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给,一张《小说月刊》的汇款单”,收发员老张人还没进门,高八度的声音已经飘进来了。 “小牛,你真可以啊,我老张在单位工作,给单位派发报纸好几十年了,从未见过报社给人汇款单的,你是头一个啊。要我说啊,你应该把汇款单扩印大,裱起来。” “哈哈,张叔,你也真是太搞笑了,这每天收到报社汇款单的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人,你也太高看我了。不过还得谢谢你,每次都把汇款单给我送来。” 关于小牛同志收到《小说月刊》汇款单的事情,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那时候,小牛刚从大学毕业,一脸稚气的参加工作,工作虽然繁杂琐碎,但小牛自打上学时就有一个好习惯,每天午睡、晚睡时,只要条件允许,他总要坚持看几页书才睡觉。渐渐的,看的书多了,心里的想法也多了,手也痒痒了,慢慢的,小牛开始在业余时间动笔了。 他经常在外套口袋里插支钢笔和小本子,一有灵感,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赶紧掏出纸笔记录下来。有好几次,别人都不理解他,还笑话他“社会都发展到现在了,谁还关注文学呢,还不如快餐式的浏览下资讯的好,你还是省省吧。” 每次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小牛都是一笑了之,从不辩解。实际上,小牛当时脑海里浮现的是初中时学过的课文《陈涉世家》中的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语。他依然我行我素,坚持写作,从不因为被别人嘲笑和鄙夷而放弃写作,反而一发不可收拾,坚持写下去,因为他坚信,每天进步一点点,白痴也能变大师。 时间一长,“小豆腐块”在本地报纸发表了,后来上了市报、省报,还上了一些文学期刊,可还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就连妻子也时不时的埋怨他“写写写,有什么好写的,写的这些东西还没车子、衣服来的实惠……” 他依然哈哈一笑,这笑中既有对写作成功的期许,也有一些无奈的伤感,好在他搞写作的这个爱好,基本上不用花钱,也不喜欢打麻将,更没有痴迷游戏,既不嗜好“杯中物”,也不愿做“瘾君子”,妻子也不会多说什么,反正稿费确实也没多少,每次也只有可怜巴巴的二三十元,妻子也看不上眼,但小牛却很重视。每次收到汇款单后,心情也出奇的好。 同事们打趣他,写稿子挣这么多钱,赶紧支个桌子让大家给你撮一顿。嘻嘻哈哈,一顿嬉笑和撺掇此起彼伏,小牛却说一脸严肃的说道坚决不请,此话一出,该轮到其他人错愕了。小牛很坚决的说这些稿费是我辛苦熬夜,爬格子爬出的,坚决不能用来请客吃饭,这是原则问题。但可以支个桌子请大家吃饭,大家本就是给平淡的生活调剂一把佐料,也不在意小牛说啥。 小牛总是在领到稿费的当天,心急火燎的跑到市里的新华书店,把稿费换成几本书带回家。看完后,分门别类摆放在书架上,还特意在新书扉页上写明买书的日期及缘由,以示纪念。到现在,小牛的书架上已经摆满了书,足足有三四百本之多,小牛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进书房,沉浸在书香里,感受一份宁静和安详。 小牛现在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够将这些书全部留给子女,至少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书香世家的读书氛围。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的一部畅销电子书《风筝》引起了不少的点击量,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持续讨论。《风筝》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被人拐卖的孩子如何历经艰难,终于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寻回自己家乡的故事,吊足了好多读者的胃口,只可惜这部电子书每周只更新三次,好多人只好耐着性子“追书”。 时不时,几个人聚在一起,讨论书中的具体情节。小牛也经常和同事、朋友们一起参与讨论。天南海北的胡侃神吹一通,只不过,小牛听得多、说的少,而且有人发现一个很怪的事情,那就是,前几天他们讨论书中的情节的一些事情,或是一些意见建议,或多或少总会在下一次更新时见到一些片段或影子。 直到一年后,华夏文艺出版社正式将《风筝》一书付样印刷发行,三个月后,卫星影视传媒公司也将《风筝》改变成电影上影,直到这时,人们才明白过来,原来作者就在他们身边,就是小牛写的。 人们很惊讶,小牛是如何完成这一部著作时,小牛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小时候有一个梦想,是当一个作家,当我面对全班同学说出自己的梦想后,引起全班同学,包括老师的哄堂大笑,大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我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坚持读书、坚持写作。因为我坚信,越是被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 【作者简介】:凉州一鸣,1984年生,甘肃武威人,现居新疆乌苏市。2008年毕业于石河子大学,2011年春尝试写作,常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苦中作乐,作品散见于《新疆日报》、《石河子日报》、《塔城日报》、《西部文学》、《西域风》《乌苏文艺》《奎屯文艺》等报刊杂志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