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水情韵 于 2019-6-9 09:37 编辑
劳动号子来源于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能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因各地区生产特点不同、可分许多类型。如沿海地区和水乡渔村,流行渔民号子,城镇的水旱码头,流行搬运号子。此外,还有开山号子、爬坡号子、插秧号子、榔头号子、入囤号子、夯号、打桩歌、辘轳歌等多种形式。 千百年来,渔民以打鱼为生,在与风浪的搏击中,需要用号子统一劳动节奏,于是就产生了各种渔民劳动号子。 以前渔民下海时船上没有机械助力,一切都是靠劳力,撑榄、箍桩、推关等,既是号子的名称,也是他们下海时在船上必须的程序。干什么用什么号子,有了号子大家就有了劲,劲往一处使,才能把船推出去,才能把鱼拉上来。一般是六七个人一条船,六七个人一起喊。号子越高越有劲,号令号令,有号子喊着才能一起使劲。 开船时唱起《起蓬号子》: “一拉金嘞格,嗨唷!二拉银嘞格,嗨唷!三拉珠宝亮晶晶,大海不负抲鱼人。” 还有《起网号子》、《拔船号子》、《起锚号子》、《摇橹号子》等等。节奏鲜明急促,顿挫有力,给人以雄壮的集体力量和劳动创造世界的有力感染。 数千年以来,渔家号子伴随着渔区人民创造人类战胜自然的奇迹,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如今,虽然机械取代集体劳动,以号子歌唱的方式已逐渐消失,但渔家号子却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除了渔民号子外,在我们鄂西一带土家族劳动号子是土家族人民在从事各种劳动时所发出的以呼喊为主的一种歌谣,所以叫“喊”号子。它起着在劳动中协调节奏、鼓舞情绪、调节疲劳的作用。各种不同的劳动形式,产生各种不同的号子。鄂西土家族地区的号子分船工号子、放排号子、石工号子、背脚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龙船号子、打油号子等。各种劳动号子歌词简短,句式相对固定,连贯易记。喊号子同劳动动作的起始、 快慢紧密配合,一领众和,领和交替,领词带号令性质,和词多为劳动的呼声,音乐节奏感显明而强烈。一般特点是气氛浓烈、声音激昂,顿挫有力。劳动号子曲牌丰富,旋律高亢、优美。 根据劳动内容不同,号子又分为各种不同的种类。 船工号子,航行在长江流域巴东、秭归一带的船夫,他们长期在与险滩恶浪的搏斗中,呼喊的号子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喊时一领众和。内河船工号子主要有清江(古称夷水)航道上的船工号子称清江船工号子。清江的号子有三起三迭三紧三松。外河船工称清江船工号子为“苞谷号子”(意思是吃苞谷的山里人喊的号子)。清江船工号子分为急水、平水、拉纤、收纤、扳艄以及各种杂号子共六种类型。其腔悠扬婉转,雄壮有力。 还有石工号子,鄂西土家族地区的石工在撬石、拖石、抬石时配合劳动节奏喊唱的歌谣,领唱高亢自由,众和时沉重有力;抬石号子分慢腿和快腿,慢腿号子浑沉雄健有力,快腿号子轻松活泼,节奏明快。 石工号子又称“打石号子”,曾普遍流传于鄂西各处开山采石工地,是石匠在开山采石、修桥筑路时,协调、配合各种劳动呼喊出的号子,高亢自由、种类繁多、腔调丰富,一领众和,起到汇聚人力的作用。 那时修桥、筑坝,不像现在直接用钢筋水泥浇筑,全靠石匠开山采石,先把大石头打成长方体的条石,再抬到工地,总结起来就是‘打抬安砌’,非常辛苦。 开山采石前要先用酒、肉、纸钱敬山,祈求平安。开山时先打楔子,把一大块山石分解成几块,用钢钎撬下来,再打成条石。那时还没有汽车运输,山上也只有一人能走的小路,石料全靠人工抬。条石有30见方、40见方、50见方不等,长短为几十厘米到1.5米。30见方、1米长的条石约70公斤,需要两个人抬。工地上也要先搭架子,再由工人把条石抬上去。 除了沉重的体力活,陪伴石匠们的只有叮叮当当的打石头声。还好有石工号子,精疲力尽的时候喊两句,提神鼓劲;休息空闲的时候唱两句,自娱自乐。只要有人起头,手里拿着锤子的、肩上抬着条石的都唱合起来,“嘿着,嘿着……”工地成了舞台,每一个石匠都一展歌喉,顿时气力倍增、劲头十足。 记得在我们家乡丹水“农业学大寨”时期,为了解决多年来的丹河水患,当地政府调集劳动大军,修筑丹水沿河大堤,我们在劳动中时常可以欣赏到“石工号子”,至今耳畔还萦绕着: “耶嘿、着喂 头声(的哟哦)号子(哟喂) 耶嘿,着呵喂…… 人(啰)站(的个)齐(哟喂)…… 耶嘿喂呀着嘿…… 二声(的哟呵)号子(哟喂)…… 耶嘿、着喂…… 齐哟铆的个力哟喂 耶嘿喂呀着呵喂…… (哦)力儿(的)哟呵铆得(哟喂) 耶嘿,着喂……” 除“石工号子”外,在我们家乡还有排工号子。山区盛产木材,大量的木材扎成排,分别由丹水河等内河流放到清江。由于内河狭窄,多急流险滩,所以排工放排时都唱号子。 背脚号子。背篓、打杵是鄂西山区古时候的主要运输工具,旧社会称从事这项劳动的劳动者为“ 背脚佬”、“脚夫子”。背脚人在山上喊出的打杵号子,能吐出郁气,驱散疲劳,还能唤来凉风。 其它劳动生产号子。民间“九老十八匠”伴随各种劳动而产生的声腔,其节奏和劳动合拍。如打榨、挥锤、打墙、伐木等等,都有各自的号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生产已被机械化生产代替,昔日举锤喊号、你呼我应、响彻山林的劳动号子正在逐渐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