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凉州一鸣 于 2019-7-21 18:52 编辑
这里的七月不“流火” “七月流火”一词,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这是一个被高度误用、望文生义,似是而非、习焉不察的成语。 其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这里的火”即指“心宿”,就是“大火”星。每年仲夏午月黄昏,“大火”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今年的夏天格外的炎热,呆在外面一会,不是嗓子冒烟了,而是着火了,我们居住的小县城虽然不是“四大火炉”城市,也比不了“火洲”吐鲁番,但他的炎热也是热浪滚滚,排山倒海。 这里的七月不“流火”。特别在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已经懒洋洋的挂在半空,在外面走上一遭,衣服都能够拧出水来来,坐在房子里,很明显的可以感觉到脸上、脖子里、后背上汗珠在走路的痕迹,汗珠顺着皮肤在缓缓的滑行,痒痒的,似有蚊虫在叮咬、滑滑的,好像水珠在滑行、湿湿的,似乎汗珠全部急不可耐的从毛孔里钻出来,衣服上的汗渍,一片干一片湿,一口气跑回房子里,端起桌子上的水杯,“咕嘟咕嘟”,一口气把凉白开全部喝掉,直到肚子都打饱嗝了,可那种燥热已经在身体里发酵了,仿佛在早晨洗了个桑拿。我有晨走的习惯,每次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是冲进卫生间冲个凉,等擦干身上的水珠,燥热才赶走了一半。记得上大学时,炎热的七月,因为没有条件冲澡,我们几个同学一般是拿着脸盆排队进洗漱间,然后一字排开,同时拧开水龙头接水,接下来用凉水从头顶往下浇,经常可以听到鬼哭狼嚎的恐怖惨叫声,那是冰凉的水碰到皮肤的物理反应,但我们乐在其中,等浇过第一盆水后,那种凉爽也随着大学时代的远去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炎热和冰凉的印记。 这里的七月不“流火”。我的儿子小石头常常对我说,“他需要凉气,他的能量快用完了”等话语。等到有一天,这小子居然打开电冰箱,探头进去,妻子在另一间卧室拖地,长时间呼叫无人回应,等看到恶作剧后,恼怒的妻子直接把小家伙从冰箱里“拎”出来,一顿胖揍,儿子委屈的告诉妈妈,外面太热了,我需要凉气,凉气只有冰箱里有,所以要钻到冰箱里去找“凉气”,一番话让我们哭笑不得,但还得给小家伙长个记性。 这里的七月不“流火”。我的父亲常常在夏天,一边大口喝着味同重要的罐罐茶,一边自顾自的说天气太“大”了。刚开始我百思不得其解,天气除了了风雪阴晴,怎么还会有“大”和“小”呢。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明白,原来,这是农家人对天气炎热的一种说法。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说出来的话却很有韵味,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好程度副词。一个“大”字,将暑天的热描绘的有声有色。在夏日里,你瞧,站在麦草垛前的老黄牛,尾巴不停的摆来摆去,那是在驱赶蚊虫,伸手一摸,牛身上湿漉漉的,好似刚洗过澡一样,那是天热渗出来的汗水,汗跟牛毛粘在一起,一股牛粪味扑面而来;你看,看家的赛虎正“呼哧呼哧”的吐着舌头,卧在阴凉处静静的看着,懒得叫唤了,你听,蚊子像直升机一样“嗡翁嗡”的盘旋着,一会飞到西,一会飞到东,在人类的皮肤上寻找合适的吸血点;你闻,那是妈妈熬的绿豆汤的味道,加点白糖,静置冰箱里冰镇片刻,绝对是夏日里最奇妙的冷饮…… 这里的七月不“流火”。楼下的张阿姨和马叔叔,为了避暑,居然把地下室重新精装修了,地下室俨然成了避暑宫殿,夏日正午,走进去,凉飕飕的,好似天然清凉,进去了就不想出来了,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安安稳稳一觉睡到大天亮,既无蚊虫烦扰,也无燥热苦痛,看着喜欢的肥皂剧,喝着浓茶,聊着家长里短,日子悠悠然。对面小区的老徐头,是个棋迷,见到小区门口支的棋摊,或是在街上看到残局,那是坚决走不动的主,人送外号“棋迷徐”,而他的大号反而无人知晓,提到“棋迷徐”,大家都知道是那个嗜棋如命的老头。这不,一连好几天也看不到“棋迷徐”的人影儿,原来,“棋迷徐”热的也受不了,直接跑回乡下农村纳凉去了,乡下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栽有一棵粗可怀抱的大榆树,据说与其同岁,榆树树冠宛若大伞,枝枝蔓蔓,密密麻麻,是一个天然的凉棚,徐棋迷在树下置一张躺椅,优哉游哉的,吟诵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夏日之乐。唯一不好的是树太大,也成了好多鸟儿的家,猛不丁会有鸟屎掉下来,徐棋迷也一笑而过,只要可以乘凉避暑,那点鸟屎“不足道哉”,还调侃道,人家行的是狗屎运,我走的是鸟屎运! 这里的七月不“流火”。“夏日吃西瓜,不用找医生”。西瓜应该是夏日最受欢迎的水果。我的儿子小石头最喜欢将买回来的西瓜放进冰凉的水桶,(不把西瓜放冰箱里是因为冰镇西瓜很容易吃坏肚子)待到吃时,从水中捞出“杀”开或是一分为二,直接用勺子挖着吃,吃的满嘴流西瓜汁,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吃饱后,直接躺在沙发上,嘴里念念有词,仔细一听,竟然是“古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也不知道这小子从哪学的这些歪词。 这里的七月不“流火”。前几天,到乡下走访一好友,这位友人在院子里搭有凉棚,当我走进凉棚时,凉棚顶上滴滴答答在往下滴水,水珠断断续续,源源不绝,三面滴水,好似一道水帘,原来聪明的友人为了避暑,将水管铺设在凉棚顶上,让水沿着凉棚的四周流下来,形成水帘,既驱散热气降温,也形成了一道风景,好不惬意。晚上闲读古诗,读到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刘驸马水亭避暑》的一首诗。“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赐冰满碗沉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顿觉我的友人和诗中的“刘驸马”一样聪明会避暑,一样生活有诗情画意。 这里的七月不“流火”。…… 这里的七月不“流火”,但日子和生活却在细细的、长长的流淌着,不管七月流火还是不流火,我们都要过好每一天,尽情的享受和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因为,一个转身,很多个七月已经静悄悄的从我们的指间流走了。
【作者简介】:凉州一鸣,甘肃凉州人,现居新疆乌苏市。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常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纯属自娱自乐,只为寻一份欢喜和热闹。目前已有30万字作品散见于《新疆日报》、《石河子日报》、《塔城日报》、《西部文学》、《江山文学网》、《西域风》、《奎屯文艺》、《乌苏红山石》等报刊杂志网络,曾有作品入选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大联考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