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草散文】难忘凤师七五级

[复制链接]
查看1071 | 回复5 | 2019-11-1 22: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2228286819,2783720176&fm=15&gp=0_副本.jpg


    春去冬来,年年春华,岁岁秋实。一晃我离开母校已是44个年头了。当年朝气蓬勃的青年,现已是两鬓染霜!当看见“母校呼叫”时,当年学生时代的点滴立刻浮现脑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镜头倒回到1973年的秋季。
   我是1969年秋季随母亲下乡插队到那个小山村的,小队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全部要走五、六华里的山路去大队求学。两年后,村里想筹建一至三年级的复试班学校,由我来担当本村的民办教师。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学校终于在1972年春季正式开学了。
    在教学中,我深感自己的文化知识很贫乏,特别渴望有个学习深造的机会!当1973年秋季凤翔师范(以下简称“凤师”)面向“工农兵学员”招生时,我得到了村民、大队的推荐,在公社参加了面试,并获到一致好评与通过。随后我便在无比期待与心理煎熬中等待,等待......
   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县上存在的实际情况,听说县上调整了审批录取政策,最后我终于等到那张珍贵的录取通知书。
时间进入冬季,我告别山村,由父亲与小弟护送入学。当我第一眼看见校门外挂着的那块白底黑字学校校牌时,心情无比的兴奋!凤师,我心中的渴望;我心中的梦想!那一刻,我好想大喊一声:凤师,我来了!
   我们那一级共分了七个班级,有英语班、语文班(第二学期重新组合),其他都是综合班,我被分在七五级一班。那一届学员结构从年龄、文化层次、及来之前的身份情况,均参差不齐。我们班主任是桂仲斐老师,他是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原籍武功县(现划为咸阳地区);中等偏高,按推理约35岁左右;他留着普通的分头,皮肤白净,鼻梁上架了一副近视眼镜,衣着虽朴素,却不失知识分子的气质。课下与我们交谈时用的是方言也很可亲。但一到课堂上标准的普通话说得非常流畅!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桂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课,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那一天,黑板上出现课文题目的板书“阿Q正传”四个字,那可真是笔锋有力,字体刚健啊!以后在每节讲课中,他会根据小说的发展,抑扬顿挫,节奏得当,将鲁迅笔下的几位主要人物,阿Q、小尼姑、小D及吴妈、赵太爷、假洋鬼子,及阿Q临死前画押“他平生第一次握笔,自己想画一个圆圆的圈”等那些篇章情节时,讲得绘声绘色,出神入化;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生动而形象。他的语速与表情,牢牢的吸引着我们每一位学生,当时我对能遇到这样有才华的老师,感到非常幸运与钦佩!
    1974年春节后又要开学了。谁知临行前大雪纷飞,我们从凤县坐上火车到达虢镇火车站,班车无法上塬!我们只有冒着大雪与平原上的刺骨寒风走了四十多里路,傍晚才在极度疲惫、饥饿中走到学校。
    第二天早上我们依然朝气蓬勃,以旺盛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新学年的学习中去。那一学期的语文课依然是桂老师代课。可自从毕业后我就没再见过他。欣慰的是2013年咸阳的同学与老师取得了联系,我在电话中又听到老师熟悉的声音。在6月30日,我们老班的几位同学,相约赶赴咸阳师范学校看望桂老师。当我们看见了38年后的老师,已是75岁白发老人时,感慨不已!只见他坐在沙发上,看见我们像小孩似的,我们赶紧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手问好,问道:“您还能认识我们吗?”没想到老师竟然把我们全部认出来了。但惋惜的是2016年腊月19日桂老师因病与世长辞!事后我们才知道,大家虽很难过,但却因能在他健在时曾去拜望了他,心灵上多少有了一丝安宁!
    第二学期中间,我们的语文课换成王志斌老师。王老师那时年龄大概四十多吧,但已是满头白发。他是凤翔县人士,高高的个头皮肤黝黑,慈祥而可亲。他与桂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太一样,我们也很喜欢他。我在九十年代中期调到市区工作,王老师已是区上领导了,他退休后经常来我单位小坐。在他老过八十大寿时,我和同班几位同学还前去祝寿呢!
第一个暑假结束,新的学年又开始了,我们又回到母校继续学习。可时间不长,学校又对我们那一级模式进行了改革,实行专科教学。因此又分别成立了两个语文、数学班及一个音乐班。当年我渴望能继续深造语文科的学习,当我报名后,却在学校准备召开大会宣布分班情况前,得知我被分到了音乐班,我很沮丧,下午连大会都没有参加。后听同学们说,宣布让我担任新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当我得知音乐班才28位同学时,很无奈的接受那个事实。改革后,各班没有再设班主任,实行年级主任管理制,我们那一级是唐志强老师负责管理。
   由于我们处在特殊年代,两年的学习生活里,每学期还要安排去几十里外的北山农场劳动;去“关中工具厂”学工;下乡搞社会实践等,但我依然在有限的学习中努力汲取知识,同时母校及各位代课老师,也给予了我们文化知识的精心传授与培养和教育!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75年,我们上课不长时间,学校开始安排实习工作,大家都回到自己县(区)参加实习。那时不叫“实习”,叫“教育革命实践”,我又被委任担当实践小组临时团支部书记。县上安排我与三名其他班的女同学,被分到红光公社的邓家台五.七学校,开始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
   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我们憧憬着回去能当上公办教师!农业户口的同学,感觉可以跳出龙门了;知识青年终于可以结束上山下乡的生活了,我也一样!可天有不测风云,形势突变,学“朝阳农学院”的“社来社去”分配经验热潮席卷而来,意为毕业生不参加国家分配,也就是“哪来哪去”!这一分配政策的改变彻底把我们那一届学生打懵了,美好的愿望一下变成了泡影!同学们的情绪都沉浸在最低谷中!面对74级学生都分配了,我们很无奈!无助!叹息!有的女知青偷着哭泣;有胆大的男学生写出“大字报”表达自己的抵触观点。大家都处在极端的痛苦徘徊中,人心惶惶,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于是学校采取召开各班团支部、班干部会议,动员党、团员及班干部要站出来,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做好本班级的稳定工作。
   毕业前几天,整个学校充满压抑,我们没有欢乐,没有笑容,却相互在日记本上留下“激情”的、充满“时代感”的豪情壮语:“风雨同舟两年整,阶级感情似海深。革命需要身分离,阶级情谊永长存。”“共同目标同来凤,革命友谊记心中。任重道远非平凡,肩负期望不怕险。”均停留在7月9-12日之间。 我们的毕业证时间也定格在1975年7月12日,落款与印章为“宝鸡市凤翔师范学校革命委员会”,留下浓重的历史印记!
    离校的日子到了,尽管那样,我们依然留恋母校,留恋同学情,同性同学分别默默拥抱,各自坐上各县的接应车辆,泪洒胸襟,挥手“再见”驶出母校大门......
以后学校连续三届都是在执行那样的分配政策!写到这里,似乎我的文字与其他校友的不同,但我个人感觉,这段历史是真实的,是应该记入凤师的校史中去的!
   毕业后,大家都背负着“民教”身份走向各个学校任教!大家没有杞人忧天,努力的工作着......近二十年里大家的身份逐步得到解决,其中很多同学走向各级领导岗位。
   当2005年夏季我们老班同学在毕业30年后,相聚在凤师的操场上,面对学校的变化,我们努力搜索着我们住过的宿舍与课堂。那唯一见证凤师历史的一截残缺城墙,与“大礼堂”及封堵的校门,让我们百感交集!时隔多年,2018年5月我们老班同学又重返母校聚会,依然是感慨不已!大家感恩当年的机会让我们走进名校;让我们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也一样,将获得的知识用于工作中去,把凤师光荣的传统与人文精神,及教育理念指导着自己,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先后被评为市级业务部门、县、区级教育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评为“优秀”。我感谢今生能成为有着百年辉煌历史母校—凤师的一员;我为自己从凤师校门走出来进入社会而欣慰!
   我是凤师的毕业生!是75级的毕业生,我自豪!


   备注:此作2019.9.13日在“时光捡漏”公众号平台发表。并已收集筹备出版书籍目录中。

   写于2019年9月2日
     陕西  肖吉萍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邓仲祥 | 2019-11-2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淡泊看人生,挥手谱华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部文学 | 2019-11-2 2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文笔,点个赞,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棵小草 | 2019-11-2 23: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仲祥 发表于 2019-11-2 18:06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感谢老师首席关注,热情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棵小草 | 2019-11-2 23: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9-11-2 21:23
欣赏老师精彩文笔,点个赞,问好!

感谢老师抬爱给予“精华”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刘雪儿 | 2019-11-22 1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感谢您一如既往对西部文学的支持。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