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弓昌散文】高中记事

[复制链接]
查看2769 | 回复14 | 2017-11-23 18: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怀念岁月 于 2017-11-23 19:06 编辑

         
360截图20171123162740734.jpg



     1970年,做为“文革”后第一批高中生,我们一批农村学生通过推荐上了高中,实际上这批学生是几届初中生的聚合。就是那特殊年代的特殊生活,使人既有幸福的回忆,也有几多铭心的酸楚。

    高中是由六十年代初白水洛河之北唯一的一所初中改制的,也是后来唯一的一所高中。当时的高中实行两年制,学生住宿都是大通铺,冬天的渭北高原,尽管天寒地冻,也几乎没有炉火,按当时的话说,只有“干冻”。加之住的都是硬床板,从家里带来的薄被褥,那种冷的滋味今天都很难想象。最有意思的是星期天遇上值周不回家,晚上把同学们的被子放在一块,然后再盖上几床,那可是最热火的一夜了。由于没有电,晚上自习都是自备油灯。那时候我们从宿舍走到教室,手里端着油灯,灯火闪烁蜿蜒,今天想起来,不失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那时大部分学生都离家比较远,最远的的学生家距学校有四十多里路,沿途要翻几道沟,加之生活困难,学生们都是背馍上学,在学校大笼上加热,吃点咸菜就行了。由于贫困,有的连馍都背不起,后来不少学生陆续都退了学,我们年级也从最初的四个班合并为三个班。七一年,党和国家关心山区学子,我们还享受了一年的商品粮和每月2至4元的助学金。由于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年轻好活动,饭量大,有的还要从家里背馍,不少同学吃着家里带的粗粮窝头,临近星期天还要攒上几个“杠子馍”(当时对麦面馍的叫法)带回让家人分享。毕竟是另外一个天地,有一个学习和求知的氛围,大家也就很知足了。

    校园位于渭北高原一个偏僻的小镇——史官,说起史官,今天的人们也许不太陌生,它以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而得名,而闻名天下的苍圣庙就在我们学校西边的不远,每当晚饭后,我们那些充满幻想、富有激情的学生三五成群漫步在穿越时空的古道;看着苍颉庙葱绿的千年古柏在夕阳的浸润下透着红色,腾起雾霭;瞻仰远古造字先生的四眉塑像和留下的文字碑刻;聆听那引人入胜,充满神话般的故事;那种静思凝望的浮想联翩,似乎至今还难以忘却。

    那时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号召,学校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因而每个星期三都会有半天或一天的劳动课,学军在体育课上还增加了军体拳等科目,其余的就是在教室上仅有的几门课了。尽管条件艰苦,但同学都很自觉、很勤奋。作为文革后的第一届高中生,在72年毕业后,我们年级的十几名学生年底报名参军,在到部队后,不少当了连队文书,后来也有个别的提干。也有一部分学生两年后推荐上了大学。对于当初乃至今天的我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一种收获,他浸泡着农村学子困难条件校园生活的艰辛,有着老师们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辛勤付出,值得我们永远的感恩和回报。

    70年代,学校除了几本课本,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即使有,大多也不能随便看,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星期天下午,语文老师让几个同学整理学校的库房,由于房子长期锁门,几乎没人知道,进去后才知道是存书的仓库。尽管书的数量很少,我们都聚精会神的先看了起来。至今我都记得,当读到作家刘白羽《长江三日》的那篇散文时,真有点如痴如醉的感觉,那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描述,诗意的语言把我引入一个文字的游历,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如身临其境,又如一片苍白。也许是从那一天我才知道有这么多、这么好的书。我常回忆起那次整理图书的机会,毫不夸张的说,他是我启蒙人生的一次深深的触动和震撼,饱含着我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的学习经历和渴望。由此,喜欢读书成为我人生的一个爱好和习惯,及至后来参军和转业地方工作,也一直锲而不舍的购买了不少我喜爱的书籍,在工作忙碌之余,还在报刊杂志发表了不少文章。

    由于特殊的原因,当时的学习条件不算好,但作为走出校园的学子们从来没有忘记母校,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有的成为大学的教授,有的成为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有的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成为教书育人的园丁,有的成为农村基层干部,一方卓有建树的成功人士,这是我们的殊荣,也是那个年代给予我们的人生阅历。记得前几年我们年级一百多名同学在故乡聚会,尽管都已年近花甲,相聚的那种喜悦,那种激动,那种难以抹去的校园记忆,那种风华正茂留下的美好回味,使我们感念,使我们快乐,因为它有我们的青春和抱负,欢乐和笑声,激情和梦想。

    时光如梭,转眼离开母校四十多年了,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的学习条件也变的今非昔比,农村学校也盖起了楼房,教室宽敞明亮,学生们衣食无忧,这不由得使我浮想联翩。回味这些远去的往事也是一种纪念,一种珍存。它使我们记住了一段历史,感受到一种变化,一缕心中难以逝去的情结……
   
    作者又及:此作曾发表《陕西工运》杂志,现作部分修改,发于西部文学。由于没有学校旧址的图片,图中使用照片为现今白水史官仓颉庙文化园(又称碑林)。


作者图片发稿用.jpg

    作者简介:赵弓昌,网名《怀念岁月》。陕西白水县人,1972年入伍,1988年转业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2015年2月退休。曾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副巡视员、陕西省机关党建协会常务理事等职。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文学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西部文学编委会委员。近年在多家报刊、有关网站发表作品,曾获全国、省级奖项。2014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弓昌诗文集《我们一同走过》一书。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5 收起 理由
洛沙 + 2 很给力!
qjhicu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jhicu | 2017-11-23 2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汉水帆影 | 2017-11-24 08: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老师好文章!!!荣幸阅读!!!学习收藏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怀念岁月个人认证 | 2017-11-24 12:3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qjhicu 发表于 2017-11-23 20:58
老师写出了我那个年代的记忆,感动,问好老师

谢谢匡建华,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怀念岁月个人认证 | 2017-11-24 12:3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汉水帆影文友,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山荡溪 | 2017-11-25 10: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怀念岁月个人认证 | 2017-11-25 13:1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7-11-25 10:47
佳作,分享,点赞精彩,顺致问候!

谢谢老朋友刘老师,冬日,多多保重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风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 | 2017-11-25 21: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赞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山荡溪 | 2017-11-26 1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1-26 1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赵老师精彩,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怀念岁月个人认证 | 2017-11-26 22:4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风 发表于 2017-11-25 21:13
欣赏老师佳作,赞

谢谢长风,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怀念岁月个人认证 | 2017-11-26 22:4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7-11-26 11:11
欣赏赵老师精彩,问好!

谢谢西部文学,问好各位!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1-26 23: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微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nxbwxw)第1200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7-11-26 23:15
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微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nxbwxw)第1200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 ...

感谢西部文学微刊采编,谢谢风儿!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欣赏美文,祝贺老师。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