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古往今来在国人心里传统的春节,包含了太多的心愿。添岁、增寿、辞旧迎新、家人团聚… 过了腊八节,乡下人会扔下手头的农活开始制备年货,城里人期盼早些放假回老家与父母团圆。异乡漂泊的游子酬算着归家的时间,不论是遥途万里,还是雪飞漫天仍然是归心似箭,期盼着一家人热热乎乎聚在炕头上守岁、团年。 鸡年的腊八节已经过了,狗年的岁首眨眼间就要来临。大街小巷,超市商场,采购的热潮涌动着,商家、小贩的脸颊乐开了花。人们平常算计着过日子的心眼,都好象被丰盛的腊八粥给糊住了。大把的钞票毫不吝色的从抢购年货人的口袋里,转移到了商家的钱匣里。银子放手花,大包小包拎回家。 回想我童年过年的情景,贫穷中也不缺乏热闹的场面。在六十年代的北方乡下,稀米汤里撒一把杂合面,放许多自家种的红、白萝卜丁炒的碎菜,腊八粥的味道,仍然很是香甜。年关到了,大人们放下劳碌一年的农活,张罗年事,物资虽然匮乏,平常的日子虽然清贫,过年的热闹还是缺少不得地。男人们腾场面、揭碌碡、立杖杆,缚秋千。女人们东家出来,西家进去,忙着找花样,剪窗花。大姑娘、毛头小伙围着村里的艺人,巧匠,扎笼灯、糊竹马,练锣鼓、装社火、、、吵年的热闹劲就这样开始了。我们这群,穷的连新鞋都没有的顽童们,都在挖空心思地,到处搜寻大人们丢弃的绳头、麻鞋,废铜烂铁,送到收破烂的货郎手里,换上个块儿八毛,攒到年根买炮仗。一块钱一挂一百响,一分钱一个大炮。这笔开销,在家底薄弱的家长那里,是不会有计划的。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送天神的日子,乡下人讲究在这一天杀猪宰羊备于祭祀,吃罢午饭请来刀子客(杀猪的人) 喊几个身强力壮的邻居,抓耳拽尾,把喂了一年的肥猪压倒在杀猪案桌上,猪在没命的乱蹬、嚎叫,刀子客嘴噙着明晃晃的尖刀,俯下身子在下刀的脖子上扒下几撮猪毛,尖刀进处,一股鲜血顺着扒出的刀刃喷涌而出,一头活奔乱跳的肥猪就这样一命乌乎,两扇五指膘的猪肉足够了过个肥年。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点上香烛、献上猪头,摆好自家烙的铮黄的五香味儿的灶干粮(烧饼) 祭品送灶王爷和诸神回归天宫为凡间言好事去。二十四、五家家开始洒扫庭院,拆洗被褥,缝制过年的新衣;二十七八发面、理发。三十这天是年末最忙的日子,平日里从不上灶的男人们,也在家庭主妇的吆五喝六声中,灌香肠,压花肉,炸油豆腐。女人们要在除夕之前,把初一到破五所有要动刀动剪的肉食蔬菜全部收拾停当。以备初一到初五这几天不动利刃,这里面满含着农耕文化的中国人,要把一切杀生动刀的不吉利留在旧年,让良好和吉祥从新年开端。三十下午,请门神、贴对联,糊窗子、贴窗花挂年画。对联上墙,炮仗在村子里此起彼伏的炸响,年夜饭的浓香迷漫了整个村庄。孩子们在父母亲的唆使下端着香喷喷的大烩菜送给左邻右舍相互品偿。夕晖里大人们带着家里的男丁拿上香火纸钱去祖坟尊请,过世先祖的魂灵回家过年。再给天宫下凡的灶、仓、土地等诸神换贴新符或摆上牌位,敬献贡品,家里的上房摆好香案,挂起中堂,先人的牌位擦拭干净依次摆上,在外为官、做工、经商和求学的家人,务必要于此时赶回故里,朝祖团聚。然后,西府合盘,大年菜和不可缺少的西凤老酒摆满热炕。全族老少依辈分高低围座在一起,晚辈给长辈敬酒,轮杯把盏,共话今昔,回家团聚的后辈给父母奉上孝顺钱,躬身跪地行孝敬之礼,孙子们爬上炕头在爷爷奶奶的怀前瞌头、喜戏,老人们把找已备好的压岁钱塞进孙儿的手里,欢声笑语,满屋盈溢。子夜临近,妇女们翻箱倒柜拿出备好的新衣,全家老少更换新衣喜迎除夕。长辈召乎族里子孙谦跪在先祖的牌位前,喊着先辈的称呼叩头上香。庭院里开始燃放鞭炮,大门口点燃柏朵火,寓义和祈愿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也谓之接天神,恭迎天界的诸位神灵回归凡间,共渡新年。所有的民间俗序在除夕时辰结束,后辈们给长者道一声晚安,各次带着儿女回到自己的厢房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初一黎明,刚出锅的第一碗哨子面先敬祖先神灵,以抛洒的形式恭敬下凡的天神。然后吃着油汪汪的长面,寓义着好日子从此长长久久。孩子们三五结伙东家进西家出,瞌头道喜,新娶的媳妇在嫂子的带领下给左邻右舍认门、拜年。戏楼场的锣鼓声隆隆响起,麦场里,俊男靓女在三丈高的秋千上,或双或单上下飞翻,顽童们手中的摔炮、二踢脚(双响炮) 不时的炸响,吵年和闹红火的欢笑声把常日里的清贫和凄苦统统驱散。新年的气氛浓郁、热闹非凡。正月初二,是晚辈给舅爷、舅舅,岳父长亲送礼、拜年走亲戚开始的日子,无论是冰雪塞路,还是遍地泥泞,也不管路程多远,还是要翻山越岭,这一份浓浓的亲情一定是要送到亲人的面前。这样诚朴的民俗时至今日令人回味和留恋往返。 正月初五,民间俗称破五,黎明即起,打扫初一以来的炮屑、尘埃,讲究是从外往里扫在一起,不能把福气扫出门去。再装了这些垃圾集中在十字路口,把鞭炮埋于堆中点燃炸开,寓义” 打穷土” 早饭吃玉米面搅团,意思为” 糊穷窟窿” 过了破五新年也到了尾声。各村的社火、高跷悉数登场,巡回演义。初六开始,是长辈亲戚给外甥,下辈送灯笼时节,春阳溢暖,火红的瓜灯笼、安装木轮的七彩兔形灯笼五色八样,尽现民间艺人的绝活匠心。顽童在娘亲的陪伴下,早早在村口迎候,娘舅家的亲人临门,叙寒问暖的同时急忙接了手中的麻花和色彩亮丽的灯笼。进了家门岀来迎接的俩亲家,恭起手互道问候,女婿双手递上装好烟叶的烟袋锅,恭请进门。俩亲家把积攒一年的心里话拉呱到晌午饭摆上炕头。 过了初六,各个村子的曲子、乱弹、大戏轮流,这样的热闹、红火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过年的热闹才会掩旗息鼓。 勤劳质朴的西府农民,开始修整农具,准备春耕。 2018.02.06宝鸡日报刊发 2018年2月5日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