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中文)
首页
Portal
开通VIP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搜索
搜索
要闻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文学资讯
文学杂谈
民间传说
文学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笑话故事
心情日记
特色
西部传奇
西部旅游
西部美食
西部书画
乡村振兴
三言两语
站务
新人报道
文学期刊
作家风采
官方公告
站务处理
活动中心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西部文学
»
论坛
›
西部文学
›
小说纵横
›
【立心小说】不迁的心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立心小说】不迁的心
[复制链接]
1480
|
4
|
2017-10-14 14: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不迁的心
麻雀在窗外的树枝上吱吱啾啾闹成一片。
郭奶奶已习惯天天早晨都在这种热烈的吵闹声中睁开眼,然后毫不迟疑地从床上坐起来,穿好衣裳。
她要早早地为孙子臭蛋做好早饭,再迎着冬日早晨的一抹阳光,把孙子用棉衣包的严严的,送去学前班。大孙女已长得比她还高,在市区上初中,寄宿在学校,两周回来一次。把孙子送到学前班后,她习惯性地在院子里站一会儿,有时一站就是很久。
站着想郭村的事。
郭村是个很不错的地方,紧挨着城市,这几年城市不断扩展,发展得比较快。村子旁有一处著名的人文景点,靠着景点,村里人不用奔波,在家开个小餐馆或者小旅社,便能赚够开销。
五六年前村里要拆迁,这是村里人盼了好多年的梦想。眼下就要实现,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毕竟拆迁后村民能得到不少赔款,还会分上几套房子。
那时,人们不顾政府明令禁止,偷偷摸摸盖房子,一层两层的房子,在顶上,再加个五层六层。因为拆迁赔款是按面积赔偿的,多一层得多出来不少面积,能赔好多万。
可郭奶奶一家却没跟潮流走,是按着国家规定来的。村里人背后都嘲笑:真真是个傻瓜。
郭奶奶一家既没开饭馆,也没开旅舍,而是把房子租给了在工地打工的山里人。她不愿意拆迁。可大势所趋,拆迁已经成为必然,她也无可奈何,何况老头子一辈子都是听国家话,跟国家走。
说起郭奶奶的老头子,那在村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教了一辈子书,是怀着父母心肠教的,跟教育亲儿女一样,培养了不少人才。退休后没事做,就好在村里下棋,老汉子棋下得特别好,村口有个商店,老板为了招徕顾客,在门口摆上一盘棋,看棋的人,少不了买个烟茶酒水。棋规是赢了坐在那儿不动,接受下一个人的挑战;输了,立马换人。郭老师常一坐就是一下午,屁股不离板凳,没有人挤得下去,除非他乏了不想下了,才起身离开。
郭奶奶是要去商店买鸡蛋的,结果走到门口,忍不住想起了老头子,以前坐在那儿下棋的场面,观看的人把棋场围得水泄不通,老头子也是,下到紧张处,连饭也顾不得吃。有时眼看到吃饭的当当了,就是叫不回来。等他下完棋,一脸快活地回来,锅里的面条早都泡成了糊汤,他也不嫌弃,端起碗,呼呼两下灌到肚里。老汉子吃饭从来不挑,脾气秉性温和善良。怎么就能得了瞎瞎病了呢?或许是跟受了那场刺激有关。
哎,不管了,眼下还是先去村口淑英的商店买鸡蛋,给可爱的小孙子蒸鸡蛋羹。淑英的店开了好多年了,郭奶奶做姑娘时和她是一个村的,她们先后嫁到了郭村,有事没事她就喜欢到这儿坐坐,说话办事还跟回娘家一样亲。
她们先是为几个鸡蛋钱推让了一番,后又为儿媳的花边新闻谝闲了一会,淑英语气还是夹带着乡音,多少年了也没变过来:
“才几个鸡蛋啊,老姐姐你直接拿上不要称了。”
“这咋行呢,你这也是花了本钱进下的”。郭奶奶从口袋里拿出来五块钱,往淑英手里塞,淑英不肯接,两人你推我让,拉扯到一起,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做闺女的时代。让了半天,淑英还是没收。
“老姐姐,我有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咱儿媳最近常回屋里不?喔,我给你说句闲话哩,有人说她在市区跟一个穿西装的老板进了高级宾馆;也有说咱媳妇看上了一个外地打工仔,把人包养在店里,天天晚上快活不尽呢!说啥的都有。你没事去她店里转转,不能让人说咱当婆婆的不关心娃娃。”
淑英是好心,郭奶奶能听来淑英的话意,于是笑着说:“嗯,我得回去了,把鸡蛋羹蒸下,臭蛋放学还等着吃呢!”
大半年来有不少闲话在郭村弥漫。有些人坐在一起么事就爱嚼个舌根子,爱拉扯个家长里短,是是非非。尽管村里人说,穿西装带李华进高级宾馆的人是李华的大学同学万小刚,说什么万同学是X区的区委书记,一直单身在等李华,说什么李华心里也装着万同学等等,郭奶奶听了却跟啥也没听到一样。
毕竟李华在嫁入郭家之初,就大大方方聊起过万同学,说万同学上大学那会儿性格豪爽,爱开玩笑,性子活,会来事,还打得一手特棒的篮球,常常引得一群迷恋他的女生在篮球场旁围观,勇敢的女生还买上一瓶饮料悄悄地放在篮球架子下面。时隔十几年,即使李华心里还有万同学,或者他们真的把爱深藏在心里,也没什么。
她相信自己的眼睛,有自己的主见,不管外人怎么说,她相信儿媳。心想,人呀,要有个良心,咱娃出事后,人家娃娃不弃不舍,一个人经营着化妆品店,啥事都是一个人操持着,自己又帮不上啥忙,人家娃娃还得操心自己这把老骨头。自己的娃不争气,不能一直苦了人家呀,她也盼望着儿媳李华能再找个人家,娃娃还年轻着呢,不能就这么耽搁下去。要是李华能找个稳稳当当的人,不管是万同学还是外地打工仔,她都百分之百支持。
李华也听过村里的流言,但并不在意,她想根本没有的事,何必去辩。时间如流水,早已把她的青春和激情冲刷得一干二净了,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赚钱,把这个家撑起来。但说实话,她心里需要一个人,并不是为她做一些生活中具体的事,而是给她精神上一个依靠。可是这个人不会是万小刚,人家是区委书记,自己心里也已有了合适的人选了。
2
车窗外下起了蒙蒙的雨丝,夹带着一星半点的雪花,不紧不慢地飘洒着。
下了车,李华看了下时间,五点十分,她没像往常一样回到店里,今天,她要早早地去学前班接臭蛋。
一进门,臭蛋就从从妈妈的怀里挣脱下来,跑到奶奶跟前,甜甜地叫奶奶。郭奶奶听得脸上泛起了一朵花,急忙把蒸好的鸡蛋羹拿出来,滴上一滴香油。
趁着郭奶奶给臭蛋喂鸡蛋羹的当儿,李华系上围裙,准备做饭。
“妈,咱今儿个吃啥饭呀?我给咱做。”
“哎呀,没事,你别做,平时在店里面忙,回来就好好歇下,妈给做。”
“我倒还真的想吃妈您做的浆水面了。”
“好,”郭奶奶笑应着,擦了擦臭蛋油油的小嘴,便从媳妇手上接过围裙,风风火火做起饭来。每次李华一回家,郭奶奶就很有干劲,也开怀,想这屋里还是要有人啊,人是空间的灵魂木,要是没有人,房子再大也没有生气,死气沉沉的。
吃完饭,李华回店里去了,店里晚上要有人看门。郭奶奶不放心,心想媳妇一个妇道人家,以前儿子在时,两口子一起去多好。可偏偏自己的傻瓜儿子就想不开了呢?这日月过得好好的,他就算不为自己这把老骨头想,也该为两个孩子想想吧,孩子们正是需要爱的时候想着想着,眼泪就要下来了,但她又把眼泪活活憋了回去,眼下,一切还得靠儿媳维持着。她还是家里的主心骨,她不能哭。
儿子是在河边出事的,那是一条非常有名的河,孕育了关中大平原,养育着在平原上生活着的人。郭奶奶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切都好好的,两口子感情很好,家里的生活过得安稳幸福,怎么就这样悄悄寻了短见呢。
儿子尸体被打捞上来的那天,郭奶奶和郭老汉赶到现场,郭老汉看到一张白布盖着的儿子的脚趾头被水泡得发白时,大喊一声“儿呀”,便倒头昏厥了过去,当下被送到了医院。郭奶奶强忍着剧痛,捂着胸口,把儿子接回家。
天黑沉沉的,一直在下雨,滴滴答答,云压得很低,压到人的心里,把人都要笼罩了。村里人纷纷来问候,李华哭得不成人样,好几次昏死过去。郭奶奶用温水摆了毛巾,给儿子把脸洗得干干净净,轻轻地擦,跟儿子小时候一样。她多少年没好好摸过儿子的脸了,自从儿子上了大学有了工作,是那么的有出息。
她仿佛感觉到儿子脸上还有温度,这温度有她的一部分。她拿出前所未有的刚强,安排着家里的事,但一滴眼泪都没流,直到村里人把儿子安妥好。她晓得,她是家里的主事人,不能哭得死去活来。儿媳妇给她烧了一碗蛋花汤,用勺子搅了搅,边搅边说:妈你想哭就哭出来,不要憋着了,你要好好的,家里现在离不开你。她这才“哇”的一声就哭开了,直哭到大半夜。
夜好黑,好漫长,好像永远也亮不了了,黑沉得厚重,像沧桑老人的悲伤和无奈。
天亮了,她要去医院经管郭老汉,那两天都是侄女在医院照看,咋好意思一直麻烦人家娃呢,她穿好了衣服,挣扎着去了医院。大夫也找她谈了话,老汉一下受刺激太大,承受不住,血压升高,本来就有脑梗塞的毛病,以后一定得注意,不能摔跤,不能再受刺激。
她看到病床上躺着的老汉子,几天时间,头发差不多白完全了。她心里疼,又嗔怪,老汉子一辈子那么刚强,文化大革命挨整时眼睛都没眨一下,这下承受力咋还不如自己了呢。老汉子看她来了,勉强地揉了揉眼睛,用手撑起来坐下。这辈子没害过人,没想到老来落了个白发送黑发。眼下必须得忍住,商量商量媳妇以后的事,人家娃毕竟还年轻,如果人家愿意还是支持改嫁。至于自己两把老骨头,还能活几年,不行就去养老院,等哪天眼睛一闭,尸首让狗吃了也不知道。
他们把意思传达给了媳妇,媳妇态度很坚定,绝不改嫁。儿子生前与儿媳关系和睦感情深厚,是大学时自己谈下的。
郭老汉从医院回来后,过了几小半年,天天咳嗽,吃不下饭,东西到喉咙里咽不下去,去医院检查是瞎瞎病。郭老汉很坚决,不要做手术,花那钱干啥,这病就是谁得下了,也治不好,还不如把钱留下给娃娃以后上学用呢。人瘦成了干柴,吃不下饭木,活活饿死了。临走前留下话:
“我看还是应该让媳妇改嫁的,娃娃还年轻,不能就这么守着了,咱也是做父母的人,媳妇跟闺女一样木。还有咱这房子到时候肯定要拆迁,咱这辈子就盖了这一次房,但是要顺应局势,顺应国家要发展。我给你把思想工作做通,怕你想不开。咱一辈子,没红过脸,没吵过一句嘴,你跟了我也没想享过啥福……”
眼下,立马就要拆迁了。郭奶奶看着自己当年亲手盖下的房子,心里还是舍不得。这房子是她和老汉子一辈子的心血,就是在这房子里,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着。如今儿子走了,老汉子走了,也没有啥留恋的了。但是她怕这房子拆了,过年过节,儿子老汉子回来了没有地方安身,找不到她住的地方。
3
拆迁迫在眉睫,拆迁合同已签,这两天就要开始搬到村子不远处的一个小区。那是儿子在时买下的房,儿子一手看着装修,却一直没搬过去,前两天李华才打扫好。楼上的房客也前前后后搬走了。郭奶奶人好,少要了房客们一个季度的房钱,她觉得山里人在外面打工赚钱不容易。房客们热情得很,搬家那天纷纷来帮忙,人多力量大,给郭奶奶把家搬了。郭奶奶最后走的时候,在院子里站了好久。整个院子空落落的,没有了一点生机,房子没了人住就会有一种死气,她脑子里满是以前那个完整幸福的家庭,满是院子里曾经传出的欢声笑语。想着,一滴眼泪重重地砸在了她沧桑的脸上。
搬到了新家,她为孙子孙女精心布置好房间,挂上了以前相片。她没再把老汉子和儿子的遗像继续摆在客厅中央的桌上,而是用布包起来放在自己房间,想的时候再拿出来看看。到了新家,要开始新的生活,眼下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快乐成长。生活的创伤不应该让孩子们来承担的,让这份沉重的记忆就此封存吧。
长孙女周末从学校回来,对新家很满意。她常安慰奶奶,晚上非要和奶奶弟弟挤一起睡。小孙子对新环境感到很新奇,和姐姐玩得很开心。她给孩子们做了一大桌好吃的,婆孙们在一起很开心。看到孩子们这么快乐,郭奶奶心里舒畅了不少,长久以来压抑在心里的伤心都消失殆尽了。
晚上,她把两个孩子都陪着睡下后,就起来坐在客厅的地板上。她感觉不到凉,反而觉得地上有儿子的温度。
“妈,你怎么坐到地上,快起来呀!”李华不知什么时候开门进来了,来不及换上拖鞋就把婆婆扶起来。
“丫头和臭蛋都睡了,你没吃饭吧,我去给你做。”
“没事,妈你坐下,我吃过了,今天店里进了一批新货,刚忙完,在小区门口吃了一碗面。”
“哎,看把我娃年轻轻地就磨成啥了!”郭奶奶拉过李华,用苍老的手抚摸了她的脸颊。
“妈,您再不要这样说,您比我们谁都不容易,日子还得过呀。”说着,李华挨着婆婆坐得更近了。
房间里的空气慢慢凝固了,两个不幸的女人,坐在一起许久没说出话来,好像在相互体谅。
良久,李华打破了沉静:“妈……”她顿了好久,酝酿着一直以来说不出口的话。
“娃,有啥事,你就给我说,妈能承受得住。”郭奶奶的话已说得很明白,她在心里也一直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妈,从光辉走的那天起,我就决定将来一定不改嫁,把这个家撑起来,好好……奉养你们,教育孩子,可这样的日子确实很难熬,主要是精神上的折磨。”
“妈能理解你。也不能一直这样把你苦下去,你还年轻。你爸在的时候,我们就说过。” 郭奶奶笑着表示。儿子走后,她把李华看得更亲。她做的什么事,也从来不做干涉,对她相当尊重。
眼下,李华担心的是孩子能不能接受,改嫁出去后,婆婆该怎么办。这些她都想好了,以后一周回一次家照顾老人,孩子最爱奶奶就先跟着奶奶住,正好奶奶也不孤单,带着孩子婆婆心情也会好起来。最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是这次拆迁的赔偿,她也得为自己考虑一下,本来这里面就有自己的一份子,现在住的房就是自己和光辉一起买下的。想了半天,惆怅得怎么也说不出口。
郭奶奶是明白人,很快理解媳妇的心思,便主动提出怎么分配拆迁款:
“这次拆迁赔的三套房子,一套留给臭蛋,一套给丫头,一套给你做嫁妆,另外再加上一半的赔款,现在住的套房,我就暂时先住着,有一天我不在了,眼睛一闭也都是你们的。两个娃先跟着我住着,你能常常回来看看娃就很好,等娃大一些了,采取娃的自愿。”
“妈。你放心,不管怎样,你永远都是我的妈,娃娃都是我的亲骨肉,我舍不下。”李华听得瞬间泪滴到地上,回复到。
“我娃,不要流眼泪了,高高兴兴地,妈让你风风光光地出嫁。”郭奶奶说着,抹着老泪和李华抱在了一起。
4
第二天晚上李华住在了店里,没有回家。不过晚上店里多了一个男人,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既然跟婆婆把话说开了,她眼下是要改嫁的人了,也不怕人嚼舌头根子了。她没有让王磊大老远回到市区工地上,把王磊留在了店里。
把店里卫生收拾完,她看着这个默默为自己付出了快一年的男人,他的古铜色皮肤显示出以前吃过苦的痕迹,他也憨厚老实地看着她。目光在空气中触碰到了一起,很快擦出一阵火花来,交织在一起。他呆呆地把身体往她跟前靠了靠,尝试着用手去搂住她,她没有任何不情愿的反应。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在膨胀,又感觉这是幻觉,不像是真的,浑浑噩噩,不知怎么两张唇就对上了……
她开始思衬将来要好好地和身边躺着的他过日月。她也想过和那个一直为自己苦苦坚守的万小刚走到一起,可她还是觉得那太远了。他于她来说就是天上的星辰,触碰不到,更拥有不了。人家是县委书记,自己怎么配得上。与其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中,还不如踏踏实实过日子。
眼下身边躺着这个憨厚可爱的人才适合自己,虽然他出身贫苦,从山里出来打工,混个日子不容易。他对自己是服服帖帖言听计从的。
她从心里感激他。去年夏天,她从市区路过一个正在搞建设的工地,那一带路上没什么人,昏黄的路灯下,她总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心里七上八下,果然走了不远,从一个路口拐出来几个酒醉的混混拦住了她,怎么也挣脱不掉,眼看着就要被流氓侮辱,王磊出现了,毫不犹豫就朝几个混混冲了过去,那群混混仗着人多也不怕他,一个流氓歪着头,推开他,用手指着道:
“找死是不是,跟你有啥关系,长眼色的就给我滚!”
他没有丝毫的惧怕,一把就把流氓推了过去,平时在工地干活长出的一身肌肉疙瘩使着劲就跟他们干起来。
“我倒是日你妈”他从混混手抢过一个酒瓶,举起来就砸。酒瓶并没砸到混混身上,而是在他头顶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
“看到没,狗日的,不怕死就来,爷跟你们干!”
混混们一看,是个不怕死的,吓得夹着尾巴就跑了。
当然,王磊也不是铁打的,更没有练过铁头功,这一酒瓶把他还是砸蒙了,头上开了个口子,血顺着头发边缘留下来。李华看懵了,感觉跟演电视剧一样,不可思议,半天才回过神儿,把他送到了医院。
工地上对王磊这些从山里来的民工都是不顾了命地用,生怕撒出去的票子钱,不能发挥最大价值。她心疼他,不让王磊去工地上干活了,平时给自己卸货,做个零工,给他开些工资。不可否认这一年,王磊帮了她不少,更多的是一些精神上的支持,看着这个憨人,她感觉有了依靠,就把身体往他怀里挤了挤,脸贴着他胸口。
王磊见李华温顺地躺在怀里,没有了女老板的那种强势,也丝毫没有了自卑感,也不再憨厚。他想着男人和女人之间可真怪,现在社会,男女平等。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几千年,除了皇宫的公主和驸马例外。公主是君,驸马是臣。君比臣贵,但到了夜晚,到了床上,公主就不再是君而是一个小女人了,任凭丈夫说了算。眼前他觉得这个女人已经被自己征服了。他享有着前所未有的快感,那种占有欲得到了充分满足后的快感。
他睁眼看了一下李华,还是觉得不满足,因为李华还没有给他说房产赔偿的事,他决定得主动些了。
“房子赔偿了没有?”
“嗯”李华微微点点头,眯着眼抿着唇角的幸福,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胸口。
“那你怎么和你婆婆说的?给你赔了多少?”
“说好了,一套房。”还有赔款的事,她决定暂时先不说,等以后给他个惊喜。
“啊,咋回事?就一套房啊,我不是听说赔了三套房,还有好多万人民币呢?”王磊一翻身坐了起来,两个眼睛直溜溜地盯着李华。
“你急啥呀?三套房两套留给了孩子,钱得给老人养老,两个孩子上学也得花钱。”李华有些失望。
“那咱咋办?”
“咱,年轻轻不是还一直挣钱着呢吗?”
“你呀……”王磊很生气,说不出话来,转过身留给李华一个脊背。
李华瞬间失落了起来,她原以为王磊不会看重这些东西的。他……他怎么一下子……或许他也是为他俩好,她要多些理解。但现在这情况,她也不好提及去派出所开结婚证明,干脆就先等一等。
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就早早把王磊叫起来,毕竟没有合法手续,也没有光明正大的婚礼,住一起是不合适的,让附近的人看到说长说短,就泼烦得很。
王磊不情愿地穿上那件浅蓝色的工作服走了。
李华跟往常一样,开门,打扫店内卫生。不知道怎么了,小腹有点疼。她想着昨晚上的事,脸上就泛起一片红晕。她已经安排王磊去工地上收拾行李了,等把东西都搬过来,把手续一办,简简单单吃个饭,生活就安稳下来了。
中午店里也没什么人,她索性关了门,去趟城区给王磊买一身像样的衣服,不能让他老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工作服。转了好几家专卖店,都没有合适的。买衣服还是得人来,人来了,衣服好坏一上身就知道。
她没有给王磊打电话,正好去帮着拾掇拾掇。挡了个出租车就去了。
一眨眼,到工地大门口,她兴奋地哼着流行曲来,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岁,又像是回到了童年在山里做姑娘时的青葱岁月。正要下车,她一转头,透过车窗,好像看到马路对面有个熟悉的身影,正拉着一个比她看上去要年轻许多的女娃,毫无顾忌地在路上走呢——王磊脱下了蓝色工作服,穿着一件修身的羽绒服,和平时差若两人。
啊,天哪!李华突然感觉到胸腔里有一股气,涨了起来,压迫着她的心房。她感到呼吸困难,眼前一黑,整个世界就旋转了起来。她坚持着用手撑住出租车的座椅,让自己坐起来,让出租车司机,转了个头,慢慢跟在那对甜蜜的情侣身后。
出租车跟在拐角的一个酒吧门前停了下来,她绝望地看着王磊,看着她本要托付终身的男人,拉着一个女娃进了酒吧。
酒吧门口,去年夏天那几个要欺人的混混,正像哈巴狗一样,迎接着她心中曾经的英雄。
她冷静地望着,心里有些难受,但没哭出来,转身就上了车。
她决定回郭村为妈妈煮一碗浆水面,于是跟司机说了回家的路向,心里好受了很多。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0-14 16: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老师,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0-14 16: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小说,点个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0-14 19: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佳作已被《
西部文学微刊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
cnxbwxw
)第1157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倪素之
个人认证
|
2017-10-29 22: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有那么一点理想与幻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立心
个人认证
1
主题
1
帖子
606
积分
VIP会员组
VIP会员组, 积分 6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4 积分
VIP会员组, 积分 6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4 积分
积分
606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心情日记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打赏公示
图文推荐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2022-01-17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2022-11-18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2022-01-23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2022-01-31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2023-01-14
热门排行
1
一起来!选出你心中的2022年年度“最佳优秀作者”
2
【洛沙随笔】斯人已逝,英才永驻
3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4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5
【龙竹武诗词】快乐退休
6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7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8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9
【洛沙情理散文】耄耋的父亲
10
西部文学以“戏曲抗战”为题书写,弘扬西安易俗社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