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面八方 于 2018-3-4 14:05 编辑
找钱 文/山东 四面八方
先讲一个小时候的故事。那年我刚读一年级,拿着二分钱的钢镚儿,前往供销合作社买块橡皮。 在那个年代,供销合作社属于公家的,比起各村的代销处规模大,品种货色也非常之多,在我的眼里简直是“要什么有什么!”供销社的设置不像现在的超市,顾客可以走进货架,随意挑选。而是在顾客与商品之间,设有一道长长的柜台隔离开来。顾客需要什么,必须通过言表手指,先请售货员取一两件样品放在柜台面上,然后才有挑选的份儿。当店面不很忙,或者遇到态度好的售货员时事情还好办。一旦店面忙不过来,或者售货员不耐烦时,那就不由你了:爱要不要,若再挑三拣四,你就一边凉快去! 这天不忙,我踮起脚,刚把两枚一分的钢镚儿撂上柜台,“当啷”一声,其中的一枚硬币滚进了柜台的夹缝缝中。 夹缝也就一厘米左右吧,手指根本进不去,也够不着,柜台再死沉死沉,不可能挪动。售货员阿姨急中生智,想到了可以用鸡毛弹的把捞出这枚硬币。 要知道,硬币是薄薄的,圆油油;鸡毛弹的把是圆柱状的,滑溜溜,可谓“圆对柱,油对滑”。这枚硬币极不听使唤,在弹子把的拨弄下,走一会儿歇一会儿。阿姨呢,急的满头大汗,忍着耐性,费了好大功夫,才把这枚一分的硬币拨弄出来。当递给我那块心爱的橡皮时,还是关切地说:“小朋友,以后再来买东西,可别再掉进缝里去了!” 或许你会说:扯了扯了,你所说的“找钱”难道就是这个含义? 呵呵!当然不是,谁不知道找钱的本来意思是收到面值较大的货币,用面值小的货币退还多于商品价值的剩余部分?!
从四舍五入到去尾法
那个时候我们还很穷,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尽管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而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却经常使用到分的十分之一——厘,甚至还用到分的百分之一——毫。 当然,厘和毫只可以使用在单价与数量相乘的运算过程中,最终结算金额时还得回到分上来。为了显示公平,人们遵照“四舍五入”,去掉“厘”,留取“分”。 别以为有了四舍五入就万事大吉了,我曾亲眼目睹过使用“五入”而引起的交易纠纷。 大集上,一位大爷在粜地瓜干,与一位顾客谈定价格了,每斤1角1分钱。用杆秤先秤了毛重,再去皮,瓜干净重是10斤零半。经过计算,顾客应付给大爷1元1角1分5厘。大爷遵照“四舍五入”,要顾客付给1元1角2分。 顾客才开始没异议,很遗憾,刮遍全身刚好1元1角1分,忽然急中生智:“我给你1元1角2分不要紧,你得找回我5厘。” “老弟,哪有5厘的钱?” “没有不怕,可以四舍五入,找回1分!” 大爷怒了,“你,你,你真是不讲理!!” …… 争执了好大等一会儿,在说和人的调解下,老大爷“委曲求全”,让过5厘才罢。 当然,在当今无论如何也见不到为了5厘钱而争执的场面了。 现行的小学教科书上,关于认识人民币的教学部分,依旧保留着分的认识,然在现实的货币流通中却难觅身影,印刷厂早就销版了,人民币实际的最小流通单位是“角”。 不止如此,角也就在超市里还有点使用价值,而在集市上好多商贩根本不把“毛儿八七”放在眼里。比如:你去集市买几颗菜。小贩经常把一毛两毛的舍去不要。而顾客,如果需要找回个一毛两毛时,会一边提起装满的菜兜,一边把手一摆:“不用找了!”
给零找整
如今,超市的经营模式遍及中国城乡。超市的优点很多,撤去了柜台,顾客可以零距离接近货物,拨拉着挑选自己满意的商品。然而,当到了收银台结算时,却给收银员带来一个“不方便”——得准备大把大把的零钱。 超市在各地起步那阵儿,收银台经常出现零钱不够找的尴尬,这时就让顾客在他的身边“等一会儿”,等有了零钱找清后才能走。有时也会临时挂出告示“请顾客自备零钱”。晚了,你想:顾客购满一大堆货物,前来交钱的时候,才得知“自备零钱”,告示还有用么? 咱中国人就是聪明,很快便创造了“给零找整”的找钱方式。 假如,你买了一个价值9元1角的商品,你递给收银员一张10元钞票。她一般不舍得把那么多的零钱找给你。会主动问:“您有1角钱吗?”“有”,当你递上这个1角时,正好找给你1元整。 假如,你买了一个6元钱的商品,拿出了一张10元票子给收银员,她问:“你有1元吗?”“有”,当你递上这个1元时,正好找来一张5元的。 这回轮到我了,一共买了价值7元4角的商品,递过十元。 收银员:“您有4角吗?” “没有!” “有5角的吗?” “有”,我赶快递了过去。 “找给你3元1角,欢迎再来!” 我这个教了一辈子数学的高级教师一时竟没脑闷过来,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多问,在心里边走边暗暗口算: 10.5-7.4=3.1 正好。 佩服,还是佩服,超市收银员的找钱才能,着实让我五体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