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绿的意思当中,阳光并不猛烈,天气带些温开水的味道。微风掰数清爽。些许闲淡的云彩,挂着棉花糖的味道,杨絮的嘴唇咬了一片,又扯下一片,丢进槐香的掌心里,在空气里弥漫,轻如鸿毛,翩跹如蝶。 嵩山轻柔的就从杨叶中跳将出来,因为山体比较绿,使得耸立的高度,带着一份比较细腻的流质。满足又有活力。我觉得青山绿水或许用此刻的嵩山来形容最新恰当不过,拔起的山峰欲够青天,蔓延的绿色水流似的涓涓而来,这不就是青山绿水么。 佛曰:风未动,旗也未动,是人的心自己在动。 从嘈杂的环境和声音中,从拥挤的人群和蜷缩的车速当中,你明明可以看见一种井然有序的自然环境,你明明感受到一种自然状态的宁静,你明明能够感觉到一种柔润的内敛的力量。浮躁堵在车道上,在嵩山的眼里非常清晰,有一种足够的高度在俯瞰眼前的生活,有一种厚重的情怀把那些无谓的情绪漂在水上,有一种大气的胸怀里沉满了踏实。
门楼是青石做的,上面的一行字“天下第一名刹”我想这不是佛家的态度,佛家不会说自己是第一名刹。这大概是慕名者的看法,武侠小说中渲染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名气极具吸引力。我们内心有追求的东西,我们就会有吸引力,名气和评价也就变的自然而然,而不是当下很多望眼欲穿的炒作。 少林寺的寺院并不像影视界说的那样夸张霸道,如果利用想象力暂时拨开游人,倒是质朴当中带些久远的感情,呆在两座厚重的山之中,像是默默的注视着内心深处,像一个年迈的老者,不说话,挥动扫帚,扫一片树叶,再扫一片,不带半点犹疑。 我突然发现,它有点像诗经里那个“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老实本分的女子。 这样看来,佛家清净修为,意在耐心的修炼,也就是忍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从寂寞与孤独中脱胎换骨,寂寞与孤独的最大好处或许就是安静,心不枉为。所以达摩祖师可以面壁七年,修成正果。如此想来,静是参禅悟道的基础,因为安静,内心的欲望变得清晰,环境变得清澈,来的地方是源源的来,去的地方远远的去。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自我循环系统,若是从佛家的角度讲,它就是讲轮回,但实际上是一回事! 六祖慧能法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像智慧一样,没有具体的形状,形似流水,灵巧多变,游刃有余。 明亮的东西不用标榜自己,坚持的是明亮的本心。 沿着初衷的路线,不念过去,不惧未来,无关的人和事又怎么能停在我的心里。 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无需刻意的掩饰,也无需刻意的抵制。 佛家并非要去除欲望,不食烟火,压抑人性,这都是好事者搞出来的名堂,形式主义者的妄加揣测。佛家讲述清净的意思,人性本身都是善恶共存体,需要修炼的是和谐共处,平衡地发展,不是扼杀,也不是断绝,只不过佛家选的是从耐心的角度去修养,这是佛家的方式。 大雄宝殿之上,手持香火者颇多,鼎炉之内烟火颇盛,可谓“香烟袅袅绕经楼”,我们拜的到底是什么,是我们内心的期望,还是对佛的敬仰,还是对佛的好奇。我想首先弄清一个问题,佛是什么,什么是佛,不知道这个也可以拜佛,但知道可能比较有用。 佛是精神信仰?佛是文化的需求?佛是神仙罗汉?佛是慈悲大爱?佛是普渡众生?我想这些说法,这些观点,大都听过。 我想佛首先是简单的,因为美好的事物都是简单的,故弄玄虚,加强神秘化的事物,那又怎么能去感化众生。而且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从简单到简单的过程。其次它是真诚的,像大道那样真诚那样温柔,那样可亲。我从未见过初衷不纯净,而结果却圆满的,就算真的有,那样的圆满又如何长久,不过也是昙花一现。这样说来,佛就是简单真诚的成就自我的美好。
佛家更多的在强调无,强调缘,强调的是因,强调的是舍,强调无欲则刚…… 先说无,我们之所以幸福,不是因为我们有了什么,更多的是我们没有了什么。 再说缘,我们在生活中遇上的事情,我们往往也就被这些事情成全了。 接着说因,我们还没有意识到一些原因的时候,我们面临后果的时候才明白了。 再来说舍,我们放开一些东西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东西走进来,若是只露一个门缝,我们活着的方式跟坐监狱没什么分别。谁能活者走出这个世界呢?我想没有!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活的开阔一点,丰富一些,这样是可以做得到的。我们可以不喜欢佛家,但是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 最后说欲望,从没有时间的时候,其实就有欲望,不是欲望有错,是我们的注意力放错了地方。 佛心如悟,也如捂,我们捂着自己的心,揣摩着,揣摩着,耐心的揣摩着,耐心的从源源的地方来,往远远的地方去。
作者简介:魏柯丰 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2007年在起点网表第一篇小说《绿色阶痕》,其后发表《我们逗留的年华》,2009年在起点网签约长篇小说《紫城魇》,2011年签约长篇小说《没有缘分的缘分》,2012年散文《梨花》入选中国散文大系,2013年获得华文作家杂志社短篇小说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