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叶刚文论〗自评短篇小说《圈人》

[复制链接]
查看1003 | 回复3 | 2017-12-24 1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评短篇小说《圈人》
      钱钟书先生有段妙文: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被发掘的喜悦使我们这些人忽视了被暴露的危险,不想到作品的埋没往往保全了作者的虚名。假如作者本人带头参加了发掘工作,那很可能得不偿失,自掘坟墓会变为矛盾统一的双关语:掘开自己作品的坟墓恰恰也是掘下了作者自己的坟墓。”我很喜欢对自己的作品“自掘坟墓”,主要是暴露一下作品中“将朽或已朽的内容”。我对自己有个要求,写过的东西尽量不写,但有时很难避免,所以常常要“自掘坟墓”,掘出那些重复的内容和败笔。
这次,我自评三天前写的短篇小说《圈人》,考虑到这个短篇小说是个“新墓”,没有啥古董可挖,所以评论重点放在谈谈自己的一些创作想法。对于创作而言,写者是一度创作,读者是二度创作,这是公认的创作规则。自评,一般属于二度创作。如果听过读者的评论,再自评,应该属于三度创作。我这次自评,属于二度创作,就如同金庸笔下的周伯通在桃花岛练习“左右互搏术”一样,自己和自己较劲。“新我”和“旧我”较劲后,“新我”对“旧我”所用的笔法提出三个质问:第一个质问,有关小说中人物对话与生活中人物对话的关系的问题;第二个质问,有关“原创与他创关系的处理”问题;第三个质问,有关“突发性事件与场景的捆绑”问题。
       先谈第一个问题小说中人物对话与生活中人物对话的关系”。
      《圈人》这篇小说对环境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着墨不多,更多的是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示小说的情节内容。我一直有种偏见“对话描写”容易中断叙事思路”。所以写文章的时候,不太喜欢用人物对话,如此一来,就变得不善用。实际上,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语言描写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言为心声”,人物对话中最能传达出内心世界最隐秘的情绪。这种情绪或许染有个性色彩,或许染有共性色彩,如要传达出来,有时非用语言描写的笔法不可。
语言描写用得最多的文学作品,自然是戏剧和小说。戏剧中人物精彩对话,一则可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二则可推动故事情节。小说的对话描写与戏剧的对话描写,略有不同。小说大量使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笔法,以辅助人物的对话;戏剧使用这些辅助手段,相对较少些。撇开辅助手段的问题,先谈一下小说中对话内容的精彩问题。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内容,与生活中松散的对话不一样,要紧凑。生活中的对话,有时有逻辑,有时处于无序状态,有时不断重复,所以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内容,要进行艺术地处理,不能照搬照常生活中的对话内容,要删除没有“可听度的语言”,留下“有可听度的语言”。
在创作《圈人》这个短篇小说时,对人物的对话内容,我用“拼凑法”和“分类法”做过一定的处理。鲁迅先生曾经“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这话针对的是艺术形象的整体塑造,但这话对人物对话的加工也适用。艺术形象的整体塑造,离不开“精彩点的拼凑”。小说中人物对话的处理,也是如此。对话内容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频道一致”的对话,另一类是“频道不一致”的对话
      再谈第二个问题“原创与他创关系的处理”。
      创作《圈人》这篇小说时,最难受的,就是一提笔写某个事件时,许多名家写过的经典场景就会冒出来干扰我写作,试图把我拉入他们的情节轨道对于这个问题,美国作家海明威有过一段经典的评论。他在写《老人与海》的时候“《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部一千多页的巨著,可以将渔村的每一个人都写进去,把他们如何谋生、出生、受教育和养儿育女的过程全部都写进去。其他作家这么写了,写得很出色很好。在写作中,你受制于他人已经取得的、令人满意的成就。所以我想学着另辟途径。第一,我试图把一切不必要向读者传达的东西删去,这样他或她读了什么之后,就会成为他或她的经验的一部分,好象确实发生过似的。这一次运气好得令人难以相信,能够完全把经验传达出去,并且使它成为没有人传达过的经验。运气好就好在我有一个好老头儿和一个好孩子,近年来作家们已经忘记还有这种事情。……渔村里我所了解的一切,我都略去不写。 ”海明威不受他创”影响,写独特的,写“陌生化的内容”,所以薄薄的《老人与海》因海明威的“原创”而不朽。
     “原创”有模仿“他创”不可相比之处,就是作品容易产生“有个性色彩的生命张力”。这种个性色彩的生命张力,因与众不同而耐看。其实,名家的他创”,对于名家而言,也是原创。名家原创出的独特情节模式,是由他独特的生活体验支撑的,所以他会用得非常顺手。模仿者则不然,他没有这种支撑性的人生感悟,纯套用名家的情节模式,就很难用得顺手,在情节上留下灌注式的概念粘附”的硬伤,是常有的事。这种支撑情节的生活体验,就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力,也就是作品中的“原型”。
     名家对于这种“原型”,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大概是是“移用”和“变形”。现以“事件原型”为例,一作佐证。先谈“事件原型”移用的例子。老舍先生写《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前,山东大学一朋友与老舍闲聊,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那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终还是受穷。那朋友又说了另一个车夫的故事,那个车夫被军队抓走,又伺机逃出,还偷偷牵回了三匹骆驼。老舍朋友的两个故事,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移用”。
     再说“事件原型”变形的例子。施耐庵写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原型是在江阴祝塘镇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那日,施耐庵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在《水浒传》中,黄狗变成吊睛白额大虫(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施耐庵对黄狗庄丁武阿二进行相似性放大的变形处理,就独创出如此精彩的情节。如果别人套用这个情节,最多只是形似,不会神似的。因为施耐庵创作这个情节时,没有受到他创”情节的干扰,所以创作处于非常自由的状态。
最后谈第三个问题突发性事件与场景的捆绑
       《圈人》这个短篇小说中,有个突发性事件,即钱董的绯闻麻烦。这个突发性事件”,带出四个生活场景:办公室、酒吧、学校、家中。其中“办公室”、“家中”以实景方式出现,“酒吧”“学校”以虚景方式出现实景给小说中出场人物,一个对话的场所。虚景,是在人物对话中产生。虚实相生,生活场景就能得到拓展生活场景得到拓展,生活面就会扩大。
这种扩大生活面的手法,在法国作家萨勒日《瘸腿魔鬼》中,用得最是直观。瘸腿魔鬼在天上飞,接着掀开城中千万户的屋顶,一一偷看偷听过去。一户一场景,一家有一家的生活。萨勒日瘸腿魔鬼在天上飞“全景式笔法”,小家小户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笔法”,整体场景与局部场景,两者都有了。瘸腿魔鬼偷窥全城的千家万户,是这个城市的突发性事件,其余小场景都与这个事件捆绑在一起。
这种捆绑,在长篇小说中,有时藏得非常深。如果读者读得不仔细,很难看出作家这种大手笔的。如《红楼梦》中的小丫鬟茜雪,曹雪芹似乎是写丢的。刘心武先生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对曹雪芹的这个“败笔”有过精妙的点评。“茜雪”因“枫露茶事件”,被喝醉酒的宝玉赶出贾府。“枫露”,谐音是“逢怒”。宝玉早上泡好的一碗“枫露茶”,就匆匆出门。碰巧李奶奶进来,把茶给喝了大概当时茜雪拦。后来,喝醉酒的宝玉一听此事大大发恼,摔碎茶杯,泼茜雪一裙子的茶,骂道:“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宝玉恼怒李奶奶,缘由还真不是这个奶母喝了“枫露茶”。那是因为他给晴雯的“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李奶奶拿回家给她孙子吃了。宝玉倒不是稀罕这点东西,是晴雯受到委屈了。所以宝玉迁怒茜雪,还要撵走李奶奶
最终李奶奶没撵走,茜雪从曹雪芹的后七小说中消失干净,在高鹗的后十回小说中更不见踪影。这种“败笔”出现在曹雪芹手中,似乎太不可思议。刘心武先生从脂砚斋批语中,推断出曹雪芹后四十回佚稿中,贾府彻底败落后,宝玉跟凤姐都锒铛入狱,茜雪出现在狱神庙安慰宝玉。古代监狱中有个“狱神庙”,囚犯进出监狱都要拜一拜狱神。大概宝玉从锦衣玉食的公子,一下沦落为乞丐都不如的囚犯,这种落差使宝玉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这时,茜雪站出来了,来安慰宝玉。曹雪芹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笔法,把后四十回中茜雪在狱神庙安慰宝玉的场景,与“枫露茶”这个突发事件串联起来。这种大手笔,因原稿丢失而读者见不到。但第八回中晴雯冻伤手、李奶奶贪小便宜等事情,与“枫露茶事件相关联,还是看得到的。
《圈人》这个小说,自评中有此三个思考,算是对以后创作小说的一种自我指导。实际上,对于这个作品的创作,缘于生活中有太多圈人的现象。人圈名、圈利、圈权、圈色,反过来,人也被名利权色所圈。最终,人都被“时间”所圈,谁也逃不出这“时间”这大圈。这种对自我人生的反思,与写完作品后,对作品笔法的反思,是同一个道理。
                                     2017.12.24
简介
楼叶刚,学界泰斗钱钟书再传弟子,“讲文堂”创办人,浙江独立作家,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会员,杭州萧山儒学学会会员,中华楼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香港文联作家协会终生会员,《语文报》杯特等奖指导师,名列“互动百科”全球华人名人百科。

123.png
3421.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长风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 | 2017-12-24 17: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赞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很好的随笔,点赞学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7-12-25 21: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点个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