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何老三散文】殷殷知青网 大写掌门人 ——记《北京知青网》创始人姜成武

[复制链接]
查看788 | 回复13 | 2015-2-26 07: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多年搞文字工作,经常有人问我:“你最佩服什么人?”每到这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我最佩服痴人!” 在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痴人”不胜枚举;书痴、画痴、诗痴、石痴、花痴……比比皆是。这些"痴人”对自己心仪的物件儿、心仪的人、喜欢的事,痴心、痴情、痴狂,乃至到了忘我的境地。“痴人”一般都淡薄名利、坚韧不拔,虽九死其犹未悔,任尔风雨如磐,我自岿然不动。他们都是一些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歌可泣、可敬可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又出现了一批“知青痴”。他们本身就是知青,却在干着类似政府职能部门才能干的事:积极组织知青弘扬倡导自助、互助和帮助他人的公民精神,努力倡导尊老爱幼、扶弱助残、见义勇为、奉献社会的社会风尚;发动知青捐款捐物努力关怀帮助有困难与病重的知青;为老知青的晚年生活提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等方面的互助互济、养生保健、文化艺术、培训教育、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以及丰富多彩、各种不同形式的联谊活动;
   他们用爱心组织知青支援灾区,支援第二故乡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到贫困农村二次创业,并积极关注参与社会各种公益活动,开展有关知青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研讨活动,为稳定社会、促进发展和谐社会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知青网”创始人、“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就是这些“知青痴”中的“大痴”。
   1968年姜成武于北京42中学毕业,赴东北吉林省镇赉县插队。197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大庆油田新庙泵站、东北输油管理局维修处、石油部管道局赴伊拉克工程总队、秦皇岛输油处任管理工作,1984年回到北京。之后,姜成武曾先后从事过乡镇企业与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中国作家协会编辑部以及自营的文化与商贸公司、超市、旅馆及餐饮等多种行业工作。尽管“知青”已经为遥远的历史,但是姜成武对知青情结和知青年代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深厚的感情。为了给广大知青提供一个感情交流的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对知青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同时也为了让社会了解知青,把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留给历史,2006年7月,在没有任何投资的况下,仅靠一己之力,用自己的资金开办了《北京知青网》。七年多来,《北京知青网》已经聚集了近七万名知青会员,并已为海内外知青网站中人气最高的网站之一。
   为此,他每年都要投入十数万元资金用以维持网站的正常运转和支持知青的各种联谊文化等活动。
   在采访中,我问姜武,在2006年,是出于什么想法要建立北京知青网网站的。他说,是多年遇到的多种事,让他最终下了决心要建立北京知青网网站。
   那么,都是什么事情和因素呢?
   姜成武说,在他之前漫长的人生道路,有几件对他印象十分深刻的经历和事情,除了1976年他离开农村刚参加工作时所遇到的大起大落、1981年随石油部管道局工程总队出国两年多的经历、1991年中国作家协会编辑部的工作……等等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在1969-1976年将近七年的队知青生活经历,在他的人生发展轨迹中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直至改变和奠定了他永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使他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多彩,颇具传奇,也使他终生永远难以忘怀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
   二是与他同在一个地方下乡、当年英姿勃勃、生龙活虎般曾被誉为“知青秀才”和当过“知青队长”的两个知青朋友的因病去世,给他的触动特别大;因为,一个还不到55岁;另一个,是刚刚过完56岁生日,转眼间,两个好朋友就这样撒手人寰,走完了短暂了的人生之路; 三是他在一次寻访朋友(也是知青)的过程中遇到一位面容憔悴、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细一问,原来还竟是一位当年67届到内蒙队的知青;在得知这位女知青的生活境况时,又给了他一次很大的震动;
   四是因他的社会事务往比较多,在多种场合无意之中谈到知青话题时,他在征询别人对知青这一代人的看法时,得到的回答竟是“社会弱势群体”,甚至有的(干部)回答竟说知青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使他深感意外,也大为震惊;要知道,知青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当年下乡时年龄不过十七、八岁,他(她)们以质朴、纯洁的感情,怀揣着美好的理想,是把整个青春乃至生命都献给了祖国的建设发展事业; 五是他在参加知青活动时看到、听到的一些事(包括知青“精英”人物),使他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感慨和想法;
   六是他在动笔撰写一些有关知青的文章网查询资料时,意外地发现在偌大的北京竟然没有知青网,;而北京则有近百万知青之多,其中人才济济,也不乏网络精英,但为什么竟无人做这件事?这使他大惑不解;
   在一连串的震惊和大惑不解之余,他开始了苦苦的思索。
   这些因素,最终使他下定了决心,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么艰难,代价有多大,也一定要建立北京知青网!在这个网络平台,知青(尤其是“草根”知青)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知青群体一定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同时,必须要把知青这一代人对共和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精神的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让全社会重新了解和认识!换言之,必须要让社会了解到,知青这个群体所创造出来的知青文化和知青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绝不能让它白白“沉睡”!
   因此,才有了今天的北京知青网!
   尽管是姜武一手筹划耗尽心血建立起来的北京知青网,但他却从来不把《北京知青网》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他经常挂在边的一句话就是;“尽管北京知青网是我投资建立的,但它绝不属于我,而是属于全国三千多万知青!”
   北京知青网网页非常干净,没有任何广告,只有对知青的款款深情。《北京知青网》的版块设置,都是在向社会传达同一个信息,即:当年的知青,曾为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虽已年近或已年过花甲,但依然是精神矍铄、笑携春风的一代社会中坚力量。 《北京知青网》的“论坛大厅”版块提供“知青山下乡纪念活动专题”“全国各地知青活动”、“寻找当年知青战友”、“知青牵手佳缘”、“知青名单录”等专栏;“知青联谊”版块则诚邀东北黑土地、内蒙绿草原、山西汾河、陕北延安、云南红土地、宁夏贺兰山,以及下乡到京郊及新疆、甘肃、河北等各地区的知青朋友串联交流;“关注第二故乡建设发展”版块更是表达广大知青对第二故乡人民的养育之恩、再造之德的款款深情:“人生岁月”版块则可以无拘无束地回顾知青历史、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客观展现“80后”以及知青子女的心路历程;其中“无华岁月”与“老三届园地”栏目则是回顾人生历程、往事及至今经历、感悟人生的交流园地;“知青文化探索”是对知青文化、知青精神等“知青学”进行探讨的论坛;“文学天地”中“知青诗社”、“原创小说散文”等栏目更是展示知青一代人的心声与一展才华的大舞台;“学习园地”、“闲情逸致”、“个人文集”等版块,则是知青朋友信马由缰、纵横捭阖的广阔天地。这些专门为知青打造的版块,都是姜成武和他的志同道合的知青战友掏出来的心窝子。
   姜成武对于组织开展知青活动,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凡是与知青有关的事,他都要详详细细地了解清楚;凡是他认为有益于知青的事,他都要亲力亲为。北京知青网建立之后,他全身心都扑在了知青活动上;网站运转需要资金,他二话不说掏出钱来,宁肯自己省吃俭用;2008年北京知青网成立了艺术团,合唱团排练需要练歌场地,他亲自去找;需要付场地费,他掏;请声乐老师、钢琴老师,买演出服装、道具,他也亲自出面;网站出版北京知青杂志、诗刊,他不仅出全部资金,还亲自担任主编,和大家一起亲自审稿校对,严把稿件质量水平,使刊物出版后获得了全体知青的一致赞扬和好评。每次知青大型活动,他不仅和大家一起亲自审核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完美,有时还亲自动手和大家一起布置会场。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找到他,黑龙江、山东电视台找到他,请他协助录制知青题材节目,以及人民画报出版社找到他,要求他帮助组织人员搞几次如《知青心中的周恩来》、《共和国不会忘记》等大型画展,他都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忙得团团转,没有分文报酬有时还要倒贴钱,也要把活动搞好。就连外地的知青团体与网站来到北京搞大型文艺活动演出时,找到北京知青网,他也二话不说,带领大家自始至终全力以赴帮助做好。如2009年广州的广东粤海知青网在清华大学、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的反映知青题材的大型歌剧《岁月甘泉》、上海女知青朱菊英与中央歌剧院在中山公园音乐厅联合演出的“朱菊英作品音乐会”等等,无一不渗透着他的心血。 除此之外,由姜成武担任站长和总编的北京知青网与成立较早的全国各地兄弟的知青网站都建立了联系,并真诚地向全国各地的兄弟知青网站学习,使网站建设得到了有益的借鉴。在他努力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根据北京知青网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论坛管理中在首创出了“论坛管理部—超版—版主”的“超级管理模式”,既使知青朋友们在论坛中在畅所言地交流思想,又有效地杜绝了个别人不良言论的散播,使网站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同时,他还通过北京知青网发展所经历过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开展知青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而好的管理团队人选,首先应是具备良好的人品素质,即以“德”为先,能够以知青情怀为重,自觉自愿地甘心为知青活动做出无私的奉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知青活动沿着健康发展的道路顺利前行。
   另一方面,姜成武十分关心在生活上有困难的知青,关注第二故乡的发展。网站成立不久,他就与同在吉林镇赉下乡的知青友宋寄等人,在什刹海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于2006、2007年夏天,圆满地进行了旨在帮助东北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北京知青故乡人读书夏令营”活动。更令人值得称道的是,在2007年7月,当北京知青孤儿王冰梅弟三人与他联系,心情迫切地想赴京来寻找失散二十多年的在京亲属时,他毫不犹豫地接纳了她(他)们。在京期间,姜成武不仅承担了他们吃住行的所有费用,并像亲人一样给他们买衣物,先后花费了七、八千元,而且发动原下乡所在地的北京知青积极帮助寻找与提供线索;同时,他还不辞辛苦地与市公安局及新闻媒体联系,最终,经过了许许多多的曲折和周折,在市公安局及所属的3个派出所全体干警的帮助下,以及北京新闻媒体的大力协助下,使进京寻亲的北京知青孤儿王冰梅弟3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他们失去联系长达20多年的亲人。
   这是在网上搜到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与北京知青网合作摄的五集专题片《亲情》视频
   2007年9月,中央电视台与北京知青网合作拍摄的以北京知青孤儿进京寻亲为主题的五集专题片《亲情》,自2007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张越主持、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北京知青孤儿王冰梅及社会学心理学家参加的访谈节目的录制活动结束后,已全部完摄制任务,并在2007年11月5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正式连续播出;在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进行重播。五集专题片《亲情》播出之后,因全观众反响非常强烈,中央电视台又于2007年12月20日进行了重播。
   2007年7月21日,北京知青孤儿王冰梅、王洪林姐弟二人,在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及众多知青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散20多年的舅舅与叔叔姑姑。这一段极为坎坷的寻亲过程及终于找到亲人的佳话被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法制晚报、新京报、信报等众多媒体报道后,在北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并被中央电视台所关注。在详细了解考察后,中央电视台最终决定摄五集电视片《亲情》进行连续专题报道。


201521010232267750.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2-26 07: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宁夏何老三 于 2015-2-26 07:53 编辑

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众多媒体的互动,源于央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屋建瓴的气魄。当北京多家媒体报道了此事之后,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反响。许多人感动地说,当今社会,这样的事,也就只有知青才能伸出双手做出这样的“善事”。正是如此,当中央电视台了解了此事并派人亲自了解况后,在当时“知青”一词还十分“敏感”的情况下,中央电视台高层领导毅然拍板,决定将此事用五集电视专题片进行报道和重播,立即在全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从此,知青这一爱心助人的良好群体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迅速的传播。
   在姜成武及北京知青网团队战友们的共同关注与帮助下,他们还先后给青岛知青网患重病的一位老知青积极捐款,将知青群体的温暖送到了千里之外。北京赴延安插队的女知青谷辅昆因在下乡期间摔伤导致下肢瘫痪,多年来一直住院;他们听说后,立即组织知青多次前往医院进行慰问探望,并捐款捐物,给谷辅昆同学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与精神鼓舞。
   当姜成武和他的战友们得知远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北京知青高继因公伤造成全身瘫痪,并得到不公正的待遇致使全家生活陷入绝境的情况时,姜成武立即决定全力进行帮助。2008年12月28日,在大雪纷飞、冰冻千里的寒冬季节,他与其他人一起,亲自远赴哈尔滨探望慰问高继。之后,他与哈尔滨知青联谊会会长李素梅一起,马上安排高继住院看病治疗。随后,发动大家为解决高继家庭生活困难进行捐款捐物。当通过北京知青网,北京及全国的知青朋友听说了高继的不幸遭遇及他本人多年来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后,纷纷伸出温暖的双手解囊相助,帮助高继一家渡过难关;其中有的知青朋友一次就捐款五千元,还亲自到哈尔滨去看望慰问高继一家。之后,面对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长达十多年的迟迟不予解决高继困难的不作为做法,以及地方法院不公正的判决,姜成武与他的知青战友们通过正当程序,并发动了所有的社会关系,将情况及时反映到了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最终,在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使高继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从此,使高继一家终于盼到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同时,姜成武与他的知青战友们还十分关注与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活动。例如,2009年当他得知在北京顺义有一个“太阳儿童村”的儿童迫切需要社会帮助时,立即网查询资料;在核准情况后,给“太阳儿童村”的负责人打电话了解详细情况。之后,又通过北京知青网发动大家为孩子们送去知青们的“心”。得知这一消息后,知青们不仅为“太阳村”的孩子们送去了1000多斤面粉,还捐献了衣服、文具和玩具等物品,以及以认领爱心枣树80多棵等多种形式捐款8000多元,使“太阳儿童村”的工作人员十分感动。他们还与北京郊区农村联系,与朝阳区金盏乡合作,先后两天组织了五百多名知青,别有新意地搞了一次“老知青金秋麦穗节”活动,使知青们重温了农村生活,并加强与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北京知青网自2006年立以来,在促进与发展知青文化活动方面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全力推进各种知青活动,如很早就立的包括合唱团、舞蹈队、诗歌朗诵队等在内的北京知青艺术团,北京知青诗社、文学社、摄影社,以及以健体强身为目的的山友队、游园队等外,还专门组织立了三个编辑部,相继出版了《北京知青杂志》、《北京知青诗刊》等系列刊物,现在,还即将出版《知青涅槃》(副题“北京知青人生感悟集”)大型系列丛书。尤其是以充分体现中国知青精神风貌为特殊看点的《北京知青诗刊》创刊号的出版,不仅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而且在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它成为了中国知青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中央人民政府网》还专门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姜成武始终认为,知青这一代人是促进共和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的“社会脊梁”和“社会中坚力量”;他说,知青这一代人,是“平凡而不平庸,多艰而不沉沦,执着而不守旧,至诚而不张扬、甘当新中国建设者与铺路石的伟大的一代人。”为了宣传与弘扬知青精神,促进知青文化研究活动的发展,他一门心思投入到这些活动当中。七年多来,除了全力推动北京各方面的知青活动之外,他还先后远赴东北沈阳、哈尔滨及新疆、陕北延安、上海、宁波、山东青州与天津等地,参加各种联谊、学术等活动。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著名作家杲文川曾经这样评论姜成武:“以上各种活动,姜成武君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他为知青事业搭时间、搭精力、搭钱财,无私奉献、不图回报、不图私利,令人敬仰,令人钦佩!”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姜武还首次提出了“大知青”的概念。多年前,他就指出:“天下知青是一家”。他认为:知青需要打破“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地域界限,创造一个知青自己的大家园。他曾经动情地说过,他将把自己的后半生全部献给知青事业。于是,他用他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知青朋友和他们的后人,他们要共同扛起《北京知青网》这面大旗,共同铸造“知青”的魂。为此,很早以前姜成武就想到了“上善若水”这句古训;同时,他也非常喜欢宋代“豪放派诗人”苏轼等人的诗词,于是,他给自己起的网名就是:“大江东去“。 “大江歌罢掉头东”
   姜成武1952年出生,屈指算来,他今年也已经六十有二了。但他始终还保留着知青所特有的豪爽与幽默和睿智。他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不过,这不是用画笔画的,而是用了一首打油诗,以表自己的心迹:
   自幼生长在北京,地地道道老知青;东北插队七余载,石油工人八年行。历经磨练返京城,胸有成竹从头擎;落地生根务实事,纵横多业脚生风。一生淡泊名与利,唯求堂堂男人行;笑对风雨看落花,大江东去迎彩虹。
   虽然姜成武从事过多种职业,但从根儿上说,我认为姜成武是一位“文人”。只要你在“百度”搜一下“姜成武知青”,他的事迹和大作便会跃然网上。他的作品可以用“三多”来概括,即:多产、多才、多艺。光是2011年1至7月,他在新的博客发表的博文就有一百余篇之多。他的作品既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地反映知青生活、知青心迹,又能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鞭挞入里、入木三分的分析。如《浅论知青文化研究与建设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畅响知青主流文化,反映知青时代精神》、《一个北京女知青三次山西插队至今的美丽人生》、《性情率直孟凡贵,睿智深远话知青》、《一部不可多得的知青题材甬剧《宁波大哥》在京演出获得满堂彩》、《笑对青山观烟雨,纵横时空歌声飞》、《宁波“老程大食堂”餐厅呼唤人的“道德”与“诚信”》、《巧遇古琴专家北京知青张建华》等等。这些文章天马行空、汪洋恣肆,读来给人以力量,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姜成武十分注重知青文化与历史的研究,他说,凡是历史所曾经存在过的每一个民族和群体,都有着它的历史来源与客观形成的必然过程;这些历史的来源与形成的过程,都有着它不同的历史背景;因此,只有在详细考察与深入的研究了解之后,才能真正把握这一存在的历史现象的本质,才能得出每一个民族和群体的出现与存在,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因此,他在仔细研究知青的历史和现状后,把文革以后的山下乡运动步分为五个阶段;1968—1978年为上山下乡阶段、1978—1988年为返城阶段、1988—1998年为再创业阶段、1998—2008年为生活稳定阶段,2008年至今,为基本退休阶段,也就是一些知青学者所说的“后知青阶段”。
   他认为,在这五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知青文化。如果可以粗略地分,知青文化大致是沿着这样一条轨迹来发展的:释怀知青情结——积淀知青历史——抢救知青文化——传承知青精神。他所创建的《北京知青网》也就根据知青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组织知青开展各种有益心健康的活动。
   他把知青群体大概分解几种类型,例如,一种以单纯追求健康快乐为主体的知青类型。这些知青朋友,多属退休后把健康快乐作为第一生活目标,这部分人居知青群体的绝大多数;而在这部分人中,又可以细分喜欢健身的、喜欢文艺的;还有二者兼而有之的。另一种是在追求健康快乐的基础上,由于文化水平与思想素养较高,还喜欢舞文弄墨,吟诗作画、摄影配文,笔耕不辍,乐写文章积极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以及进行学术与思想研究;第三种人人数较少,属于由于各方面原因,生活不甚如意,至今仍未彻底摆脱物质与精神困境的极少数知青朋友。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有效、有针对地开展一些适宜的知青活动呢?姜成武认为,以搞好和发展知青文化为重点,以振奋知青精神为目标,以积极参与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为动力,做好一个“真”字,把握一个“意”字,体现一个“切”字。
   例如,针对平时不大或不会上网,但把健康快乐作为第一生活目标的知青朋友,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北京知青网立了一个以爬山健身锻炼兼游玩的山友队,每周选择一座山岭登山;针对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山友队而又喜欢活动的人,则成立了游园队;此外,针对知青中一部分因丧偶和离异的单身朋友,则成立了单身知青联盟,积极与各界进行联系,使这部分知青朋友的生活也极大地丰富多彩起来。
   对于喜欢文艺活动的知青朋友,他们先后成立了北京知青合唱团、舞蹈队、乐队、京剧队及诗歌朗诵队。在弘扬知青精神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知青文化的发展。不仅使这部分喜欢文艺活动的知青朋友既在舞台充分展示了艺术才华,在社会也展示出了知青这一群体强大的正面形象,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继在2009年应北京电视台邀请摄了《歌声岁月》五集知青文艺专题片之后,2009年8月,在北京合唱节中,北京知青合唱团一举获得了二等奖,并应邀参加了”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水立方大型演唱会”和在天安门广场的庆祝晚会演出等活动。 对于生活有困难的知青,姜成武除了自己以作则外,还广泛发动大家,给这些人以精神的安慰和物质的实际帮助,使这些知青充分享受到知青这个群体大家庭般的关心与温暖。2007年,一位知青朋友去世时,因家庭经济拮据,他不仅亲自出面出钱帮助料理全部后事,并亲自动手为这位友擦洗遗体、穿送告别的衣物;之后,他又亲自撰写悼词,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完隆重的告别仪式后,他又亲自联系墓地,与另两位知青好友又共同出资,帮助这位知青朋友的家属及子女了却了骨灰能“入土为安”的最终心愿。
   最近,北京知青网在原已建立的旨在关心单知青朋友的“单知青联盟”栏目基础,于2011年五月又开辟了新的实实在在的为因离异、丧偶的老知青及大龄未婚的知青子女解决婚姻的“牵手佳缘”活动。每周在北京知青网副站长冯启安、事务部主任南文君及郝长玲、李淑满、王永琴等许多知青志愿者的带领下,不顾天气炎热,在天坛公园亮出北京知青网“牵手佳缘”活动的牌子,为大家免费登记信息和义务服务,由此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赞扬。许多老知青及子女和众多的社会朋友感动地说,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又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生活的大难题! 对于文化平与思想素养程度较高,有着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较强烈的知青朋友,姜成武先后成立了北京知青诗社和北京知青文学社。由于知青群体中人才济济,正值人生与社会阅历极丰富、且文学与知识水平正在巅峰之中的知青才子们有了更为广阔的发挥天地,写出、画出和摄出了许许多多令人怕案叫绝的好作品,从而大大丰富和促进了知青文化的发展。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2-26 07: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东去浪淘尽”
   俗话说,“好事多磨”;北京知青网自从立那天起,就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对此,姜成武也坦言道,刚刚开始建网时,由于自己不太了解网络技术程序与常识,需要找人来帮忙;又由于心切,因此没有能够把好用人关;结果除了被人骗走一笔钱之外,还险些使刚刚建立起来的北京知青网夭折在摇篮里。而在北京知青网建立起来并以积极为知青做实事赢得了知青和社会的一致承认可与赞扬并开始迅速发展后,这时,除了一大批有志于知青活动健康发展的知青朋友积极参加参与到北京知青网之外,同时也有个别想利用知青活动达到个人目的动机的人趁机以“积极”的面貌混进了网站里。这样,就给网站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我在采访他时,他笑着说,俗话说的好,“十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般齐;”要知道,知青这个群体人数众多,全国几千万,仅北京就有近百万之多;也如同社会一样,好的占绝大多数,当然也避免不了存在个别少数素质较差的人;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他也释然,“刚开始,我觉得既然大家都是知青,又都经历了这么多年,到了这个年龄,即使原来有的人有些毛病,那么现在也应该有所醒悟有所提高了。知青活动,谁参与都行;谁知,有的人与我良好的愿望完全相反,完全还是个人利益与目的动机第一,这就与北京知青网发展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水火不容’了!”
   “举个例子,”姜武接着说:“北京知青网搞任何知青活动,从来都是以为知青服务和维护知青的根本利益与做实际事情为原则;而有的人则复提出以‘挣钱’为知青活动的第一原则,强调不挣钱的知青活动不能搞;也就是说,要在知青中‘挣知青的钱’,这就与北京知青网的宗旨发生了根本尖锐的对立与矛盾。”“退一步说,如果不管从谁那里挣到钱,最终还能用到知青活动,也还能说得过去;但是,实际这种人的想法却根本不是这样;换句话讲,所谓什么‘积极参与知青活动’,这只是表面口号,最终是想自己挣钱得到‘名利双收’的个人利益;这,就是这种人最终的如意算盘。这怎么行呢?!所以我们是坚决对的。”
   “还有,有个别的人参与知青活动,想法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绝大多数知青的想法是,以知青情谊和团结为重,在这个知青网站平台,除了交流感情外,以寻找愉快和欢乐为主,充分享受知青群体之间的良好精神氛围,高高兴兴度过每一天。但这个别的人,可能是习惯、毛病与个性使然,凡事都想在知青中‘拔尖儿’和“出风头”,从来不把广大知青放在眼里,更没有为知青活动做无私奉献的打算;如果别人和他的意见相左,那就极尽贬低挖苦造谣攻击之能事,完全没有了知青的情谊和知青的情感;而且这个别的人,往往特别擅长制造矛盾,搬弄是非,一旦认为一些事没有如他个人的愿,便开始别有用心地拉帮结伙,到处煽凤点火,唯恐“知青家园”不乱。这,就是这几年北京知青网经常遇到的事。” “我在知青研讨会等多种场合多次讲过,要想搞好知青活动,作为组织者,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然,是绝对搞不好的!”谈到这个问题,姜成武掷地有声地说,现在全国有大大小小知青网站几百个,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凡是知青活动搞得好的地方,都有几个既有很浓重的知青情结又有心有能力而且甘于无私奉献的知青组织带头人。如,上海的承明、张刚、楼曙光、翁德坤等人,东北沈阳的于立波,哈尔滨的李素梅,山东的谭庆,湖南知青网的“笨笨牛”,广东粤海知青网的蓝蓝,宁波的叶晓龙及浙江知青网的管理团队等,都是这样一些人。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些地方的知青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反之,不仅知青活动日渐衰落,而且知青意见很大。
   面对北京知青网先后遇到的几次风波,姜武心如止水,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早在2007年10月18,针对当时出现的一次风波,他就坦然地发表了一个声情并茂的声明:
   在声明中,他写到,北京知青网在众多北京知青战友的努力和支持下,在“健康、文明、团结、严谨”的建站宗旨指导下,经过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快速、蓬勃、喜人的发展局面。会员队伍不断扩大,影响力越来越强,知名度也在强劲提高;在北京知青网中的“北京知青论坛”,人气也更加旺盛,各个栏目在认真负责、精心把关、精心制作、事业心强的版主主持下,办得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也越来越吸引大批的希望真情与友谊的知青战友们。
   但与这大好形势极不相符合的是,在北京知青网中的“北京知青论坛”,最近出现了一极不协调的怪音。有那么几个人,其所言所行、所举所动,不仅与北京知青网的宗旨不合,不与知青战友、网友的友谊和感情相吻合,其所言怪行,更是与其所谓的“知青”身份不合!我们想问问:这几个人到底是什么人?又跑到北京知青网想干什么?!
   北京知青网立的宗旨是:为北京和全国的老知青战友们创建一个能够心情愉快、畅所欲言、自由平等地进行思想、感情、友谊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正因如此,成立不到一年的北京知青网,才会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知青战友们的欢迎和爱戴、友谊与爱护。因为,在这里,他们寻找到了当年失去联系的老朋友,又结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的知青朋友;得到了纯洁无暇的友谊,找到了真挚奔放的感情;精神面貌与心理心态得到了焕然一新的蓬勃发展与变化,由此,仿佛又回到了魅力四射、生机勃勃的青年时代,这些,难道不正说明了北京知青网是这个知青群体的“精神家园”与“精神乐园”的具体体现吗?!
   而这,也正是我于2006年此时,之所以出钱投资、耗去大量时间与精力、抛弃许多赚钱生意于不顾而全力以赴、专心从事北京知青网网站的最终目的!因为,我是一个纯粹的老知青,近七年东北插队的经历,以及十多年在外飘泊生活的坎坷曲折、饱受风风雨雨而又自强不息的丰富感受,使我这一生,从此便与知青这两个字结下了深深的、牢不可破的“圣缘”与情结!
   回京返城后,为了生存与发展,为了知青的尊严和追求人生的最大价值,以及每个人所应担负起的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我同众多知青战友一样,在不断拼命地学习,竭尽全力地工作、拼搏。而转瞬间,在社会发生巨大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我们鬓角的白发已大摇大摆地登台亮相了。人生,己经时不我待了!
   我认为,钱,不是那么难赚的,但知青结与感这笔帐,却是不可不还的!
   因此,这几年来,我和我当年下乡队共同度过那段磋砣岁月的知青战友们,为了回报当年下乡插队第二故乡的农村父老乡亲们对我们的哺育之恩,做了许许多多具体的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今天的社会中,很好地体现我们这一代“空前绝后”的知青人的永远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和永不言退、永葆青春的精神风貌,以此向世人展示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形象!
   同时,在许多知青战友们的要求与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北京知青网,目的很简单,一是建立老知青战友们的“精神家园”,使之精神感有所寄托;二是在相互流思想感情的同时,使更多的老知青们打破原有的带有区域局限“本土式聚会”的小范围的交流方式,扩大交流视野,更好地团结起来,要将“全知青是一家”的概念具体化、实践化。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老知青们做些更加实际的事,解决一些有关切身利益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原下乡插队的农村办些力所能及的较大的“善举”,以回报社会。另一方面,团结起来,也能够为知青事业和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及促进和谐社会共同做些更大的事情与贡献!
   这,就是我,做为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的第一点声明,即:北京知青网虽然是我个人出资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建立起来的,但它绝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全体北京知青和全国知青们的!更是属于知青事业和挚爱北京知青网的所有知青战友们!
   我的第二点声明是:凡是知青事业和挚爱北京知青网的所有知青战友们,北京知青网就是你们自己的家园。北京知青网无论何时,都会用张开的双臂热烈地欢迎你们!欢迎你们来到你们自己新的家园,并齐心协力,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勤奋地耕耘,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将我们知青事业理想的大厦建设得更加富丽辉煌!
   同时,我还要强调一点,对于个别对知青事业冷淡、光想索取而不想奉献、或怀有某种个人心目的的人,无论是不是知青,想做为北京知青论坛的会员,我们都是不欢迎的!如果想在这里搞点鬼名堂,我们也是绝对不会充许的!因为,这里是老知青战友们的一片净土!一个神圣而又高尚的乐园!
   最后,我衷心地感谢所有支持、帮助北京知青网走过这近一年路程,并使北京知青网不断长壮大的知青战友们,并再次感谢北京知青论坛的各个栏目版主们,希望我们更加团结起来,用我们的努力,迎接北京知青网更加光辉灿烂、更加绚丽多彩的美好的明天!因为,明天永远属于心胸开阔、目光远大并永远追求理想的人们!
   姜成武正义辞严地发表了声明,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在各个方面,他不遗余力地组织、参加各种知青活动,身体力行地做出了让人折服的榜样。
   2007年9月8日,他去顺义知青部落,参加内蒙古土默特旗知青39周年活动,当场为帮助那里的贫困学生捐款1000元;9月18日,亲赴石景山区去看望慰问“中国垦荒第一人”杨华,并亲自撰写了介绍文章;
   2008年3月1日,他组织了八百多名知青朋友,参加了人民日报出版社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举办的《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的首发式;2008年4月,北京知青孤儿王冰梅再次来京为她的孩子看病,姜武除了捐款3000元之外,还与另一位捐款人宋寄等人和新闻媒体一起,积极帮助联系医院,最后圆满地使孩子得以健康康复出院;
   2008年6月,为了帮助延安慈善企业家宣永红建好“北京知青墓园”,他亲自带队,与知青艺术家萧宽等人来到延安,到达后不顾下雨山滑,立即投入到“北京知青墓园”现场的勘查与策划设计工作;同年10月,他同北知网与山西运城市政府及部分北京知青共同筹划组织了“北京知青返第二故乡山西运城”活动;事隔几天后,他又应山西晋中市委市政府与大寨郭凤莲的邀请,组织了部分知青代表参加在大寨举行的首届“回望大寨”活动;
   2009年1月4日,他代表北知网出席了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的北京知青画家“邢仪油画展”开幕式;
   2009年4月,他与北京电视台《音乐》栏目共同策划,合作组织了一台关于下乡到黑龙江、吉林、云南、内蒙、陕西、山西、京郊知青等地的北京知青的五集连续专访电视节目;
   5月15日,他与天津知青朋友共同策划组织了在天津蓟县大平安村举行的共有五百多人参加、历时三天的“首届京津知青联谊活动”; 11月14至l6日,他带队赴沈阳参加了“第四届中国知青网络联席会议暨知青文化发展高端论坛”会议,与全国各知青网站、各知青文化研究会和知青联谊会组织的68名代表共商知青文化发展事宜;
   2010年6月8日,他与宁夏政协文史委蒋永忠主任等一行五人,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中心,组织当年宁夏十三师二团的老知青代表二十余人召开了关于宁夏知青文史资料征稿座谈会;
   2010年9月16日,他远赴新疆石河子市,参加由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主办的历时8天的“2010全国知青与边疆建设座谈会“; 2011年3月26日,姜成武与北京知青网法律顾问李宝江及刘彭(潭柘怀)参加了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座谈会与立大会,并表示了衷心的祝贺;
   2011年6月11日,由他主持的由北京知青网、当代中国出版社、王府井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我的知青之路》首发式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举行,吸引了大批的知青读者朋友前来踊跃参加;之后,又在当代中国出版社举行了共有四十多名各界知青专家学者参加的“《我的知青之路》作品研讨座谈会”等等。
   “长风破会有时”
   这些年来,姜成武还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并不断告诫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下而求索。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五年多来,他先后参加了多次学术会议,有幸结识了多位国内著名的知青学者、知青作家、知青人物;他在这些会议都发表了重要的讲话,都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在“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举办的““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座谈会”,他开宗明义地表明了北京知青网今后的打算和做法: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2-26 07: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继辽宁、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立之后,北京的知青文化研究会也正在积极的筹备和申办当中。我们会积极地吸取辽宁、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申办立的有益经验,尽快通过批准早建北京知青文化研究会。研究会成立后,对知青历史文化的研究,要充分利用历史档案的作用。目前,据我们所知,市区档案还很多,但有不少资料已大量流失,如果再不积极及时地去抢救挽救,知青的历史资料恐怕都不全了。另一方面,应当看到,整理这些历史资料任务相当繁重,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如何做好这项研究工作,落到实,我的看法是,以现有的专家学者为核心,尽快扩充队伍。
   另外,对于知青文化研究也应要有些明确定位。原来很多人谈起知青山下乡运动,总是争论“对与错”的问题,以及“有悔、无悔”的问题,而对这段历史所产生的知青文化知青精神认识梳理和研究得不够;有些人总是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谈知青问题,因此未能从历史客观的角度来认识研究这个问题。怎样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历史审视者的我们,不应带着个人的感受和情绪来评价这个问题。这个研究会,在我看来,就应是个单纯的社科学术课题研究项目;这样才能从个人情绪中摆脱出来,细致地划分和整理。按区域划分来进行整理和研究。1993年时我曾提出个建议设想,做中知青史的研究编辑出版项目。当时中国作协的领导对我说,做历史研究不是写小说,需要有相当的时间和毅力,要有大量充分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那时我就意识到做这个工作的工作量会很大,同时需要一个很大的团队才能完。不但要持之以恒,也要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研究能力。
   知青文化历史的研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50后”是我国建国以来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群体。返城时期,知青面临生存问题;改革中期,大部分知青下岗待业,这些都是关键时期。第一个阶段是山下乡阶段,78年到88年是返城阶段,第三个阶段是88年到98年的“再奋斗”阶段。这三个阶段应当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时期。知青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怎么细分?内涵是什么,表现形式又有哪些?这些,都需要我们很好地去深入研究。
   姜成武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有意无意中,他总是在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他要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达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境界。
   在他看来,北京知青网所取得的这些绩,只能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更大的考验还在后;正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小精灵”,永远在鼓噪他:“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看到了,这个小精灵,就“超越”。于是,2011年8月13日,我们在庆祝北京知青网立五周年联欢会姜成武的致辞里,我们听到了他代表北京知青网所发出的铮铮誓言:
   “五年前的2006年7月28日,北京知青网正式诞生了,这是拥有近百万北京知青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因为在此之前,北京没有一个能够联合纵横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云南乃至新疆、宁夏、甘肃、河北以及京郊下乡插队的所有北京知青的知青网站。北京知青网成立后,打破了原下乡区域的界线,使知青朋友们在一个共同的名称与情感下迅速地汇集到了一起,使原来区域、小范围的知青活动逐步扩大到北京知青互有联系而又体现有整体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从而把北京知青的联谊活动与知青文化研究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五年多来北京知青活动迅速发展的事实证明,北京知青网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达到了它所预期的目标。五年多来,在北京及全广大知青朋友们的支持下,北京知青网尽管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坎坷,但由于始终坚持“和谐、团结、快乐、向上”的宗旨和方针,以及“实实在在为知青服务,踏踏实实努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并在社会产生巨大而良好影响的大量事例与活动,从而取得了北京乃至全国知青朋友们的信任与支持,网站也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现在,我们的会员已发展到七万多人,我们的朋友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
   我认为,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家,在其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根”,一个“魂”;如果“根”、“魂”不在,那么,具有再华丽的名称和外表也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知青这个群体,它之所以存在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它的“根”和“魂”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知青这个群体的“根”,是扎在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国情这块土壤,扎在广大中国老百姓实际生活中的特有的人性与情感;它的“魂”是什么呢?是在经过风雨磨难深刻反思后的“儿不嫌丑,狗不嫌家贫”,与共和国“患难与共、顽强不息、共谋生存与发展并能与时俱进”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的具体体现。因此,知青这个群体,尽管没有像当年老红军那样爬雪山过草地,也没有像老八路那样经历过抗战争残酷的炮火与硝烟,但是,知青这个群体用她顽强的意志和精神,以及在和平年代为共和发展所做出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牺牲和贡献,依然博得了历史与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尊重与敬仰。因此,我要说,我为我是一名“老知青”而感到骄傲自豪。 北京知青网的“根”和“魂”就是如此。
   而且,不仅如此,北京知青网在多年坚持搞好知青各项丰富多彩联谊活动的同时,还在竭尽全力,把归属于知青这个特殊历史群体的历史文化研究果活动坚持开展到底。我们的宗旨和目标是:既不给我们自己留下遗憾,也更不能让历史留下空白,让真实的历史留下知青这一代人真实的奋斗史与充满艰辛的生活史;让我们这一代人为家与民族艰苦奋斗的“亮剑”精神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并能励年轻一代继续发扬、弘扬下去。
   这,就是北京知青网现在与今后要做的事和具体工作目标。在此,我衷心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知青朋友同我们一起,共同完这项具有重大特殊历史意义的工作。
   姜成武对我说,做人应当正直,应当要做一个“有情、有义、有信、有徳,并且有责任感,有信念有追求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活得光明磊落,才能活得有尊严、有人生价值。作为一个知青,姜成武不仅生活很简朴,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做人很低调。他的所作所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然而,一说起知青活动,一谈起知青文化历史研究与北京知青网,他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他的音调,就会提高八度;他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纯爷们儿劲儿就会显露无遗。他的心里,永远有一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他永远有那么一“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试”的跃跃欲试的不服输的劲儿。
   我们不要问:姜成武,你是要“仰天大笑出门去,欲上青天揽明月”呢,还是要“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了他背诵美诗人朗费罗写的《人生礼赞》:
   “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天每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大概,这就是姜成武心中的座右铭。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姜成武,他以他的人格魅力,在广大知青中,竖起了一座无言的丰碑。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芽儿 | 2015-2-26 09: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天每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soso_e181:}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芽儿 | 2015-2-26 09: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为68届的老知青,能读到这样感人的文章,心情十分激动。{:soso_e181:}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2-26 09: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柳芽儿 发表于 2015-2-26 09:00
“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天每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soso_e181: ...

谢谢柳芽儿到访。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2-26 09: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柳芽儿 发表于 2015-2-26 09:01
身为68届的老知青,能读到这样感人的文章,心情十分激动。

柳芽儿也是老知青吗?老朽遇到娘家人了!好激动,好亲切!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芽儿 | 2015-2-26 1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夏何老三 发表于 2015-2-26 09:04
柳芽儿也是老知青吗?老朽遇到娘家人了!好激动,好亲切!

我是老68届的!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2-26 16: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三届的知青致敬!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2-26 19: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很对。您也是老知青?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蓝风 | 2015-2-26 21: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了解了一段历史,感动,感悟啊!分享至西部文学网微博了。http://weibo.com/p/1005055078250405/home?from=page_100505&mod=TAB#place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宁夏何老三 | 2015-2-27 15: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鹿放歌 发表于 2015-2-27 15:13
了解了一段历史,感动,感悟啊!分享至西部文学网微博了。http://weibo.com/p/1005055078250405/home?from= ...

感谢白鹿放歌版主让更多的朋友了解知青!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