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弓昌散文】乡土记忆—麦收的时节

[复制链接]
查看2501 | 回复13 | 2018-6-9 08: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怀念岁月 于 2018-6-9 08:49 编辑

d9f171b50bcbef7fa788b929301d1404_u=2106691734,623970774&fm=27&gp=0.jpg


       每当麦收的时节。我总惦记着家乡的麦子黄了,总会想起家乡麦收的日子,想起伴随我成长的麦田,那圆圆麦秸垛旁留下的童年的记忆。

       家乡位于黄土高原洛河之北的台塬上,大大小小的粱峁散落着几十个村庄。这里比通常关中平原的麦收要晚一段时间,也是由于干旱少雨,在靠天吃饭的年月,几乎很难有好的收成。祖祖辈辈流传了一句话,“借的吃,打的还,跟着碌碡过个年”。当然,这是古之流传的说法。不管怎样,民以食为天,麦收与农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土地上辛勤耕种的农民,谁不希望每年有一个好的收成,过上一个好的年景。

      那是六七十年代,当时还是生产队。开始搭镰的日子,也是紧张忙碌的日子,更是农家人期盼的日子,人们相互见面谈论的都是麦收的话题。每到傍晚,老人们也总是三三两两,走到田间地头,看着麦子一天一天的成熟,谈论着今年雨水的多少,麦子的长势。那块地麦子快要收了,那块地还要等几天。有的也不免折上几支麦穗,在手里揉揉搓搓,观看麦子的成色,掂掂麦穗的重量,咀嚼品尝这新麦的味道。在麦收的前几天,等待收获的人们就开始整理置办夏收的各种农具,在磨石上静下心来细细的磨着镰刀。那时称为三夏大忙,县城街道的各个单位,远路在外的工作人员,农村学校的小学生也早早的放了忙假,现在想起来,还颇有一点三夏前的临战状态。
      
       麦收对农家来说是一件喜事,也是一年来的苦活,辛苦一年了,盼的就是收获,因而每天割麦都是早早的赶到地里,为的是趁凉多割一会麦子。天气炎热,麦行(hang)像蒸笼一般,也几乎无法休息,即使偶尔直起腰来,也是看一看和别人距离的远近。年轻漂亮的姑娘,新过门的媳妇们那几天也顾不了那么多,裹在麦田的酷暑和热浪中,个个都是汗流浃背,不甘落后,几乎像换了个人似的。俗话说,龙口夺食,大家只有一门心思,抢收抢打,颗粒归仓,其他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了。
   
       在我们当地,割麦不用扎捆,然后把割下的小堆拢成大堆,名曰“收份子”, 这也是小孩们的任务,小伙伴干起来劲头很高,边玩边干,你追我赶,互相竞赛,好不热闹。记得上初中时放忙假,生产队还安排我当了几年收份子的队长。现在想起来,不论是春种秋收,三夏大忙,农家小孩自有自己的欢乐,在劳动中增长了见识,得到了锻炼成长,也烙印了一份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乡愁。

       麦子割下来需要拉运,最早的时候,生产工具简单,大都是靠人背,后来用架子车或牛车拉运。大概在六十年代后期我们生产队添了一挂马车,也就成了每年夏收主要的运输工具。说到马车装麦子那可是一门高技术活,车子停在地中间,装完了周围的一块,走走停停再装。记得当时装好后,车上的麦子大概能有两米多高,前面遮出了大半个车辕,后面几乎看不见车尾,两边伸出的部分把车轱辘也盖住了,俨然就像驮了一座小山。车把式在返场的路上也不时的会甩出几声响鞭,显得威风而有神气。

       麦子到了打麦场,就开始摊场晾嗮辗打。当时碾场主要是用牲口,几头牛拉着碌碡一圈一圈的碾压。碾完后垛起上面的粗秸杆,拢起麦糠和麦粒就开始等风扬场了。说到扬场确是个技术活,老人们经常会说,“扬场没有风,都是白费工” 因而村里每年扬场往往都是几位老把式,他们能看出风的大小,风向,这也是庄户人长年累月的经验。若白天没有风,人们就会一直在麦场等风,甚至等到半夜,风来了点着灯再开始扬场。那时我们小孩总喜欢晚上在打麦场睡觉,喜欢看老人们扬场的热闹场面,更喜欢打麦场的凉爽和那股清香的味道。

       家乡虽然缺水,经常盼下雨,但在麦子快熟了的时候,人们又担心下雨,一遇到天气变化,全村的男女老少不管在家干什么活都会自发的赶到麦场。记得有一年,突然下起了暴雨,大雨顷刻间就把麦场浇得湿淋淋的一片,由于打麦场地势高,几乎碾好的麦子都随着水流飘走,人们和着雨水,在小路上堵住水流,用手捞飘走的秸秆麦穗。这也可能是我小时候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幕,至今都无法忘记。那时候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拾麦子,也就是麦子收割完毕,生产队、小学校都要组织社员、小学生到地里拣麦穗。闲暇或雨天,有的人还会到十多里外的地里去拣拾,一块地也不知道反反复复要拣多少次。人常说民以食为天,没有什么比粮食更珍贵,没有什么比农民更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至今想起来都令人回味和感叹。

       年年麦子黄,岁岁情相似。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夏粮收割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人们也没有过去的紧张繁忙,焦虑和不安了。不管怎样,我说那时麦收虽说是辛苦和劳累,但更多的是期盼和幸福。那金黄色的麦穗,丰收的麦田,打麦场上的欢闹,伴着庄稼人洋溢着喜庆的笑脸,无疑是一幅值得珍存的田园画。他是那个时代的印记,是一部历史的画面,更是一部岁月流淌的见证。因而,我说麦收是中国农民真正的年,收获的是果实,是辛劳,是幸福,是采摘劳动果实的喜悦心情。
      
       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故事。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果。记住那个年代,就记住了一切,那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土地,他的艰辛,我们走过的路。






作者简介:赵弓昌,网名《怀念岁月》,陕西白水史官人,省作家协会会员。 1972年入伍,1988年转业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2015年2月退休。曾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副巡视员、陕西省机关党建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入选百度名录。现为西部文学编委会委员,西部文学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近年在多家报刊、有关网站发表作品,部分曾入选国家重要期刊,获全国、省级等级及优秀奖多次,著有文集《我们一同走过》一书。

作者图片发稿用.jpg
作者图片发稿用.jpg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钱 +6 收起 理由
罗凤霜 + 2 很给力!
长风 + 2 赞一个!
笑山荡溪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jhicu | 2018-6-9 18: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照片发重了,位置也不会调整,请哪位编辑给重排一下,谢谢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山荡溪 | 2018-6-9 15: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8-6-9 21: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赵老师精彩散文,点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8-6-9 15:55
欣赏,问候,祝福,点赞

谢谢李老师,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jhicu 发表于 2018-6-9 18:50
拜读佳作,问好

谢谢匡建华,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风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 | 2018-6-10 17: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麦收是中国农民真正的年,收获的是果实,是辛劳,是幸福,是采摘劳动果实的喜悦心情。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 2018-6-10 23: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佳作,大手笔,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山荡溪 | 2018-6-11 11: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长风 发表于 2018-6-10 17:42
麦收是中国农民真正的年,收获的是果实,是辛劳,是幸福,是采摘劳动果实的喜悦心情。

问好长风,文字也是一种理解,谢谢!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凤霜 发表于 2018-6-10 23:30
老师佳作,大手笔,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

谢谢罗风霜,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8-6-11 11:55
送上祝福!互相学习。祝福吉祥快乐!

问好李老师,文字也是一种理解,谢谢!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笑山荡溪 | 2018-6-16 08: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