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叶刚随笔】闲评晚清黑旗军大将楼殿英守战撤台湾之百年谜团

[复制链接]
查看774 | 回复2 | 2018-1-9 10: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楼殿英与刘永福的“撤台”
        刘永福撤台之后,后代史学家对刘永福有三条严肃的反对意见:“一是刘永福以推翻满清王朝起事,却担当了清王朝的鹰犬;二是在台湾战事危急之际,刘永福曾提出息兵议和的投降请求;三是在台湾沦陷之际没有以身殉国。
后人如此评价刘永福,这种评价放在楼殿英身上,同样是适用的。或许就是这种时论,楼殿英隐居仙岩时,是非常低调的。他也常常叹息,他是吃了败仗,非常不甘心的。实际上,如此评价刘永福的史学家,是非常外行的。第一条,只要看一看前文太平天国造成浙江人口损失的史料,就会知道刘永福心中的处境的。此处,就不言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提得非常有价值,却是反面价值。如果评论刘永福,眼中只有刘永福,没有黑旗军,没有关注刘永福身边的两个大将楼殿英与黄飞鸿,一定是看不懂刘永福的。这种评论,最终也会片面的。如果排一排黑旗军大将存亡姓名,就会有个惊人的规律。
阵亡:吴彭年杨紫云杨洒洪王德标
存活:陈尚发、黄飞鸿、楼殿英。
数千黑旗军将士,最终台南城破,只剩数十人生还大陆。这是事实,不容否认。这张黑旗军存亡表中,最大的一个奇怪之处,就是阵亡大将吴彭年杨紫云杨洒洪王德标”都有守台战的具体作战细节,存活的大将“陈尚发、黄飞鸿、楼殿英”三人都没有守台战的具体细节。“陈尚发、黄飞鸿、楼殿英”这三人,是黑旗军中,身手最好的三个人,也是最勇猛的三个人,这是史料公认的。实际上,这三个大将都是安排在刘永福左右,在沙盘前运筹帷幄,把控整个台湾战局。这种事情,似乎吴彭年最拿手,他是幕僚。实际上,黑旗军在彰化之战中,吴彭年是抢先要带七星作战。黑旗军高层这时应该开过一场关键性的军事会议。在这场会议上,楼殿英和吴彭年或许有过军事任务的对换。楼殿英在刘永福身边,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保护刘永福的安全,二是可以传递主帅与前线大将之间最重机密。楼殿英有百万军中脱身的手段,这在黑旗军中是众所周知的。陈尚发、黄飞鸿安排在刘永福身上,也是这个原因。这种先见之明的安排,刘永福在台南突围中,是得到明证的。
《台湾抗战日方资料》如此记载台南围城的情形的:台南四面已成铁桶,不管刘永福如何强悍,插翼亦难飞了。1019日,台南城绝食,刘永福移驻安平炮台,仍亲自发炮击敌舰1019日深夜,冲出日军铁桶般的包围,就是带着数十人。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最终不可思议的事情,变成事实,刘永福安全到达平安港口,和刘永福一起登上英国商船嗲列士号”的大将有陈尚发、黄飞鸿、楼殿英。其间,史料如此记载,日舰追查嗲列士号商船刘永福藏在锅炉间中幸免被抓,终于安全抵返厦门。如果日军在商船上搜捕到刘永福,一场血战是难免的。日军搜不到刘永福,因为他有中国藉船员的掩护,也有手下众将士的周旋。所以这场设计,没有高手在操作,刘永福是很难脱身离开台南的。
大概就是那场吴彭年带兵出战前的军事会议,黑旗军众大将集体做出这个排将布兵的安排,是为战斗的最后一刻,做出伏笔。黑旗军高层,是非常清楚他们的处境的。当时,他们对于这种处境,是在血肉战中明白的。如今日清两边的军力和清朝内部的政治斗争的资料,完全是公开的。
先看日清两边的军力对比。
这次日清台湾战争,日军投入士兵5万,随军夫役26千人,刘永福的黑旗军就数千人。在武器方面,日本士兵都使用村田式连发步枪,配备有迫击炮、山炮、野炮等重火力。在兵种方面,有马、步、炮、工、辎重等。黑旗军的武器,是土枪、土炮、鸟铳、抬杆和大刀长矛等。
再看清朝内部政治斗争的两岸对比。
张之洞与刘永福之间,现存两份电报,就可略见刘永福面临的政治形势。《张文襄公电稿》相载,刘永福电质张之洞说:谕福守两月,俄即出援,今两月有余,南中幸无恙,今仍未见,何以战守?……乞为大局计,痛哭流血,乞设法救援,守走生死,望公一言为定。张之洞回电说:守台之举,出自阁下义勇,鄙人并未置词。至守台两月俄即来援之说,实系讹传,鄙人并未发此电。或去或留,仍请阁下自酌,鄙人不与闻。自协济晌械,屡奉谕旨严禁,万不敢违。刘永福气得仰天长叹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政治丑剧曝光,经济就崩盘。台南市面上,拒绝使用民主国的银票。其间,刘永福扫库得银八千两解济前线,途中被土匪劫去三千。
        刘永福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中的烂摊子。所以说刘永福没有殉国,这是不对的。殉国,不是战斗的最终目的。保存有生力量的转移,未必不是明智的选择。实际上,刘永福不是没有选择过自杀。史料记载,刘永福想自杀,因部下的拦阻未能实施《昊质卿感事诗注》有过如此记载,城内乱起,刘永福急欲回城,部将们曰:军心散矣,各路倭兵又大至,此城万不可守,请公去。 公曰:吾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仰天推胸,呼号恸哭。部将陈树南日:天下多事,愿公留有用之身,切勿留连。”刘永福撤台时,黑旗军军心已乱,没法指挥,他想以死谢台民,应该是真实的。
         对于史评家指出的第二条,刘永福的投降请求,这只是刘永福撤台计划的一部分,即缓兵之计。刘永福是应该清楚日督桦山资纪是不会同意的。两人在开战时,是有过一场心理较量的。史书记载,桦山致书刘永福,威迫他停战撤兵,日本负责用船礼送还国吴桐林《今生自述》如此记载刘永福的反驳:余奉命驻防台湾,当与台湾共存亡。……台南一隅,虽属偏小,而余所部数十营,均系临阵敢死之士,兼有义民数万众,饮血枕戈,誓死前敌……将台北地方全行退出。……否则余将亲督将士,克日进征。”当时,日本增兵两万到台湾派兵舰骚扰台南各港,牵制黑旗军北援。陆上主力则从新竹分三路南下台中进迫府城彰化。桦山资纪致书,就是配合军事进攻的心理战。
日督桦山资纪对刘永福的威胁,没有削弱刘永福守台决心,最终让日军付出沉重代价。日本人竹野与三郎在《台湾统治志》中相载“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指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蔽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大炮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日督桦山资纪最后不同意刘永福投降,是刘永福意料中的事情。刘永福做此举,是在麻痹日军,以便撤台而已。刘永福非常清楚,这场让对手付出沉重代价的战斗,敌军得手后,必然会有最严厉的报复。所以这份假投降书,就是配合撤台的一种政治手腕。这种手腕和日督桦山资纪开始发出的致书”一样,都是在配合自己的行动。如果史评家把这种政治手腕当作证据批评刘永福,就是外行。
   当然,最后两条评价楼殿英撤台不英雄,也是不对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应该是黑旗军集体将士的共同心声。

324.pn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翔鹰 | 2018-1-9 1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读学习!
打赏鼓励一下!
生有生的价值,死有死的价值。用灵魂抒写文字,用文字雕刻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8-1-10 07: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