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世贵也算是时代的幸运儿。在那个“激情”年代的后期,靠给乡政府当“长号手”跳出“农门”,入士当了乡政府专职通讯干事。后来又机缘巧遇,赶上年轻的县长到该乡 “蹲点”,他长号一挥,一篇长篇通讯:《m县有颗百姓仰望的星——县长到某乡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纪实》,以两分真实八分莫须有的典型事例,将这位年轻的县长狠吹了一番。此通讯通到了省、地,内刊上,让这位年轻的县长真正的成了闪亮全省的一颗星。于是,随着这位县长一路升迁苟世贵也是一路顺风,当上了苟石县的县长。 出乎苟世贵意料的是“激情”年代结束后,那县长升迁到某个职位的时候,就原地踏步了,苟世贵的前面自然也是 “此路不通”。 苟世贵心里憋得慌,就重操旧业,常常写一些“通讯不像通讯,报告文学不像报告文学,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像小说”的文章投到县,市和省内一些报刊编辑部,碍于面子,有些经编辑们 “规范”后,刊了出来。 县上有一建筑老板,为了拿到县政府办公大楼拆迁改建工程,请苟县长饭局,对苟县长说,你的那些文学作品,朴素自然,清新流畅,内涵丰富,耐读耐品,你为啥不收集收集,整理整理,出一本文集,让他流芳千古呢! 唉!那些文字粗糙不说,我哪有闲工夫去整理吸!苟世贵假意谦虚感叹。 我知道您是县太爷,事多,没时间,如果你信得过我,您把那些稿子给我,我请某刊主编某主编帮你编辑出版。 苟世贵又假意推辞一翻,终究还是同意了。 不久一本编辑简单,印制粗糙,成本不足5元,却定价40元的《苟世贵文集》摆在了苟县长接待室的茶几上。 苟县长出文集了!全县各县直机关,各科局、各乡镇的领导,各私营企业老板都是争先恐后成捆成捆的购买,首印15000册不到一个月就被抢购一空。苟县长数着成捆的钞票喜不自禁,又令那老板加印20000册,自然又是又那些领导,那些老板抢购了。 翌年,为了培养能够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型人才,上面要求苟县长提前下岗了。提前下了岗的苟县长感到很失落,就到自认为对某镇镇长有提拔之恩的那个镇子去走走。刚下车他就看见有一个老汉的三轮车上堆得满满的都是新书,近前一看,全是《苟世贵文集》,有的还成捆根本就没拆开。他不禁问道:这书是从哪儿弄来的? 前面村子里收的!老汉说。 苟世贵心里大喜:自己的书还有人收藏!于是又问道:这书咋收哇? 两毛钱一本儿呗! 啊!这便宜呀! 要不是狗日的镇长为了升官巴结县长,强迫每家每户都买,谁要这狗屁玩意儿,擦屁股都没人要! 那你收到干啥? 当引火柴!懒得去扒松毛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