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散文】冬至的锅盔

[复制链接]
查看1080 | 回复3 | 2017-12-22 20:2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鸿时有声 于 2017-12-22 20:27 编辑



        今天冬至,咱不说饺子,谝一下锅盔。
        开篇先说一件乐事,昨天得到朋友从西府农家弄来的一个大锅盔。
        西府的农家锅盔,相较于我们老家的东府锅盔更有个性,形制几乎跟街头支一口大锅卖油泼扯面的店家的大锅盖如出一辙。
        揽在怀里低头看它的时候,觉得它像当年奶奶放针线的蒲篮,只是这个蒲篮口径要比奶奶用的大上一横掌宽。反过来扣在案上,它又变成了微型碉堡,里面仿佛藏满了玄机。
        西府锅盔的表皮同东府一样,都焦黄凹凸不平,摸上去粗糙坚硬,通体散发着沉郁的麦香,馋得人不停咽唾沫。莫名其妙的是,它让我联想起墨西哥人的大草帽,顿生抓起高高翘起的馍沿扣在头上的冲动。
        东府的锅盔和它比,就少了一些灵动的气息,显得有些老实呆板。论形制,东府的和西府的都差不多大小,只是通体平整,没有翘起的边沿。显得更圆厚,更平实,更笨拙。圆心处有一个拳头粗细的窟窿,壁面于其他部位浑然一体,方便携着它出门远行的人用包袱裹它时打结固定,给人结实顶饥的安全感。
        若拿二者放在一起媲美,西府的锅盔像正在鲤鱼打挺的梁山好汉,铁板桥的功夫几乎登峰造极;而东府的锅盔,简直就是仗剑挺立的将军,凛然不可侵犯。
东府锅盔和面时似乎水分比西府多,掂在手里温软柔韧,圆边处有一圈裂纹,顺手就能撕开一绺带皮的馍块来放在嘴里细嚼。而西府的一看就是硬面烙的,如盾牌一般固若金汤,须得用刀子狠戳猛切才得吃到嘴里。若论味道?东府的香软有弹性,越嚼越香。西府的刚如烈酒,耗牙费力,越吃越爽。
        昨夜用刀划分西府锅盔累得够呛,刀短锅盔长,一边平一边翘,难下刀得很,可好处也显而易见,切好的锅盔丫子叠放起来方便,个个都如坐在靠背椅上小憩,舒服得要死。
        细想,不管东府西府,都是陕西的,这里有周秦汉唐文化做底子,锅盔只是其中司空见惯的文化成果之一罢了,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再说,如今的生活水平,越来越讲究营养合理搭配,像锅盔馍这种纯淀粉食品,完全是人们休闲时满足猎奇的东东,装点一下幸福生活,谁还靠它生存?于是乎,成为旅游特产的陕西锅盔,品种自然会越分越细,花样会越来越多。东西府锅盔各具忒色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晰,一粗一细,一简一繁,一纯一精。但它们取材方便、加工易行,顶饥耐放、食用方便的大特征却依然故我,没有丝毫改变。
        陕西锅盔当之无愧,是冷兵器时代的最佳军用食品。据说,虎狼之师的秦军就靠它横扫六合,一统八荒的,考古界文化界的大师们也有专门著述考证,言之凿凿,说当年的兵马俑就是身背一大骡子锅盔出征上阵,建功立业的。但遗憾的是,临潼兵马俑博物馆挖掘出来的陶俑作战方队遗迹中,怎么没有锅盔的身影呢?
去,端一盘饺子来,咱边吃边聊如何?


作者简介:

魏勇,网名远鸿时有声,华州赤水人,现就职于农银大学陕西分校。自幼好诗文爱文学,笔耕不辍但求小有收获,寻梅踏雪力争美中炼句。乐此不疲,此生无憾矣。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2-22 23: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微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cnxbwxw)第1226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远鸿时有声 | 2017-12-24 16:5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远鸿时有声 | 2017-12-24 16:5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