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立 于 2019-11-24 09:04 编辑
在喧虺与恬静之中烛照人心 ---读肖忠胤《长江三峡赋》 2019年7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武隆籍画家肖忠胤的写意山水百米长卷《长江三峡赋》。我幸而得之,展卷品读,命运的渊薮破画而出,像极了预言,也像极了宿命。回溯在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水乳交融的色调,我试着倒退着找回从前的自己,在长江三峡的大美之中,虔心感恩。 《长江三峡赋》是肖忠胤六十余年回眸岁月、神悟八极、点金时空的大道之篇,是他凌视既往、直面凡俗、瞻望超越的锦鳞之势,是他一生批阅自然、洞察人生、咀嚼人文的浩荡回响。在他凝神之间,长江三峡之魂魄,长波映日月,群峰拥烟霞,白帝城渺入云影,神女峰幻入太清,屈子祠闪入凡尘,黄牛山下黄陵庙,心源迢迢,光焰浩浩。他在《长江三峡赋》自序感叹说:“红叶如霞谁点染,疑是三峡守护神。安坐静心放眼量,碧波长浪接东瀛。”“一江寒波谁吹皱,满峡清风;千里大峡河人开,盘古神功。”大气慷慨,情深意长。读《长江三峡赋》,在画境与神境的转换中我触摸性灵与自然的交融,在山水与人性的辉光中我感念生与死的恒常,崇高与低俗、虔敬与虚妄、冷峻与炽热、宁静与喧嚣、博大与卑微、光荣与梦想,一个人一生的疑问,一个人一生的答案,尽在这一百米的画屏上。 《长江三峡赋》是肖忠胤几番行走三峡写意山水的巨制,是他一生对长江三峡潜心审悟的结晶,是他一生对中国山水画砥心透析的蚌变。在他的挥毫之下,长江三峡之神韵,兹于涓涓清流,始于绕绕岚雾,仰于山巅苍松,俯于空谷幽兰,意趣温婉,止于涟漪,狂于巨澜,走笔磅礴,瞿塘雄浑,巫峡奇秀,西陵险阔,隐隐间,力透纸背,千难万险之中坚定的理想与波浪同频,九曲百转之中坚韧的信念与丘岳共振。读《长江三峡赋》,我记起波兰大诗人米沃什的《信念》:“信念会在心中出现,无论何时你/看见一滴露珠和一片漂浮的叶子/知道它们存在因为它们必须存在。/即使你闭上眼睛幻想/世界仍将保留原来的模样,那片叶子也将被河水带走。”不可否认,《长江三峡赋》就是肖忠胤的信念之作,凹凸着他一生崇尚的司马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的精义。一切凡俗的事物,都是米沃什诗中的叶子,存在于时间的流水,也会被河水带走。但《长江三峡赋》不会,它的每一片叶子会流传于人世,在喧虺与恬静之中烛照人心,终将归于历史的永恒。 肖忠胤生于1950年,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数十年如一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师法自然,精研山水画和书法,独具心解,出版了《芙蓉江千里图卷》《山水画写生画稿》和大学教材《线描山水》等。1998年7月,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芙蓉江游记》《山河篇》引人注目。2008年7月,肖忠胤在武隆文化馆动笔创作《长江三峡赋》,于2010年7月完稿,恰值他退休之时。退休后,肖忠胤移居上海,花五年时间重头研习中国山水画,吸取五代、两宋至明清百家之长,于2016年耗费半年的之间,立足当下,以历史的洞悉,以未来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全图修改、润色、提高,使之成为他继线描山水长卷《芙蓉江游记》到写意山水长卷《山河篇》之后的又一巅峰之作。 我闻肖忠胤之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醉心山水写生,入芙蓉江深处常十天半月,一本线描山水《芙蓉江游记》耗去他十余年的时间。他让我记住的事,是在2017年他捐献一幅山水画参加慈善晚宴拍卖,所得全部收入为贫困儿童筹集善款。我让我记住的话,是2017年初冬他在火炉镇凉水井农家的一次围炉畅谈。他说,欲成就艺术,必以思想、精神、道德、学养为根基,为内涵,不如此,则作品不感人。其言诚诚,其意切切,其情深深,让我铭记于心。《长江三峡赋》是肖忠胤蒸心熬髓之作。他让三峡的写意与叙事同处于一个时代的生存画境和现实命运,可能与难度同处于一百米的山水长卷,成就了武隆山水画一座前无古人的高峰。 所有的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但《长江三峡赋》最真的心境,最浓的情怀,最美的墨彩,将珍藏肖忠胤对长江三峡云卷云舒的淬炼,成为他灵魂的自审,成为他精神的瞩望,也成了我读之不舍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