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随着互联网以及自媒体的发展,网络正在改变国人的生活,甚至可以说网络在促进中国的社会进步。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对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部分传统媒体遭遇危机。 据2018年的最新统计:大约1/3阅读在线电子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中国记者网发布消息,今年上半年《假日100》《采风报》《球迷》《北京娱乐信报》等近20家纸媒停刊。作为内刊编辑,一方面是传统的编辑工作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办好一本既符合领导要求又适合读者口味的内刊,真是越来越难;另一方面是网上一搜就是大把的相关资料,也为内刊编辑工作者提供了较大的挑选余地,提供了不断创新的机会和条件。 一、内刊编辑的基本素养不变 内刊是一种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变化的是形式、媒介和传播方式等等,媒体人扮演的角色没有改变,内刊的思想、作用和功能没有改变。编辑人员都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意识。 (一)敏锐的政治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育内刊是展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及学校特色的一扇窗口,是树立和赢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媒介。它可以传播教育信息,促进部门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以及社会各界公众的沟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教育部门良好形象,提升办学品位和品牌。同时,教育内刊也具有很强的宣传和导向作用。 编辑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编辑应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相当的职业敏感性。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学习国家有关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增强政治敏感性,遵守政治纪律和编辑纪律。新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下,传统媒体人需要重新分析定位,方能更好发展。否则,要办好一份教育内刊,实现内刊的功能与价值,确实很难。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意识 内刊编辑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应具有广博、精深、多层的知识储备,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掌握尽可能多的教育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确立新的认知范式。因此,内刊编辑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努力做到博览群书。在某种意义上说,编辑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内刊的的整体水平。 随着世界知识更新周期的加快,知识量激增,各门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内刊编辑必须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 首先是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其次是舆论导向能力,在导向问题上编辑都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吃透教育决策的精神和内涵,才能真正把握住教育的舆论导向。再次是栏目策划能力。栏目是版面的灵魂。各个版面上不同定位、不同特色、满足不同读者(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等)需求的栏目。因此,编辑根据栏目的设置要求,根据教育的最新动态,策划栏目主题,进行栏目创新。最后是创新能力。创新,就是要坚持主题,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创新内容。教育内刊编辑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内刊编辑除了以上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一定的数据搜索分析能力,你的网络软件、硬件知识,文字、图像表格的处理能力,一定的审美情趣,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出色的执行能力,优异的团队精神等等。 二、形式、媒介和传播方式的改变 (一)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 传统的思维模式主要是整体思维、直观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等。在信息时代,面对媒体形式、媒介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内刊编辑则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开放、共享、共赢的大数据思维,主要关注的是用户体验至上(用户思维),简约即是美(简约思维),超出用户预期(极致思维),竭力挖掘和预测(大数据思维),进行高效协作(跨界思维),实现多方共赢(平台思维)。 农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农民;工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资产是资本、机器;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资源一个是数据,一个是知识工作者。所以,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是当下所有人需要努力的方向。“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工业思维的一种颠覆,是开放、共享、共赢的大数据思维。其主要特点在于敢于跨界,专注协作,敏捷灵活,简约极致,快速迭代。内刊编辑也应当致力于跨时空的高效协作,超越用户想象,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永远是清爽的界面,注重人的价值,追求强烈的情感诉求。 互联网时代,内刊编辑必然要根据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专业性,针对行业特点及用户的需求,一是真正把读者与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突出主题的内涵,增强读者的关注率,按照不变的去做好内刊;二是不断的通过用户的反馈,来调整内刊的内容、形式;三是要逐步与各种媒体进行融合。四是卖什么不吆喝什么。过去,拥有读者最多的杂志,他们卖的是什么?《知音》》靠八卦,《故事会》靠段子,《读者》靠心灵鸡汤。现在,打开你手机、电脑,最不缺的就是这三样东西。 全国教育内部报刊协作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瞿利业先生认为,教育内刊是“姓教”“姓内”的,但不唯教,不唯内。随着自主媒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内刊走入公众视野已成必然趋势。不仅要把内刊办给老师看、教研员看,还要让教育局的局长、处长和主管文教卫生的市长、县区长看,突出教育的政策、政绩、政见,试图要影响教育的决策部门,影响家庭和社会。 (二)改变编辑工作要求 教育内刊的价值体现于它的影响力。只有通过满足读者了解教育,“熟悉”教育的心理需要,进而影响读者来“喜爱”教育,才算实现了内刊的功能与价值。 互联网时代编辑工作的新要求: 1.熟练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的能力。即网络软件、硬件知识,文字、图像表格的处理问题。 2.较强的验证、过滤信息的能力。准确判断,辨识真伪,使刊物向良性方向发展。 3.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打破常规思维,在竞争残酷、激烈的时代,只有有特色、档次、水平的刊物,才能赢得读者。 在充分娱乐化的今天,在信息高度泛滥的时代,人们的阅读、欣赏方式已发生颠覆性变革。网络文学(玄幻、奇幻、修真、仙侠小说)与明清小说(神魔小说)、好莱坞电影一样,其主要功能都是满足大众情感体验、快感补偿的需求。然而,一本好的刊物则必然是有思想深度,内容为王,图文并茂,内容与视觉设计相得益彰,或者与新媒体的高度融合,形成强大舆论阵势。 内刊是单位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外化表现形式。所以,刊物办得好不好,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看它的内容吸不吸引人,第二就是看它的视觉设计好不好。 首先,内容上要有用、实在、好看。要有实战性,忠实定位,细心经营,朴实无华,下接地气。在“内”字上下足功夫,挖掘教育本体的灵魂和思想。 其次,形式上要简短、生动、独创。要有独特性,简短、生动,另外最好加上原创、独家。做好名牌栏目,彰显魅力。特别关注栏目设计和封面设计,以及文章内部的图文搭配设计,教育内刊的设计风格可以向公开刊物、商业刊物模式看齐。一份板着面孔教训人的杂志,很难吸引人的眼球。 第三,编辑是具有某一种专业素质,并从事该专业的文字工作的文职人员。编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编辑工序包括生成过程的约稿、审稿、编辑加工、内容取舍、剪接、排版、校对、审核等过程。 传媒业早已进入移动新媒体时代。内刊编辑应重新定位,精准定位,具备“六个能力”:即信息能力、鉴别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牢固树立“十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读者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信息意识、核心意识、创新意识。前面四个意识属于传统意识,后面六个意识则属于现代意识。真正把读者与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我们需要思考将会有哪些人群围观,读者想关注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发现吸人眼球的题材,如何能赢得更多的读者等系列问题,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整合资源,创新模式,逐步改变教育内刊的形式、媒介和传播方式。以开放的心态进行跨界合作,最终实现内刊和网站的多重功能。 写文章不易,做编辑更不易。林语堂先生说过“一本旧书,三两杯清茶,可抵十年尘梦”,还真有些怀念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文艺气氛,那时候,钱、信息和文学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一间小屋,一个办公桌,几本杂志都有足够的美、浪漫和温暖。不去仰慕那些“土豪”“高富帅”。像“神秘人物”王思聪之类,老爹大手一挥就先划五个亿给他折腾,你能跟人家比吗?
作 者 简 介 李阳忠,男,笔名,草原格桑花,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昭阳区小作家协会副主席,昭阳区教育局《昭阳教育》编辑部主任。在《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语言美报》《昭通文学》《昭通作家》《昭通创作》《乌蒙山》《杏坛文苑》及“中国期刊网”“中国散文网”“中国诗歌网”“中国青年文学网”“江山文学网”“西部文学微杂志”等报刊、网络发表论文、散文、诗歌作品约36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