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第十一章 折翼军旅
军旅生涯,让唐华那从军报国理想的翅膀,有了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他踌躇满志,正满怀着憧憬和美好的未來,在认真地履行着保卫国防的神圣职责。
这也正如,法国著名将军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或许,这也是大多数当兵的人,不可排除的一种美好的梦想吧?
然而,此时的唐华,也许他还没有想当将军的梦想。因为他知道,在和平时期的军人,是很难取得耀人眼眸战绩的,而将军,则大都出自于军事院校毕业生。然而,他时下还不具备那种条件,所以,他暂时还没有这个梦想。
但他,他更愿意通过自已的艰苦努力,去构建自已的一条宽阔的人生发展之路,最终去获得一个较好的前程,这倒是他实实在在的想法。
所以,他一踏入军营的第一步,就视为是他人生发展的重要起点,他对此充满了无限地激情。从思想到行动,从政治学习到军事训练,从学雷锋做好事到参加“三支. 两军”,以及在成功平息“雄县武斗”重大军事行动中,他样样走在前面,事事表现都很优秀。
因而,他赢得了连、营、团的肯定,也赢得了广大官兵的好评。不仅在入伍的四年中,年年被评上五好战士,受到团、营多次嘉奖。而且,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还他被提拔为代职军官。那时,人们视为他是部队的一枚“政治名星”。
俗话说:“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正当他踌躇满志,正欲以他那青葱韶华的身躯,去奉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施展他那从军报国的梦想之时。他却在无意之间,在一件事情上与连长结了怨。从而,遭到了为人诡异心胸狭窄之人的报复,使他折翼于军旅,自此,而失去了在军队发展的机会。
那么,唐华是在什么问题上,与连长温文虎结了怨,而惨遭他的打击报复的呢?
当然,事情自然还得从当时,部队实行的“政治挂帅”制度,与部队执行平息“雄县武斗”的重大军事行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来说起吧。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军队的建设,主要是以林彪提出的“政治挂帅”、“突出政治”为主,至于部队的军事素养,则摆在次要位置。因而,在全军的基层连队,普遍地开展了争创“四好连队”、“五好战士”的活动。而每到年底之时,全军各部队均要以连队为单位,进行一次广泛地总结、检查、评比工作。
而唐华所在的三连,为增进连队的建设,连队党支部还要求每个战士,都要大胆地给连党支部和连首长,提出连队改进的意见。
唐华,他作为代理排长,又是连队党支部委员,自然要坚决按上级的要求和支部的规定去执行,这是他所承担地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然而,恰恰就是在这个问题上,他却出了“问题”,而无意识的得罪了连长温文虎,由此而对唐华产生了怨恨。
问题,恰恰就暴露在,上一次部队奉命执行平息“雄县武斗”的军事行动上。在这个问题上,全连绝大部分干部、战士反响极大,都对连长温文虎有很大的意见。
大家认为:“连长温文虎为了得到提拔,一门心事媚上,有意讨好部认高层首长,轻视工农家庭出身的战士,而处心积虑地去袒护部长级高干子弟、大学生入伍的战士。在执行平息‘雄县武斗’的军事行动时,明明知道此次行动非常危险,而有意识地将那部分部长级高干子弟、大学生入伍的战士,留在营房保护起来”。
而在执行此次任务之中,为了作秀给上级看,本可避免的事情,他不但不设法去避免,反而故意多次将连队带入危险地带,使全连干部战士挨冻受饿,吃尽了不少地苦头。
面对如此尖锐棘手的问题,如若是圆滑之人,遇到这种情况,或许会想方设法绕开它,不去触及这枚“炸弹”,以免伤及到自身。
然而,唐华他是一位正直、诚实、率真,且党性极强又敢于担当的人。所以,面对如此大的意见,他没有回避和躲闪,而是将战士们的意见,如实地向连队党支部作了汇报。
所以,恰恰就是唐华,在这种无意识的情况下,触发了这枚“炸弹”,而伤及了他自身。连长温文虎不但不作检讨或解释,或者自省自明自改,反而将怨恨移嫁于唐华身上,好像是唐华有意与他为敌似的。由此,在连长温文虎的心中,既已埋下了,要对唐华实施打击报复的仇恨。
恰巧,每年年末,是确定当年一部分干部、战士,要退出现役军人序列的名单之机。温文虎心中窃喜,他认为,这正是打击报复唐华这个“不识时务”之人的机会,于是,他执意地将唐华作为退伍人员名单上报了。
当营首长们看到这个名单后(其实,那时营部通信员小郑已暗地将此事告诉了唐华),感到非常地意外。他们认为:“唐华,这个同志是我们营、团最优秀的后备干部苗子,团后勤处高主任正欲招他为婿呢,何况他在代理排长期间,各方面表现也很突出,我们已上报正在办理干部任命手续,怎么非要将他作为战士退伍呢”?
经过营党委研究后,一致认为:“应从加强和有利于部队建设出发,纠正三连的错误做法,也应催促尽快提拔唐华同志,以挽留他在部队为国防事业继续效力”。于是,会议决定,由营长尹卫华亲自找唐华谈一次话。
第二天,一大早,营部通信员小郑就跑到三连,给三连连长温文虎、指导员高新富讲:“请通知你连二排代理排长唐华,迅速到营部去,尹营长要亲自找他谈话。”他们听到小郑这么说,自然心知肚明,知道是为了何事,不觉脸上微微地露出不自然地表情。
然后,高指导员就布置连通信员小贾:“小贾,你现在就去通知唐排长,叫他立即到营部去,尹营长要找他谈话”。
当唐华赶到营部办公室时,随着唐华一声:“报告”,室内应允一声: “请进” 后,唐华随声进到了办公室。随即“嚓”的一声立正, 右臂一抬,就向营首长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而此时,营教导员兼党委书记楊海波,就亲切地说:“唐华,你来了,尹营长是你的入党介绍人,他要亲自与你谈一次话, 你们彼此都很熟悉,就不要拘束啊”。
他的话音刚落,营长尹国华就操着东北囗音,热情地与唐华打招呼: “小唐, 过来,过来, 来我这里坐, 我们随便唠唠呵吧”。
或许,此时的尹营长,已猜想到连里上报的意见,唐华已知道了。所以, 尹营长才说: “小唐, 你还是留在部队吧,你年轻聪明思想品质又好,历年来也表现很不错,我们也都很看好你,团后勤处高主任还给我说,让我们做媒,将他在银行上班的二闺女介绍给你哟” 。 “你如若不愿与温文虎连长共事, 我们建议上级重新安排,你到新建的火箭炮营去担任排长,可以马上下正式任职命令。你看怎么样,考虑好后,三天之后再答复我们,好不好” ?
当然,当唐华听到尹营长这番,既是首长,但又更多地则像一位兄长似地在劝说,这番充满了体帖地话语,很是让他感动。但由于三连连长温文虎他们的做法,寒透了唐华的心, 或许也是唐华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宁折不弯的性格所决定,也或许是他很负气吧?
所以,随后唐华就说: “谢谢老首长们的关心,我用不了三天,我现在就答复你们,我就随他的意吧,我同意退伍回农村”!
尹营长见劝说无效,又听到唐华这样决绝地回复他, 只好说: “好吧,你既然决定了,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既使退伍回原籍,也不是没有出路, 就看你自已的机遇和造化了。不过,我还是真心地祝愿你,今后有一个好的前程和发展”。
不久,唐华就正式退出了现役, 从此,即结束了他人生中的军旅生涯。而此时的唐华,犹如是游乐场的一辆过山车,已由高处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然而,如若我们转换一种视角,由此时起,将时间延伸到二十五年之后,或许,展现在你面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情景,也可能会跌破你的眼镜吧?
我们将时间的镜头,推向公元一九八五年秋,那时唐华已是南宾县政府的科级干部了,在他带职带薪进入中央民族学院学习期间。他借此返回部队,去看望部队老首长、老战友们。在战友冉华清、栗万祥的提议下,他们陪同唐华一同前往师部,看望已升为副师长的老连长温文虎。
然而,那时虽已身为副师长的温文虎,只不过他已是犯有严重错误,而被停职等候处分的身份。唐华倒是不记前嫌,反倒关心起他的老连长来,可唐华这位老连长却显得很尴尬和羞愧,而且也显得十分地咀丧。
这,或许,就是上苍赐予他那种人的一种历史的讽刺吧?!
(网络图片) 第十二章 柳暗花明
此时的唐华,如像一只归燕一样,在连续长途飞行了四年之久之后,或许是累了倦了。又从遥远的河北燕赵平原,与唐其伦、唐春逸等同乡战友,一起飞回到了原籍,回到了原来的巢穴。脫下军装換上庶民装束,再次扛起锄头当起了农民。
那么,他这只归燕还能结伴遨翔远行吗,他的人生机遇和道路又在何方,难道他就此,在巢穴无所作为而沉寂终其一生?
面临人生重大转折,唐华没有沉寂,他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而且,唐华的志向和理想也决定了他的前程,自然是不可能就此停息的。也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 “人生的征程是遥远的,只要你的双脚不息地前行,道路就会向你前行的方向延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正当唐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或许也是他在等待机会之时。却有一个行业和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给他带去了无限地希望,让他的人生道路又峰回路转,他的梦想和希望也随之再次被点燃。
那是,一九七0年的三月初,他从部队退伍回到故乡的原籍,在农村生产队与社员们一起,脏活重活累活,也只干了三个月的时间。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国防工业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核工业部所属省军级的大型企业--八一六核工厂,决定在川江省境内,招收一大批刚从部队退伍的复员军人。由此,他与唐其伦、唐春逸等人,即是那时,被招收进厂的一万多名新军工中的一员。
厂区驻地--白涛镇,地处涪州县与五龙县两县交界的大山深处,高耸入云的白马山昂着头,耸立在纵横于四周的崇山峻岭之上。山峰上,冬天常有积雪,春夏秋季节常有白色的云雾缭绕,活像一匹骏马在向前奔驰,故称之为:“白马山”。
山崇峻岭之间的沟壑,则是湍湍急流涛涛拍浪江岸的乌江,沿着厂区和白涛镇穿境而过,向着涪州县城处的长江,与乌江交叉囗汇水合江而流。
厂区,方圆约二十公里范围,呈狭长条型状,穿过乌江横跨东西两边,东邻近焦石镇,西则直达大山深处的麦子坪,活像一条巨蟒盘踞在大山山漕之间似的。
然而,在厂区的施工现场,工程兵师五个团掘洞的镐钻声,与绞拌楼上绞拌机的绞拌声,修路工的修路铁铲声,白涛镇码头工人,引导吊车缷货的口哨声,来往运载岩石碴车辆的鸣笛声。犬牙交错的汇集在一起,呈现出了一派繁忙地工程建设的景象。
而此时的唐华,刚进厂时,企业分配给他的岗位和工种是木工,即人们通常所称的“木匠”。只不过通常的“木匠”,是从事的个体做家具或修房子的工作。
而他这种“木工”的工作和岗位,则是与砖工、瓦工、水泥工、架子工、钢筋工等相互配合。集体从事核工厂厂区内的厂房,核反应堆所需供水的水厂,以及核材料生产所需设施的各个项目的建设。
那时,虽然他们的身份属核工业系统工人,但工作性质,除军事保密性强之外,其实与地方从事民用建筑行业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仅食宿条件差,而且常年累月工作在野外施工现场,经常是“一身泥一身汗,水泥沙桨满身沾,挖土抬石家常饭”。
工作强度非常大,一天工作下来,浑身酸痛全身难受,实在是非常地劳累也极为辛苦。而且,有时单休的星期天,或者在晚上,还要参加施工队组织的政治学习,或者搞所谓的“批林批孔”的大批判。
在他们这批新军工进厂后,不久,就由于吃不了这种苦,已有一部分人干脆就辞职打背包回家了。但唐华,他是一个怀有鸿鹘之志的青年,岂可与燕雀一般?自然,再苦再累他也坚守着,坚持干下去。
所以,他自然也懂得:“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不仅坚强地咬着牙关坚持着,而且工作事事争先抢着干,各方面表现都积极活跃,显现了他优秀的品质和性格。
半年之后,鉴于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撰写批判文章,主动办施工队的几块黑板报,又积极向企业广播站投稿,而且业务工作也很突出。或许,也因为他在部队服役时,曾代职过排长和书记职务的原故吧。所以,此时的唐华,又被命运之神青睐上了,赐予了他一个人生发展的机遇,又让他那展翅的翅膀,有了翱翔的广阔天空。
由于那时,整个国家的形势呼唤着稳定,而八一六厂的建设速度也需加快,所以,必需要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唐华所在的第三施工队,是工程施工中的骨干队伍。因此,除了要配备好技术人员外,选配一名文书的工作,自然也提上了议事的日程。
经初步摸底,凭着唐华那与众不同的素质和才华,他如同一块被深埋于地下的金子,他“吱吱”的响声终会反应在探测器一样,被发掘了出来。施工队的领导刘学成、张同发、巴祥瑞等,将慧眼瞄向了唐华。经报工程处组织部门考察后,组织上认为,唐华是做文书工作的最佳人选。
经研究决定,为此,厂工程处(县团级单位)“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专门为他下了一道公文,任命他为第三施工队文书,并正式提拔为企业中的国家干部。自此,唐华即脱离了施工第一线,正式步入企业的干部队伍。
消息传开,在厂区,尤其是新招进厂的那万余名工人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羨慕的眼神,也有忌妒的目光,但大多数的干部和工人师傅们认为:“选唐华当文书,是选准了人的,他具备当文书的素质和条件”。
是的,虽然施工队的文书,这只是一个低层级的职位,但对于刚进厂的这批,近万名之众的新军工们而言,这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如此的反响,也也当属是正常地现象吧?
何况,这对于年轻韶华的唐华看来,让他这叶已停靠在港湾的小舟,又可向着人生宽广无际的浩瀚航程,扬帆启航了。 显然,这使唐华看到了前程的曙光,在他的内心世界里,自然充持着一种激情,充持着一种渴望,也梦幻着无限美好地前程!
(网络图片) 第十三章 文坛初露
国庆节前,唐华按照组织上的要求,就抖擞着精神,來到“丁字楼”第三施工队队部上任了。第三施工队与机电队,同在砖厂附近的“丁字楼”,三队住左边一栋楼,机电队则住右边的一栋楼。
“丁字楼”,是按八一六厂建设的需要,为了修建厂发电站,核反应堆用水供水站施工的方便,而修建的办公和住宿的综合性大楼。“丁字楼”,因它的排列如“丁”字,由此,故而取其名。
“丁字楼”,它处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之中,后面,是高耸入云巍峨的白马山,前面,是惊涛拍岸湍湍而流的乌江。它的左边,是征用地方原办的大型砖厂,它的右边,则是厂区施工公路,向前延伸二公里过了白涛溪水桥后,即是白涛镇了。
第三施工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施工队伍。队伍中的大部分技术骨干,都是在完成了建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生产设施任务后,才从甘肃调过来,参予八一六厂区建设的。历来是工程处的主力骨干施工队伍,该队有400多名工人组成,主要承担八一六厂区主要设施的施工建设任务。
队部,设置了党政、施工与技术、后勤三个办公室,而这三个办公室,都设在该栋楼的三楼。五楼则专设有一间大会议室,可容纳五百人左右开会和活动,其余房间,均为干部职工住宿用房。
唐华上任伊始,施工队党支部书记刘华向、队长张同发,首先找他谈了话,具体交待了文书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并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希望。随后,唐华即正式履行起施工队文书的职责來了。
唐华,对于文书工作自然不陌生,毕竞他在部队时,既代职过营部的书记职务,加之,他也是一个勤奋好学之人,平时也看了不少的专业书籍,自学了很多文化知识。所以,开初他自认为,对于文书工作他是轻车熟路的,自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他才感觉到,开初的想法与实际工作差距甚远,有许多方面的工作,是自已原来没有想到,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看似较为简单,其实则不然,因为军队与地方施工企业,它并非是同一性质的单位,这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军队的文书工作或许要单纯一些,而企业的文书工作,不仅涉及的面广,而且工作也很繁杂,要求也不尽相同。
所以,唐华在思想上,也不得不引起他的高度重视,有些方面的工作要重新学习才行,否则,尽管他也曾在部队营部当过书记,但如此下去,或许,还不一定能胜任企业文书工作呢!
就拿现任的文书工作来说,唐华不仅要承担接电话、发通知、收发文件、报章、整理职工名册资料,还要刻钢板、油印资料、草拟请示、报告、总结、讲话稿之类的正常文书业务。
而且,还要按照支部和队上的要求,他也要承担起企业的文化宣传工作。臂如:办队里的几块黑板报、文化及信息宣传窗,定期组织职工学文件、报刊,负责批判大会组稿并发言,搜集职工思想动态,施工现场的文化宣传,工程处、厂部广播站台投稿报道等等。
由此看来,唐华这名施工队的小小文书,不仅仅是履行的文书职务,或许,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本应属于施工队党支部领导做的,而加载在唐华这名文书身上罢了。
而此时的唐华,如同一只负荷沉重的蜗牛,或许他更像故乡历史上,行走在“巴盐大道”上的“背夫”一样,背上揹着数百斤的盐巴,在沿着古老的“巴盐古道”,艰难地向上攀爬似的。
尽管,工作如此零乱、繁杂而负重,但唐华那时不仅年轻,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远大地志向和理想信念,也有坚强地意志和毅力。并不畏惧艰难险阻,也不畏惧工作繁重和困难,他将它视为是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而昂首挺胸勇敢地承担下来,担当前行。
然而,唐华面对如此繁杂负重的工作,并没有退缩,而是怀着满腔地热血和激情,去一件件的,一项项地认真做。遇上不熟悉的工作,他也持一种不耻下问的精神,耐心地去学习请教,尽心尽力地将每件事做好。
所以,唐华在担任文书的那几年,不仅各方面得到了锻练,也增进了才华和组织能力。而且,也受到了工人师傅们的信任和称赞,更得到了上级机关的认可和好评。由此,他多次荣获处、厂级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部”的光荣称号!
一九七二年初,国务院核工业部,为了加快八一六厂建设步伐。统一调配参予厂区建设的工程兵师、二十二公司、二十三公司、二十四公司,以及交通部道路桥梁工程公司,总共近八万多人的力量。
决定成立:“八一六工程指挥部”,并任命副部长级的(核工部党组成员、部办公厅主任)章道华,为八一六厂厂长,兼任“八一六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随着“八一六工程指挥部”的建立,加强了对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和管理,政治宣传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在指挥部政治部的重视下,宣传部门专门创办了《三线建设》双月文艺期刊,并要求厂区内各单位,要组织人员撰写稿件,并踊跃向该刊投稿。
当唐华知道这则消息后,心中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在他看来,建立起这样一个文艺平台,不仅会有力地推动厂区内的文艺活动,助推工程进度地加快,更主要的是,有一个作品发表的载体,也能培养出一批文学人才。
所以,他心里痒痒的,摩拳擦掌跃跃欲拭,总想展露一下自已的锋芒,以此,来检验自已长期的文化自学的累积,看到底他的文学功底如何?看能否由此,去最终实现他的文学梦想。
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他选择了创作主题有了,并有了初步的谋篇布局的构思,试图以他眼下所掌握的素材,以短篇小说的文学体裁样式,写一篇真实反映新型军工生活的文章。
他将第一次创作的,只有约3000字的处女作--短篇小说《三线新兵》,用方格子信纸工工整整地抄写好,然后,又小心翼翼地装入信封,才专门送到工程处宣传科。
投稿后,在两个月的等待中,他的心情是忐忑的,焦急而浮燥的,不知稿件如何,耽心是否能被采用?
然而,终于还是盼来了好消息。两个月后,一天上午,工程处宣传科打来电话,正式通知他说:“唐华同志,我们受《三线建设》文艺期刊编辑部委托,由你创作的短篇小说《三线新兵》,已被刊用,并且加了编辑部的按语刊发。你那篇小说,是该刊创建以来,刊登的我处第一篇文学作品。对此,我们向你表示祝贺”!
当唐华在电话中,听到这个好消息时,心里激动的几乎无法应答,好像吃了蜂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由此,让他对文学的创作,充满了无限地兴趣和希望。
元旦节后,工程处在山上的大礼堂,召开了全工程处数千名干部、职工参加的大会,对新的一年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会前,由处党委书记李长生宣佈一个决定,他宣佈道:“经工程处党委研究,决定调第三施工队文书唐华同志,到工程处宣传科工作”。
然而,当这个决定刚一公佈,本来平静的会场,立即就被雷一般地掌声所打破。而坐在唐华周围的干部和职工们,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唐华,也投去了赞许的表情!
(网络图片) 第十四章 三尺讲台
此时的唐华,心中暗想:“看来,真是‘老天不负功夫人’啦”,我即将要在工程处机关专做宣传工作了,这该有多好啊”。唐华踌躇满志,正暗自得意。
随即,他向单位请了假回到南宾县,与年迈的母亲和家人新年团聚。待假期过完后,他才愉快地返回单位,准备去工程处宣传科报到。然而,此时却正如古言说的:“岁月沧桑,世事难料”。
可事情却发生了变故了,工程处组织部门给他下的调令,并非是宣传科,而是要他去新组建的子弟小学报到,担任政治课教师,并兼任六年级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学校红小兵大队总辅导员。这让他吃惊不小,他对此很是纳闷不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弄个明白,他不得不打电话给工程处组织部门,经他们解释,他才知道事情的原尾。原来,随着八一六厂工程建设的加快,厂区内各单位又新调进了万余名职工,其家属子女也随迁而来。这样一来,子女上学的问题就突显了出来,而地方教育机构又容纳不了,所以,这就成为必须要尽快地解决的矛盾了。
此事,后经核工业部与川江省政府协商,达成了原则上,由八一六厂区各县处级单位自办学校,地方支援部分师资力量,但大部分师资,将由企业自行解决的意见。鉴于此,工程处党委才重新研究,从而改变了原有意见,将唐华改调进入学校作教师的。
当唐华知道了这个情况后,他向组织部门表示:“既然是这样,我没有什么顾虑和想法了,我理解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为顾全大局,我服从组织的安排”。随即,唐华就到第五工稜处子弟校报到了。
笫五工程处子弟学校,设在白涛镇背后的一座山上,前面是处机关、家属院、汽车队和其他施工队住地。沿着斜坡开辟出的不足二米宽的土路,再前行走一公里就到学校了。
学校是临时新建的,由八排砖木结构的平房,和一个不足1000平米的操场组成。前面六排平房作为办公、教学用房,而后面的两排房子,则分别为教师宿舍、食堂、厕所等。
由于学校是新设置的,所以,开学也较地方学校稍晚些。先是由支部书记乔吟文、校长郭中举,带着唐华、扬一凡、马华、李欣欣等20多位教师,到涪州县主城区学校学习观摩了一周后,学校又举行简短地培训后,新招收了并由其他学校转学而来,共有900余名生员才开学的。
而唐华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承担三年级以上,九个班的政治授课任务,兼任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以及语文教研组组长的职责。另外的工作,则是承担了学校红小兵(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的工作。
教学授课,以及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的工作,按学校的要求及教导处的安排,只要认真备好授课方案,正常授课即可。这对唐华来讲,似乎也倒难不住他。而麻烦的工作,则是如何组建红小兵大队组织,聘请校内校外的辅导员,以及如何开展好队日活动的问题。
以此,来启迪、教育、活跃这批祖国事业的接班人,这倒是让唐华劳费了不少的心力。
首先,他经过走访了解了这批学生,在原所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掌握了总体基本情况,以及预选了学生干部人选。然后,他又征询学校领导、教务处的意见,初步明确了聘请校内辅导员名单。然后,他又安排时间,专门前往工程兵师政治部,与其协商在部队聘请六名校外辅导员的事宜。
当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后,唐华这时才稍稍地松了口气,他才觉得:“现在,已是万事俱备,只待正式建立组织开展活动了”。
于是,唐华选定了一个时间,召开了校内外辅导员会议。将如何筹备建立红小兵大队组识,活动安排、大队长人选、辅导员职责,以及购买队旗、队鼓、标志等意见。与大家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三月五日,是全国“学雷锋”的活动日,也是学校“红小兵大队”成立之日。这一天,上午九时,只见在白涛山上,在蓝天白云下,红旗招展,鞕炮齐鸣,队鼓喧天,清脆悦耳的号角声,纷纷在空中,在山间狭谷环绕。一队队佩带着红领巾,笑容满面的少年,整齐地排列在大操场的中央。
这时,只听主席台上,学校支部书记乔吟文,以她那中年女性的妙玉嗓音喊出:“好,大家停下来,要开会了”。随之,她见会场即平静了下来,又对着麦克风说道:“现在,我宣佈,‘第五子弟校红小兵大队’成立大会,现在正式开会”。
“第一项,由郭校长宣读大队总辅导员聘任书”,随着乔书记的话,郭校长清了清嗓子,就大声宣读了聘任唐华老师,为大队总辅导员的聘书,由两名男女红小兵走向前来,向唐华敬队礼,并为他系上红领巾。
乔书记见事毕,又宣佈:“下面,大会进行第二项仪程,请大队总辅导员唐华老师,主持大队两名正副大队长的选举”。
唐华即迈步上前,对着列队的少年们说道:“我们向大家推荐郭宏、冷小梅两位你们都熟悉的同学,作为大队正副大队长人选,你们看行不行”?随着唐华的话音,下面就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了起来。
唐华见少年们都很热烈,见火候已到,就说道:“如果大家没有意见的话,那就鼓掌通过吧”。立即,下面就齐整地拍起了小巴掌,以此表示同悥。然后,又进行了聘请校内外辅导员、授旗等项仪程,会议即结束了。
之后,学校红小兵大队在唐华的辅导下,广泛地开展了学雷锋,争做优秀少年的活动。以及祭祀烈士、儿歌比赛、球类比赛、讲故事、讲学习、讲礼貌、讲卫生,并组织编排文艺节目,到施工现场进行慰问演出等活动。使队日活动不仅开展地十分活跃,而且也丰富多彩,既使广大少年们受到了教育启迪,也使他们学习地积极性得到了增强,也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
由此,第五子弟小学名声雀起,各校都在传颂这个学校,抓红小兵大队工作的先进事迹,而且,在八一六厂区的影响也很大。从而,第五工程处子弟校受到了公司团委、公司教育处的表彰,不少学校也纷纷前来取经。
而唐华,也在公司、厂团委、厂教育部门的组织下,在厂区内各学校,作了巡回演讲,并介绍了如何抓好红小兵大队工作的经验。
正因如此,给唐华的人生道路增添了光彩,使人们再次将钦佩的目光,聚焦到唐华身上。一时,第五工程处的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宣传科、保卫科、团委等部门,都争先恐后地向处党委要人。
然而,以处党委书记李长生为首的领导们,则是另外一番考虑。他们认为:“唐华,确实是一名有潜力的青年干部,若再稍加礳砺,必成大器”。所以,党委并未同意将他调往其他部门,而是将他调到工程处团委,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去继续“操练”,以备今后可堪当大任之用。
岁月,恰如流水。时间不觉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之后,当曾经的老领导、老同事们,与唐华在成都欣然相见之时。大家都津津乐道地提起唐华那时,在中核集团工作时期,那段难忘的往事。甚至,仍然为他年轻时的才华和出彩地表现,感叹不已!
这真是:“欲往何处觅雅训?巍巍昆仑皆惊愤。风里鲲鹏欺大鸟,雨中雏燕竞轻俊”。
请看第十五章 闪光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