转,可是由于前期不断投入,李叔叔这时也已经没有什么积蓄可以拿得出来,眼看就要山穷水尽了。而母亲那种忍受痛苦,日渐衰弱的样子,又使他没有办法放弃治疗。如果医生让他割下自己的肉给母亲吃,来治母亲的病,他也会毫不犹豫的照做的。李家长女,也就是李叔叔的姐姐,和母亲一样,是个内心十分温柔善良的女人。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这时便提出把母亲接到自己家里,日夜守护在床前。母亲已经没有办法吃硬东西了,只能吃点流食,她就把饭菜细细嚼碎,嘴对嘴的喂给母亲。这样过了半年有余,母亲还是去世了,走的十分安详。李叔叔和姐姐一起处理了母亲的后事,虽然内心非常难过,可是因为姐姐的悉心照料,减轻了母亲不少痛苦,所以也就没有过度自责。
  时光荏苒,转眼又过了几年,李叔叔的酒厂越办越红火,生意越做越大,酒品开始远销全国各地,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宠儿。作为一厂之长的他,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有感于自己的成长经历,李叔叔每年都要捐资助学,特别是帮助像母亲那样的单亲家庭,他觉得义不容辞。他还常说:我母亲死的时候我没能尽孝,全靠我姐姐一个人照料,以后我要像待母亲一样待姐姐。他多次提出要给姐姐一大笔钱作为赡养费,可是姐姐没有一次肯收下。又过了几年,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姐姐也得了和母亲一样的重病。李叔叔得知以后,马上拿出30万奖金,遍寻名医为姐姐看病。那个时候的30万可以在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买一套房子,不可谓不是一笔巨奖,而这还不算作治疗的费用。姐姐的病奇迹般地好起来了,很多人都说是因为钱的缘故,可我并不这么看:当年在母亲病危的时候,李家姐姐毅然放下一切,照顾母亲,一则为报答母亲的养育恩情,二则为解弟弟的燃眉之急,这种情义,即便是上天的日月星辰看到也会感动吧。弟弟虽然想尽孝却无力为母亲送终,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可是愿意把姐姐当作母亲一样奉养,母亲如果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吧。李母辛苦操劳一生,为子女的幸福考虑,不惜牺牲自己,既得到了儿女的诚心敬爱,又给儿女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像这样的人家,如果天地有灵,怎能不得到庇佑呢?癌症本是一种不治之症,得了这种病的病人就如同在鬼门关前徘徊一样,很多人倾家荡产也难免一死,又怎能说都是钱的功劳呢?
  我父亲和李叔叔是旧识,两个人曾有数面之缘,所以对他的故事知道的很多。现在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为的是让后人都能了解母慈子孝,善有善报的道理。

连义姑
古体:
  龙岩古城,新罗旧地,本为吴越之属,自唐定制以来,历为闽西重镇。其民风质朴,教化昌盛,故名门望族,世居于此;书香人家,不绝其间。尝有“一巷三尚书,回头便侍郎”之誉。至今古迹犹存,古木掩映,端的是明山秀水,地灵人杰。
  其所辖城东之地,有连氏宗祠,乃连氏后人祭祖之所。其祠左有一龛,上书义姑者,名唤素贞,乃明处士梅隐之女也。古来祔女于庙者,世所鲜闻之。义姑既非须眉,仍以女流入其宗庙,何也?盖其贞孝之名播于后世,下至子孙,因谱香火延续之功于一门之内;上达天听,复立御笔亲题之牌于市井坊间。皆在旌表其德也。
  然何谓贞也,胡为孝哉?据龙岩县志之“列传列女”载云,义姑为龙岩昆正连氏,生于明洪武七年,殁于明景泰三年。其家世凋零,双亲早亡。所仰者,止有一兄一嫂而已。无何兄嫂继逝,所余仅子侄二人。长者才甫十龄,幼者尚处襁褓。孤女稚子,凄风苦雨,家祚日见式微矣。或有好事者,许以婚姻,欲其弃侄从夫,俱不为所动。或请其由,竟矢志守贞,将图光大父兄之门楣焉。姑虽女流,然勤于治家,敏于理事。凡所经者,事无巨细,莫不井井有条,以故家业未尝旁落。迨抚侄及长,更重诗书礼义,颇具贤母之风。后侄孙恩贡生瑛,为岩城县尹,副宪继芳父子,为岩城望族,皆从其力也。其事亦见于龙岩昆正连氏族谱,谱言其“一腔热血,天性流仁,悯连氏一线,以巾帼立男子志,抚侄如子,终身不字”,“此时若遇寻常女子,连氏已中斩矣,乌有瓜绵于至今日”,故可谓“以一身而全一族”,必以贞、孝称也。
  予于去岁适访龙岩,尝谒连氏之牌于漳平古道,牛公庵旧址。其高约三四丈余,通体青墨,原系精石打造。下承四柱,厚重方正。上接斗拱,浑然一体。中有一匾,题曰“贞孝”,为清道光帝御笔所彰之。而时任龙岩直隶州知州彭衍堂,部侍郎都察院右副御史,福建巡抚魏之烺,亦各有题刻附于牌上,并书义姑守贞完孤之举。连氏一门,堪以一人备受殊荣哉。此牌自建成日,迄今已历三世春秋,栉风沐雨,屹然不倒,宛如天地之正气长存。而其造型更于雄伟之中不失古朴典雅,似亦可教人隐隐窥觑义姑当年之风采神韵矣。予徜徉其下,遥思昔日一扶风弱女,四顾无亲,于门庭惨淡之际,何以能揽大厦之将倾欤?此非聊斋先生笔下之细柳,仇大娘乎?然细柳之辈,皆熟稔世情,饱经阅历,非闺阁中人可比,故义姑之贤之能,犹在诸妇之上。嗟夫!方其风华正茂,未始无羡鸳意;俟其至耄耋年,或早生伶俜心。夕阳西下,予犹见一伟岸端庄女郎,悄立街头,身前惟有古树相对。望不断南来北往声声雁,数不尽春夏秋冬几度回。

今体:
  闽西有一个龙岩市,在那里有一座古城,唤作新罗,原本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之地,自唐朝开设行政机构以来,便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由于山清水秀,街市繁荣,此地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的目光,前来定居者络绎不绝,因此名门望族,书香人家特别之多,曾有“一巷三尚书,回头便侍郎”的美誉。至今还能看到很多名胜古迹和名人故居,真可谓是地灵人杰啊!
  在新罗城东,有一座连氏宗祠,里面祭奠着龙岩连氏的祖先。在祠堂的左边还供奉着一处特殊的牌位,这是连氏族人专门用来祭祀连义姑的。连义姑,原名叫做连素贞,是明代居士连梅隐的小女儿。古时的宗庙祭祀者一般都是男子,没有女人,为什么这个叫做义姑的能够破例享此殊荣呢?原来,连义姑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孝女,对于连氏香火的延续曾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连氏子孙在自己的族谱里对她的事迹大书特书,就连皇帝听闻其事,也郑重下诏为其竖牌旌表,至今那座贞孝牌坊还竖立在市井坊间,供人瞻仰呢。
  然而义姑的贞孝之名从何而来?人们在龙岩县志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连义姑祖籍龙岩,生于明洪武七年,死于明景泰三年。在她出生时,其家族人丁稀少,父母双亲都早早夭亡了,上面只有一个哥哥和嫂子。没过几年,哥嫂也相继去世,家里只剩下两个年幼的侄儿,大的不过十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连义姑一个孤孤单单的女孩子,如何能够面对如此的家庭重担呢?这时便有媒人前来,为其张罗婚事,言下流露出让她弃侄从夫的意思,没想到义姑一听就严词拒绝了。媒人问她为什么,义姑说:“我爹娘已经不在了,哥哥嫂嫂尸骨未寒,我要是不管两个侄儿,叫他们以后怎么过活呢?以后你们不要再给我出这样的馊主意,我宁可一辈子不嫁,做个老姑娘,也不会放下他们不管,置我们连家的血脉于不顾的。”如此一说,媒人们也就不敢再上门。义姑尽管是一介女流,但是已经晓喻家事。处理起家务来,不分大事小情,都井井有条,所以连家的家业并没有在她手上败落。等到一双侄儿长到一定年纪,就督促他们用功读书,心无旁骛,很有孟母教子的样子。后来连氏一门果然出了进士,在岩城为官;又有子孙经商成功,终于成了岩城的旺族。这都是义姑用心血换来的啊!翻开《龙岩昆正连氏族谱·七世义姑传》,从中不难看出连氏子孙对义姑的感恩之情。里面写道,义姑以“一腔热血,天性流仁,悯连氏一线,以巾帼立男子志,抚侄如子,终身不字”,“此时若遇寻常女子,连氏已中斩矣,乌有瓜绵于至今日”,因此可以称得上是“以一身而全一族”,其贞孝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我在去年曾经到访过龙岩的新罗,踏遍那里的大街小巷,抚触历史,感怀今昔。我曾经听说过古朴深重的燕喜牌坊,也曾见识过精致典雅的漳州明清牌坊,而这座位于漳平古道,牛公庵旧址的龙岩连氏“贞孝”牌坊,还是深深打动了我。牌坊高约三四丈有余,通体青黑色,是由花岗岩打造的。下面是四方高脚立柱,上面连接着斗拱,处处浑然一体,显示出建造者的高超技艺。中间的牌匾上写有“贞孝”两个大字,出自清代道光帝的手笔。当年的龙岩直隶州知州彭衍堂,部侍郎都察院右副御史,福建巡抚魏之烺,也都各有题刻书于“贞孝”牌坊上,对义姑守贞完孤的善举予以张扬。连氏一门,可谓因一人而一族荣光。这个牌坊自建成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虽经岁月风雨洗礼,可是屹然不倒,就像文天祥笔下的正气歌一样,“杂然赋流形”。其古朴典雅的造型也不禁使人浮想联翩,仿佛有义姑当年的风采神韵。漫步在牌坊之下,我的神思不由得飞到了昔日那个羸羸弱女的身边。在她举目无亲,门庭惨淡之际,是如何做到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呢?这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啊。莫非蒲松龄笔下的细柳和仇大娘就是以她为原型的么?但是细柳们已经嫁做人妇,对人情世态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待人接物又怎么是待字闺中的女孩子所能比的,所以义姑的贤能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呀。唉!在那个花一般的年纪,怎么能一点也不羡慕比翼双飞的眷侣;等到苍颜白发的时候,又怎么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在夕阳里,高高矗立的牌坊在我眼中仿佛幻化成了一位伟岸而端庄的少女,默默的站在街头,对着古树,轻轻哀叹。都说“天南地北双飞雁,老翅几回寒暑”,那南来北往的阵阵雁鸣声,可曾勾动了她的心事?那一个个春秋的凄清之夜里,可曾有一个孤单的灵魂辗转难眠?

原创作者:周凌,特约作家,北京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联系邮箱:619746814@qq.com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 收起 理由
洛沙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jhicu | 2017-9-22 19: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是一个作家 | 2017-9-22 19: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qjhicu 发表于 2017-9-22 19:37
学习欣赏,问好新朋友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9-22 20: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散文,点个赞~~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17-9-22 23: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0000.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17-9-23 19: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dz1.jpg
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微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nxbwxw)第1136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是一个作家 | 2017-9-23 2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沙 发表于 2017-9-23 19:47
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微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nxbwxw)第1136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 ...

感谢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风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 | 2017-9-23 21: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赞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9-23 2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老师贴上照片和简介,方便推广!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是一个作家 | 2017-9-23 2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沙 发表于 2017-9-23 19:47
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微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nxbwxw)第1136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 ...

您好,我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而且还挺关键的,可否帮我改一下。
在文章末尾,引用了一句话“天南地北双飞燕,老翅几回寒暑”,这里的燕写错了,应该是这个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