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人散文】画痴

[复制链接]
查看1247 | 回复2 | 2019-4-4 17: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吕中书先生.jpg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八百里秦川的古周原大地北依乔山,南望秦岭,渭水汤汤,富庶肥沃,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先古公亶父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开疆拓土,奠定了悠久的中华文明坚实的基础,开创了伟大、不朽的功勋。三千多年来,悠悠的周文化一直浸润、滋养着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作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宝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扶风县法门镇政协委员,法门寺书画院研究员的吕中书先生就出生在这块沃土上。
   上世纪的一九四九年初,解放的号角已经吹响祖国大地,压在劳苦大众头上的三座大山摇摇欲坠,普天下的劳动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可是,在乔山脚下的扶风县法门镇上樊村的一个吕姓农户家,却上演着三岁的孩子要过继给二伯的凄楚一幕。这个名叫吕中书的三岁小儿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二伯用几碗臊子面和一颗花纸包裹的洋糖就完成了过继儿子和传宗接代的人生大事。
   第一个二婶多年不孕,且体弱多病,吕中书过继没几年就去世了,只剩下他和二伯相依为命。后经人撮合,二伯又娶了一个河南逃荒的女子作为他的第二任二婶。这个二婶很争气,嫁过来不久就生育了一个女儿,二伯二婶觉得这都是小中书带给他们的福气,于是对本来就爱如掌上明珠的小中书更加呵护备至了。可穷苦的日子任二伯再怎么努力,小中书还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面呈菜色,营养不良。
   解放后,新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人民生活依然困苦艰难。尽管生活非常困难,却掩盖不了沉默寡言的吕中书的天资聪慧。小中书极爱画画,他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草、小鸟及生活用具有着及其浓厚的兴趣。家里穷,没钱为他买画笔,他常常随手捡一小土块或树枝,用稚嫩的线条在墙上地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山山水水、飞鸟虫鱼,画蓝天白云,画碧草青青、参天大树,村里人都夸他是天才小画家。
   小中书非常羡慕能上学堂的小朋友们,有一次,已经7岁的他又跑到村里的小学,站在教室外面听老师讲课。课余时间,他捡一根树枝当画笔,画满了一操场的山水飞鸟,画着画着,竟然忘记了嘴里叼着的一块麻钱,一不小心麻钱卡在咽喉,上不来下不去。焦急万分的二伯将他送到县医院,可当时的医疗技术很落后,县医院面对险情束手无策。二伯喊来小中书当时正在扶风高中当会计的生父,父亲将他紧急送到西安西北医学院,才取出了麻钱化险为夷,保住了小中书的性命。
   善良的二伯看到小中书渴望读书,又有绘画的天赋,尽管生活困难,他还是勒紧裤带,直到1959年,13岁的小中书终于被二伯送进了法门寺小学。小中书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他像饥饿的人看见面包似的如饥似渴地扑在了学习上,吟诗作画做算数,门门功课优秀,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秀才郎。有一次,比小中书大5岁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堂哥上图画课时,老师布置了素描鸽子的作业,堂哥抓耳挠腮实在画不出来,就找到了上小学的小中书。当堂哥把图画作业交上去后,老师一眼就看出这惟妙惟肖的鸽子不是堂哥所画。无奈堂哥把小中书带到了老师的面前,老师激动地拉起小中书的手连连称赞:“小小年纪,前途无量啊!”
   1961年,乔山脚下旱情严重,赤野千里,当时的黄堆公社是有名的“红、光公社”,群众的生活极为困难。国家调拨来新疆玉米和“三合粉”救济,玉米粑粑、苜蓿菜疙瘩是那时最好的饭菜,好多人家粮食跟不上,连醋醩,玉米芯粉都吃上了。可亲可爱的二伯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了人世,剩下小中书和二婶、小妹三个人苦度时光。谁知没过多长时间,可爱的小妹妹也相跟着二伯离开了人间。二婶受不了这凄楚的光阴,心一狠改了嫁,丢下了年幼的小中书一个人守着四壁空空的家。
   吕中书亲生兄弟姐妹六个,四男两女,在那样的年月里,要养活六个孩子压力可想而知。看到小中书一个人孤苦伶仃,父母亲又将他接回了家,但名义上还是二伯的儿子。
   1963年,当17岁的吕中书读完法门民中考上了西安美院附中时,激动地跑回家,将录取通知书递到了已经被开除回家的父亲手里,父亲却一声长叹,老泪纵横,用手抚摸着吕中书的头爱怜地说:“娃呀,你是好样的,你为咱老吕家争了光!”接着又叹息道,“可惜咱家太难肠了,实在拿不出钱让你继续上学了啊!”吕中书懂事地收起了录取通知书,默默地将它压到箱子的最底下,回家帮父亲作务庄稼,参加农业社的集体劳动。其实,他真正上不了美院附中的原因父亲并没有告诉他。原来父亲解放前曾在国民党县政府财政科任科员而被定为四类分子,被遣乡劳动改造,吕中书因此而受牵连,没能继续深造。其实,他的父亲早在解放前就是一位思想进步的青年,曾成功地掩护扶风县地下党领导成员成功脱逃国民党县中队的追捕,后来父亲平反昭雪时,他才知道了这段光荣的历史。
   尽管吕中书没能继续上学,但并没有中断他热爱生活,热爱绘画的梦想。田间地头,茶余饭后,村里的山山水水,邻居们的音容笑貌,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都成了他笔下画也画不完的素材。他常常点灯熬油,一画就是大半夜,他对画画已经痴迷到了忘我的境界。如今,他还保留着当初的素描本,里面的人物肖像,穿着打扮及生活习性,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风俗习惯,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随着家庭的变故,已经长大成人的吕中书不得不面对现实。在父亲和兄弟姐妹的鼎力相助下,他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挣工分养家糊口。
  每天劳动归来,尽管疲惫得筋骨都要散架,可躺在土炕上的吕中书却像烙锅盔似的翻来覆去睡不着,搁浅在心底的梦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常常搅扰得他难以入眠。加之生活困难,面对嗷嗷待哺的幼儿,入不敷出更使他窘迫难当。迫于生计,他想到了油漆棺材的营生。在那黑油油的棺材上描龙画凤,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可一想到自己从来没有投师学艺,怎样调漆都不会又愁容满面。第二天,在向生产队队长请假之后,他来到三十里外有名的老漆匠家拜师。老漆匠早就闻听他在坊间的大名,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老漆匠将自己调和土漆的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聪明的吕中书仅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学会了最难掌握的调漆工艺,回家立即置办了一套油漆工具,从此开始了走街串巷的漆匠生涯。他不但油漆棺材,也为即将婚嫁的小伙姑娘油漆箱子、木柜等结婚用具,喜鹊登枝、红梅怒放、麒麟送子、招财进宝等作品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他油漆过的家具上,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漆匠。
   19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27岁的吕中书被招进扶风县文化馆作临时美工,专门在室外大墙上作宣传画和书写大型标语,着力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积极响应那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在文化馆绘画期间,他的许多作品参加了扶风县美展和文博展,后来被推荐多次参加宝鸡市和省书法、绘画作品展。由于他的技高一筹,绘画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书法笔力雄厚,苍劲有力,文化馆的领导力荐他转正,他却一次次推辞。他张扬的个性放浪形骸,不愿接受约束,他觉得那样会扼杀自己的灵感,更别说做一个中规中矩的国家正式职员了。许多人为之惋惜,他却豪爽地哈哈一笑,“咱野惯了,猴沟子坐不了金殿。”    有一次,宝鸡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美术学习班即将开课,时任宝鸡群众艺术馆馆长的著名版画家安正中老师(后相继出任宝鸡市文联副主席、宝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陕西省油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大声问道:“扶风的吕中书来了没有?”下面的学员哄堂大笑,安正中感到很奇怪就问,“笑什么?”坐在安馆长身边的吕中书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我就是。”安正中紧紧地握住吕中书的手激动地说,“‘扶风有个吕中书,绘画写字大本事’说的就是你呀!”看了吕中书的书画,安正中热情地向他推荐了也在学习班的宝鸡市八鱼镇八鱼村的农民画家王超。安正中老师是一位屡建战功的革命军人,曾参加过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和抗美援朝等战役,转业后考入西安美院,毕业后分配到宝鸡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他酷爱绘画事业,在版画、国画、油画、速写等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同时他非常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他和王超、吕中书经常聚在王超家研讨绘画。共同的爱好,投缘的性格使三个人相见恨晚,情如手足,肝胆相照。最后,在安正中老师的提议下他们三个义结金兰。按年龄安正中老大,王超老二,吕中书老三。在陕西书画界,三人的义结金兰一时被传为佳话。安正中礼贤下士,待人和蔼,对待事业认真执着,对待学问孜孜不倦和严谨的求学态度深深地感染了吕中书,特别是他所说的一段话,至今仍深深地刻在吕中书的脑海里,“人生暂短,道路深长,艺术修养的提高是无止境的,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是美术界的先辈留下的座右铭,前辈们用心血换来的经验会让我们少走弯路,在实践中再创造出新的成果。”这短短的话语为吕中书的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也成了他毕生的座右铭。  
   九十年代,吕中书先生应邀为西安市一批重要的古建筑重新描色妆彩,雕梁画栋,期间为兴庆公园创作了《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组画,深得行业界和游客的赞赏,如今这组赞美中日友谊史的真实画卷在兴庆公园的长庆轩常年展出,这也是两国人民友谊的真实写照。之后,他的画作出现在西北五省及常州、山西、古都洛阳等大城市的古建筑上,为古建筑重新着装,艳丽而丰富的色彩巧夺天工,很好地传承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吕中书先生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只是钟情于绘画。他可以不吃不喝,但不能放下手中的画笔。他最擅长国画,在人物、山水和牡丹画方面别具匠心,工力悉敌。他常常说,人物画得像不像,不是我说了算,而是让主人公刚学会说话的孙子看。如果孙子喊爷爷或者奶奶,这才能说明成功了。人物画不光是形似,最重要的是神似,要能体现出主人公的精、气、神,文艺作品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有一次,三十多岁的吕中书被人请去给家里的老人画像。老太太儿孙满堂,生活相对较宽裕,两个儿子都是国家干部,在当时的农村,这家的家境算是非常好了,可老太太却一辈子没照过相。原来,老太太年轻时和老公打架,被老公一拳打瞎了一只眼睛,导致眼睛一大一小,因此而不愿意照相。眼看着老太太精神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儿子便想要带母亲去照相馆,可老人说什么也不肯去,无奈之下,才找到吕中书为其母画像。当吕中书给老人画完像后,小孙子拿起栩栩如生的画像高兴地跳了起来,“画的我婆太像了,和真人一样,我婆的眼睛真漂亮!”老人更是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你的手太巧了,是你把我的眼睛找回来了。”
   他的山水画更是出神入化,别有天地,那行云流水的笔调屡屡让人叹为观止;他笔下的的牡丹国色天香、光彩照人,呼之欲出,远走韩国,为国争光。2018年,韩国商人到扶风考察,慕名一睹先生精湛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当他拿到先生赠送的两幅象征富贵和友谊的牡丹画和两幅大气磅礴,入木三分的书法作品时,激动得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
   吕中书先生在书法绘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7年2月份,成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的他,先后在省、市和全国画展展出多幅优秀作品,并在美术刊物上发表作品数十幅;国画《富贵图》在全国政协第十一次会议上展出,获得优秀作品奖。2013年,为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扶风县政协主席黎焕焕的长篇小说《百年往事》绘画了八十余副插图,真实地再现了过去的艰苦岁月,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祖孙三代百年的苦难史,是一部关中西部百年间的民风民俗历史画卷。2015年6月,他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他的参展作品《国色天香》获得了长沙国际艺术中心金奖,入编《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典藏》。同年9月份又选入《中华魂.中国书画名家经典挂历》;11月份,作品《和谐富贵图》在楚墨轩书画院中国中老年名家大展活动中荣获金奖,入编《中国中老年名家作品典藏》。2016年5月为扶风籍作家王润林的长篇小说《红腰带》设计了封面,为这部史诗般的红色文化经典著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就在他取得诸多成绩的这一年,命运却向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他露出了狰狞的一面,他唯一的掌上明珠——爱女亚娟正值芳华突然告别人生,离他而去。老年丧女使他悲痛欲绝。他常常捧着女儿小时候的画像,一坐就是一整天。先生养育了一儿一女,前几年,儿子和儿媳因感情不和而离异,如今女儿又离他而去,人生的双重打击使这位身高一米八的西北大汉顿时萎靡了。这时候,扶风县委、县政府和文化局的领导得知他的不幸遭遇后,亲自登门慰问,并在县文化馆为他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出版了个人书画专辑画报,在当地的书画界引起了轰动。画展的成功举办,使他那颗受伤的心得到了莫大的慰藉,他亲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对艺术家的关心,他唯有坚持不懈地绘画才觉得对得起关心他的领导和亲朋好友们。可谁知屋漏偏遭连阴雨,灾难并没有放过他。2018年正月,与他相濡以沫的老伴撒手人寰,去天堂与女儿作了伴,家里只剩下他和儿子相依为命。面对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这位性格豪爽,风趣幽默的老人咬紧牙根,默默地咽下了泪水。他心想,上天既然要将他置于孤独之地,他就将所有的悲伤倾注笔端,画出了心中最美的山水、人物、花鸟等作品,用精美绝伦的画作来惊艳自己苍凉的岁月,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向世人展现生活美好的一面。他饱蘸浓墨,短时间内画出了多幅展现自己对党和政府无限热爱与崇敬的心情的画作,用激情满怀的彩笔为世人展示出开创共和国的领袖人物风采,画出了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画出了新时代的开拓者叱咤风云,开拓进取,为实现伟大的复兴梦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

   2018年,吕中书先生用6尺宣纸创作了国画《习总书记在延安梁家河》,作品再现了总书记不忘初心,再次回到当年插队的梁家河体察民情的感人场面。画面栩栩如生,总书记亲切和蔼地和村民边走边谈,谈笑风生的场面温暖了全国人民。2019年3月,为建国70周年创作了国画《开国大典》和反映当代农民在党的惠民政策下领到养老金的喜悦之情的作品《我领到了国家养老金》等一系列歌颂大发展,唱响新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草根画家,用一颗火热的感恩之心为祖国母亲献上70华诞的献礼。
   有人说他是老顽童,没有个正形,也有人说他走火入魔,陷入画坛里难以自拔,更有人说他就是个画痴,无可救药!就连他的儿子也常常抱怨他,不懂得在有限的时光里享受生活。他却不管不顾地埋头作画,画天画地画人物,画山画水画花鸟,画出心中精美的画卷,画出他满腔的感恩之情,留待世人评说。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吕中书先生心里很清楚,留给自己的时间愈来愈少,他无暇伤春悲秋,更无暇享受天伦之乐,他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心中最美的画卷留给人世间。他不会在网上操作,就请人将他近几年的一幅幅力作制作成《书画家吕中书作品集》的美篇在网上发表,只要点击百度查找,这部精美绝伦的画集就会出现在读者的面前。省城一家文化媒体看到后慕名而来,邀请他到书画院担任专家,并给他专门安排一间画室。他却说,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匠,离开家乡这块厚土,我会失去灵感。我要在有生之年,将心中的画全部完成,留给子孙后代。
   这就是吕中书先生,一个画痴,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画家,一个让人须仰视的农民画家的情操,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

作者简介

我.jpg

    乔山人,60后。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文学签约作家,扶风县作家协会会员,扶风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江山文学签约作者。2012年以来,在企业杂志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2016年至今在《中国水泥》杂志、江山文学网、盛京文学、陕西散文论坛、东南文艺、西部文学、作家新干线、执手文学、东南文艺、宝鸡文学、水泥圈子等文学杂志及网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百余篇。


打赏鼓励一下!
杨文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9-4-4 20: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9-4-4 20:19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谢谢老师的鼓励与点赞,关注草根画家,倡导文化自信,挖掘民间艺术,唱响时代之歌。
打赏鼓励一下!
杨文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