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每一位中国人心中的圣地,去延安,需要提前做好充足地准备,否则你就无法领悟这里的神圣与庄严,也不会有太多的收获。 你可以在《黄河大和唱》雄壮的旋律中,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诗篇,重温那段炮火销烟的岁月;也可以在《南泥湾》优美的歌声里,满怀深情地朗诵一遍贺敬之的《回延安》;你还可以借助网络等媒体,随意地领略黄土高原的浑厚、陕北秧歌的质朴、壶口瀑布的奔流……最重要的,是去深切地体会,中华民族的命运如何在这里发生转折,以及那永放光茫的延安精神。 从西安出发,沿着西延高速一路向北,车外的景色在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中过度。到了铜川,便有了一些陕北的味道,离黄陵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心中也更加期待起来,从远古走来、深深驻扎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的黄帝陵,就要出现在眼前。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以北约一公里处,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也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站在桥山上,面对那气势恢弘的轩辕庙,面对那8万余株的古柏群,面对历代公祭留下的珍贵文物……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从心中升起一种豪情,那是对民族的认同,是对国家统一、和谐振兴的期待,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皈依”,因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1937年4月5日,在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为进一步营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抗日的社会氛围,国共两党分别派出代表,共赴桥山黄帝陵,举行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仪式。这是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共同公祭黄帝陵。两党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宣读了各自的《祭黄帝陵文》,其中,中国共产党的“祭文”由毛泽东亲笔撰写。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一代伟人激奋昂扬的文字,读来让人顿生民族豪情,当之不愧为近现代以来民族危亡时刻、中华儿女抗击外侮的《出师表》! 而今,清明节公祭仪式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盛典,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无限敬仰和无比感恩,必将凝聚成一种力量,使祖国统一的梦想早日得以实现。 沿着高速公路继续北上,到达洛川的时候,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回味,而洛川会议旧址,正式拉开了陕北红色之旅的序幕。 洛川有两张名片,一个是洛川苹果,另一个是洛川会议。洛川的苹果是闻名中外的,独一无二的口感让人喜不自禁、回味无穷,吃过一口就终身难忘。初秋时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蓝天白云映衬着农民丰收的喜悦。洛川会议旧址位于洛川县城北冯家村,交通便利,景色优美,朴素的窑洞、小小的院落,无不述说着那段革命的故事。 洛川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终于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后,红军执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进行改编等工作,并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黄河大合唱》的序曲。 过了洛川,沿青兰高速往东约100公里,便到了闻名中外的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陕西旅游的名片,是黄河的名片,更是中华民族的名片。远远地,便能看到壶口瀑布奔腾起的浪花,走近一些,便被那气势所震撼。 刚刚下过雨,丰沛的黄河水,让瀑布显得更加的壮观,那窜急的黄河水,从天而降,奔腾汹涌;那黄色的河水,夹杂着泥沙,把激起的浪花化为无数的雨丝,漂漂洒洒;那蔓延数百米的瀑布,在秦晋大峡谷中激起中华民族无比的自豪。 你到过壶口吗?你欣赏过这里四季不同的景色吗?面对这大河奔流,你是否会迫切的想去了解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不惜流血牺牲、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 这一切,都能在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找到答案。 在瀑布西边的山坡上,《黄河大和唱》的舞台已经搭建完毕,在这里,上百名歌唱家将再次唱响中华民族的经典。站在这里,眼前是一路奔腾的黄河,耳边是雄壮有力的嘶吼,脑海中萦绕的,是阔步迈向新时代的号角,那汹涌奔腾的大国气势,不正是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精神象征吗?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沿着沿壶路向西行约100公里,便到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花海、稻田、青山、绿水,如今的南泥湾,到处都是一片片美丽的自然风光。 1942年前的南泥湾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率领官兵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广大官兵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弯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因此成为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这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参观完南泥湾,我们继续北上,黄昏时分,终于望见了梦中的宝塔山。望见宝塔山,便是到了延安。在革命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怀踹着“爬也得爬到延安去”的革命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巍巍宝塔山,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风雨雨,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战士,成为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清晨的阳光温暖明媚,站在山顶,面对街道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面对城市繁华的景象,面对静静流淌的延河水,不由回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富庶的来之不易。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我回来了。 到了延安,必须去杨家岭、枣园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看一看,每去一次,都能领悟到许多新的东西。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以及小山坡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当年住过的窑洞,都让人感到格外亲切。除此之外,毛主席当年亲手打理过的小菜园,因为《杨家岭的早晨》这篇小学一年级课文,让无数的游客在此驻足,用心去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小山坡上,一个非常普通的小石桌,正是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的诞生的地方……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 今天的枣园革命旧址,绿草茵茵,景色宜人,中央领导的旧居朴素庄重,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铜像位于小广场上,雕像惟妙惟肖,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地并排立在一起,每一名游客来到这里,都会被革命先烈那种精神感染,继而静静是伫立,久久地沉思。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规模宏伟,庄严肃穆,整个馆区由馆前广场和纪念馆组成。 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高5米、重约3吨,连基座通高8.15米,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名为“高瞻远瞩”。 “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课书”。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 听着解说员的讲解,看着眼前无数的陈列,延安精神的内涵在心中更加牢固地扎下了根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历史的总结,是革命经验的积累,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宝,延安精神将永放光茫! 延安是个大学堂,每一孔窑洞,每一个建筑,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地方,都有许多的故事,都在细细地述说。 这是我第三次回延安了,或许是第四次。每一次,那怕只是路过,也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像是远远地望见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又像是看到了思念已久的亲人…… 我知道,她就在不远的地方,静静地守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