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烤薯人 文/王文琴
周末是个晴朗的好天气,午饭后与爱人去城市公园散步。往日去公园都是开车去,今天我们想顺街走,这样可以看沿途街景。 一路漫步,不急不忙。冬日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舒适极了。大约步行了40分钟就来到了公园。 周末来公园活动锻炼的人真多。公园入口小广场有一群大妈正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一个老师在前面规范着动作,看样子是准备参加什么表演活动进行排练。沿着公园主干道慢慢向前走。两边落叶树木的叶子大都凋谢完了,湖边垂柳的叶子还绿着,个别红枫的树叶还在枝头坚守。木栈道边栽植的观赏芒草呈现出枯黄的景致,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来。 湖中的鱼儿较往日的大鱼少了很多,似乎又投放了很多的小鱼苗。围观的孩子们在投扔自带的鱼食,专心的看鱼儿争食的趣味场面。 公园很大,走一圈也接近40分钟,所以我们绕行公园一圈后,原路返回。 行至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区门口,看到有一处老两口在卖红薯。女儿今天也休假在家,于是打电话问女儿是否要吃烤薯,这可是女儿从小都爱吃的零食。女儿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吃呢,买一个吧!” 于是我上前买烤红薯。卖薯的大娘拉开烤箱顶层一格,她揭开一个白毛巾,下面盖着七八个已经烤好的红薯。我挑了一个中等偏胖的红薯递给大伯上称秤,共6.8元。我扫烤箱左侧面悬挂着的微信二维码收款牌支付,大伯说“你付了钱,让我看一下。”我把手机伸到大伯面前让他确认。只见大伯从斜挎在胸前的一个人造革小包中掏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记账。他笑着对我说“我没手机,微信是娃的,我记下每笔钱数,隔几天好从娃要。” 我被大伯的记账动作给逗笑了,这还是我使用微信支付几年来第一次遇到这样有趣的情况。大娘装好红薯递给我。因为我走路快在前面,爱人还没跟过来。这会跟前也没有买红薯的顾客,我等候爱人的同时便主动与卖薯老伯聊天。 “大伯,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七十二了”老伯乐呵呵地回答。 “您是哪的人呢?是附近村子的吗?” “不是,离城四十里地,魏北人。” 老人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我在城里租房子照看孙子,看四孙子,一个孙子,三个孙女。我两个儿子,一人两个娃。大儿子两口子在外地打工,二儿子两口子在本地打工,没时间照顾娃。我现在已经把大孙子照看的上大学去了。现在照看三个孙子,大孙子上高中,另外两个孙子,一个上初一,一个上小学三年级。我老两口给孙子做饭,孙子上学去了,我俩就出摊卖红薯。既减轻了两娃的负担,又脱了贫,补贴家用。” “那上高中的孙子,周末回来也要您管吗?” “要管,我老伴给这三个孙子做饭、洗衣服。”老伯见我问他,误以为我是记者。 “不是的,只是觉得你人好,年纪这么大了,还在站街守摊卖红薯。” 我仔细端详面前这个卖薯老伯,他中等个,背微驼,戴着黑灰相拼的带沿帽,头发大多掩在帽子下面,耳朵处的头发露在外面,已经全白。满脸的皱纹,似乎记录着数不清的饱经风霜的故事。 “这个烤箱怎么来的?”我问大伯。 “娃从网上买的。” 我绕至烤箱正面,仔细看这个放在一个微型三轮车上的烤薯箱。烤箱的正面分五层。布局犹如中药铺的药柜。第一层是一个通长的格。存放烤好的红薯。下面共分三竖排,左右两排等大,各是四个烤薯洞。中间竖排略大,上面是一个大点的烤薯洞,下面是烤炉。烤炉的燃料用的是装修板材及包装木材废弃料。烤薯洞是一个个纵向内深的圆柱形洞,拉开盖门上的小手柄,里面的结构很简单,与圆形烤洞门相连焊接四根8号粗细的圆铁丝。均匀分布在圆周下部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烤洞内三分之二的地方空着,来回取放红薯或者上下翻转红薯都方便操作。烤洞的直径约15厘米左右,洞长约30cm。这样再大的红薯也可以放在里面烤制。 我与烤薯老伯的简短聊天,内心很受感动。七十多岁的老人不仅自己挣钱,还要承担照顾三个孙子的任务,这是多么可爱的人哪。真是活到老,干到老。平日我从这儿来回路过,不曾引起注意。今天听老伯这席话,不觉内心起敬。每个平凡的劳动者身上都有其不平凡的闪光之处。烤薯老伯不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村勤劳朴实的老人们中的普通一员吗?虽已年迈,仍老骥伏枥,帮衬儿孙。 这时来了一个买红薯的顾客。爱人我已经看见了,马上就走到跟前。我与大伯道别,临走提出给他拍张照,老伯很配合,对着镜头笑得很甜。
|